【禅诗赏析74】荷/陆英、雪月/朱枫、坛子轶事/史蒂文斯,禅意画/蔡志忠

禅诗赏析

禅意画/蔡志忠

陆英

一池残荷

二三点雨滴

一束枯蓬

十几个莲子

于无色处见繁花

半凋半醒

【曹红燕赏析】

诗者以澄明之心观雨中荷塘,看见“一池残荷/二三点雨滴//一束枯蓬/十几个莲子”,西风荷塘之景在寥寥几笔中勾画了出来,如一幅简明的水墨,十分禅意。

月有阴晴圆缺,花有开放凋零。不对峙,不执着,从容面对岁月流转,知晓人生不易圆满,方能闲听残荷雨声。

生命尽头呈现的是美和精致,与误伤无关;内在的美往往和时间的老去无关。守住心灵的淡泊宁静,诗者面对一池残荷,才有从容之态。

但是,面对一池残荷,诗者看到的不仅是调零,且“于无色处见繁花”,诗者面对残荷,她同时看到了荷花盛开时的美艳。她不仅看到了凋零之前一池美艳的荷花,她也看到了还将新生的满池荷花。因为她看到了“一束枯蓬/十几个莲子”,她看到了“半凋半醒”。这池荷在半凋零中半苏醒,有死有生,生生不息。

“半凋半醒”,生活不必太完美,一半就好,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自得妙境。“于无色处见繁花”,符合着老子的美学观念“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对禅者而言,一半即是圆满。一半一半,互有消长。心不落于此,也不落于彼,就恰恰好!

荷出淤泥而不染,被佛教尊崇为圣洁之花。这首《荷》,文字清洁干净!

雪月

朱枫

今晚,月光照在雪地之上

一层薄薄的清静

浮在

另一层薄薄的清静

银色的月,白亮了雪野

走在郊外的小路

心头

漫过一种安谧的温情

白雪覆过尘世

明月静美时光

一丛灌木,有小小的生命

传出

两只夜鸟一声声轻唱

【南北赏析】

清静与安谧,是这首诗的主题内容。借雪和月表现这个主题,最为适宜。尘世的时光中,如果能将心用在这样的事物之上,哪怕是短暂的时光,也是一种非浅的修行。

坛子轶事

[美]史蒂文斯/赵毅衡 译

我把一只坛放在田纳西,

它是圆的,置在山巅。

它使凌乱的荒野

围着山峰排列。

于是荒野向坛子涌起,

匍匐在四周,再不荒莽。

坛子圆圆地置在地上

高高屹立,巍峨庄严。

它君临着四面八方。

坛是灰色的,未施彩妆。

它无法产生鸟或树丛

不像田纳西别的事物。

【林荣赏析】

从悟道的角度讲, 我个人以为,这首诗暗合了禅宗的空明、虚静的神髓。诗人以“我”起笔,从“有我之境”走向“无我之境”。而后者被王国维称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无我”一词本就源于佛教,所谓“无我之境”就是诗人摆脱自己作为一个观察主体的束缚,以平和自然之心来观察事物,而达到一种澄明、空静的境界,这和禅宗所说的放弃“我执”是一致的。此时此刻,当我写下上面这几行文字,当我再次读这首诗,我想说的是:被诗人置在山巅的圆圆的“坛子“不就是一个庄严、本色的人么,不就是一颗纯粹的向禅之心么!

《禅诗赏析》栏目

由《新东西》与现代禅诗研究会联合推出

特约主持:曹红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