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寓言两则》课堂教学实录(二)

执教名师:戴建荣

《寓言两则》课堂教学实录

戴建荣:如果说一到三节在写有个人,第四节在写谁呢?你说。

学生:在写他的儿子。

戴建荣:聪明极了,这就是书上的原话,也就是告诉我们,这则寓言里面写了两个人物,第一个人物写的是有个人,第二个人物是他的儿子。谁是主要人物啊?有的人。好吧。熟读过课文的同学请你用一个字来告诉我,这有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只能用一个字概括。你说。

学生:傻。

戴建荣:因为……

学生:因为他不知道怎样种田是对的。

戴建荣:所以他傻,好的,一个字傻。还有不一样的吗?

学生:急。

戴建荣:因为……

学生:因为他急于求成。

戴建荣:请坐。还有不一样的吗?没了。好吧。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急。咱们就先用哪个?急。就先用这个急,如果待会学着学着我们觉得不妥当了再来改好吧。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急性子的人啊?有吧。

学生:有。

戴建荣:你指着他干嘛。有没有写过这样的急性子。没有,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写对吗?今天的课学完了,你就知道怎么写这边的急性子了好吗?好。不看别人。虽然他是个急性子,你知道我也知道,但台下的老师不知道的了。好,拿起书本看看第一节是怎么写这个急性子的。预备起,古时候。

学生: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戴建荣:如果在第一句里面让你圈出些词来,告诉我们用上怎样的词就能告诉他是个急性子了。那么哪些词将会被你圈画出来。开始圈。圈好了。好的。谁来告诉我们。你说。

学生:盼望。

戴建荣:圈到了吗?

学生:圈到了。

戴建荣:没有圈到的就把它圈出来,为什么你觉得盼望能体现急?

学生:因为……

戴建荣:以后要知道圈到词还得思考为什么,知道吗?你听别人的。也有谁圈到盼望的,有吗?好,你来说,为什么盼望能体现急。

学生:因为他的禾苗总是长不出来,所以他很急。

戴建荣:这个叫答非所问。为什么盼望这个词能体现是个急性子。你说。

学生:因为他盼望禾苗快点长,所以就天天去过去看。

戴建荣:是,一般的人都是用天天去看禾苗,而他用了一个天天去……

学生:盼望。

戴建荣:盼啊,望啊。对不对。

学生:对。

戴建荣:说明这个词本身就含有?

学生:急。

戴建荣:对啊。也就是我们写急性子就要用急的词,明白了吧。

学生:明白。

戴建荣:好这一句里面还有谁圈哪个词的吗?你来说。

学生:天天。

戴建荣:为什么?

学生:因为他很想让他的禾苗长得快一些,所以每天都去看一下,他的禾苗有没有长。

戴建荣:是啊,一天去看不算急,两天去看……

学生:也不算急。

戴建荣:非得要……

学生:天天。

戴建荣:是啊。所以这句话该怎么读知道了吗?预备起。古时候有个人。

学生: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戴建荣:后面还有哪些词,急的词能体现是个急性子的呢?继续圈,继续读,开始。我看谁的速度最快。有时候就把它读一读。再读,快。有时候就读。好,谁来。你来。

学生:转来转去,焦急。

戴建荣:她说的词都圈画下来。还有吗?没了,好,他找到了两个,一个是转来转去,一个是焦急,我们把这个焦急写到黑板上来。因为他内心焦急,所以他在田里面…

学生:转来转去。

戴建荣:这就是抓住他的动作来写出他是个急性子,还抓住什么来写的,谁找到了?你来。

学生:语言。

戴建荣:说。

学生:自言自语。

戴建荣:说。

学生:自言自语地说。

戴建荣:说呀。

学生:我得想办法帮他们长。

戴建荣:这个急吧。你读得我都急坏了。谁来念。

学生: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它们长。”

戴建荣:不急,不急。自己在田里,快点,自己念一念。好,谁来?这个男孩子出来。准备好。古时候。预备起。

学生: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着自己的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在田里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他们长。”

戴建荣:有点意思吧。但是讲故事的话还不行,谁来讲给我们听呀?刚才说了讲故事要有动作的。谁行。你来。讲故事很光荣的事情,准备好,想好什么地方用什么动作好吗?古时候,预备起。

学生:古时候。

戴建荣:你看古时候这一点就来劲了。

学生:古时候有个人,天天在田里盼望他的禾苗长得快些。

戴建荣:这个故事听得肚肠都断了。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预备起。

学生: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着自己的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戴建荣:这个故事怎么写生动的,这个急性子怎么写给我们看的,其实就是抓住了这个人的语言。这个人的行动,也就是我们说的动作,所以写急性子就要用急的词,就要抓住他急的语言,急的动作,明白了吗?

学生:明白。

戴建荣:那么第二节和第三节又是怎么写他急性子的呢?默读,圈画,开始。圈好了,第二节、第三节两节连起来圈,圈好了就读一读,找到急了能读得急吗?读得急了能讲得急吗?练一练。好了吗?来,谁来说。第二节。你来。

学生:一个是急忙。

戴建荣:急忙都圈到了吗?

学生:圈到了。

学生:还有一个是一棵一棵,还有一个是一直干到。

戴建荣:都圈好了吗?有的同学没圈到,好的,急忙这个词我们要把它写上来的。来看着这个词念,急忙。

学生:急忙。

戴建荣:急忙。

学生:急忙。

戴建荣:说明他的心理依然焦急,多了一个忙碌,那么那个同学请你告诉我,这个人在忙着干什么呢?预备起。

学生: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

戴建荣:他在干什么?他在忙什么?你说。

学生:他在把禾苗往高里拔。

戴建荣:一天他终于想出来了办法,你看就这一句话里面他在忙什么?你告诉我们。

学生:忙着施行他的计划。

戴建荣:他就在想办法对不对?

学生:对。

戴建荣:同学们你们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老去想这个故事,这句话就在告诉我们这个人整整一天他都在想办法,第二句,读下去。

学生:他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干到太阳落山。

戴建荣:好的,他在忙什么?这回知道了吧。

学生:他在忙把禾苗往高里拔。

戴建荣:刚才是想办法,三个字。这会儿是在?

学生:拔禾苗。

戴建荣:不能用拔。

学生:揠禾苗。

戴建荣:第二件事情,第三件事情还有嘞?继续念。

学生:累得精疲力竭。

戴建荣:尽管累,那他事情办完了吗?

学生:办完了。

戴建荣:揠禾苗揠完了,对不对。好的,同学们看,照理说这一句话里面写了几件事情?三件事情,对不对。每一件事情写完都应该用一个标点符号叫句号。但你读读这节里面,一件事情结束用的是?

学生:逗号。

戴建荣:用逗号和用句号有什么不一样?你说。

学生:用逗号这个事还没有办完。

戴建荣:就开始办……

学生:下一件事。

戴建荣: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急不急?

学生:急。

戴建荣:所以我们说写急性子以后就要多用……

学生:急的词。

戴建荣:还要多用标点符号……

学生:逗号。

戴建荣:如果用慢性子就要多用……

学生:句号。

戴建荣:对呀。同学们,千万别小看这一个逗号和一个句号,就是这一个逗号和一个句号它改变了语言的节奏,而这个语言的节奏就是人的性格,第三节里面又能从哪里看出他是个急性子呢?你来说。

学生:累坏了。

戴建荣:第三节里面。

学生:一边喘气一边说。

戴建荣:说什么?

学生: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长高了一大截。

戴建荣:这个一边一边圈出来了吗?一边一边说明他同时在干几件事情?

学生:两件。

戴建荣:第一件事情是在……

学生:喘气。

戴建荣:第二件事情是在……

学生:说话。

戴建荣:为什么要喘气?谁知道?

学生:因为他累坏了。

戴建荣:累坏了到家里要休息了不喘气了呀?

学生:因为他已经拔过禾苗了。

戴建荣:是这样子吗?揠的时候在田里面,现在在家里怎么还在喘气呢?到底什么原因?

学生:因为他跑回家的,他岔气所以他要喘气。

戴建荣:太聪明了。这就是能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来,你读懂这个急性子的心了,他揠完禾苗是一路跑回家的,说什么来着?预备起。

学生: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戴建荣:你有没有发现,如果累坏了的话,还跑得动吗?

学生:跑不动。

戴建荣:他如果跑得动的话,还说明他累吗?

学生:说明。

戴建荣:胡扯,根本就没听。你说。

学生:不说明。

戴建荣:就是呀。你累就不能跑了,你跑了就不累,这就是什么,这就是矛盾。这个人所做的事情和所说的话是矛盾的,他为什么一路跑回家你们知道吗?

学生:因为他是个急性子。

戴建荣:这个急,就叫做急迫。说,急迫。

学生:急迫。

戴建荣:急迫。

学生:急迫。

戴建荣:同学们这样一个急性子我们可以抓住他的言行来写,可以通过语言的节奏来告诉我们,可以通过他说的话里面的矛盾之处来体现他,这个急性子的故事你会讲吗?来,在台下练一遍,一到三节,把它讲好了,赶快。讲出声音来,配上动作写,加上表情,这个故事就被你讲生动了。好,谁来讲。你来。你讲第一节。谁讲第二节,你讲第二节,谁讲第三节?你来,准备候在这儿。不拿书了,还拿书干什么。讲第一节的同学可得加上题目。预备起。

学生:《揠苗助长》,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着自己田里面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焦急地在田里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戴建荣:终于讲完了。

学生: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他急忙跑到田边,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累得精疲力竭。

戴建荣:那一棵一棵我讲的话可不这么讲,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拔,为什么要这么讲你们知道吗?为什么?谁明白?他是一棵一棵,我是一棵一棵,为什么要这么讲?你说。

学生:因为他怕把禾苗拔死了。

学生:他就怕把禾苗的跟部拔断。

戴建荣:对呀。所以他这个揠苗助长是个傻的人吗?傻不傻?

学生:不傻。

戴建荣:其实他可聪明了对不对。他只是想帮忙他们……

学生:长高。

戴建荣:所以知人知面你不一定知他心。请坐,第三个故事。

学生: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

戴建荣:你可只是低着头说,根本就没有一边喘气一边说,怎么一边喘气一边说?

学生: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戴建荣:再讲一遍。

学生: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戴建荣:回去吧。他的儿子?拿出书本来。读课文。他的儿子不明白什么?

学生:他不明白禾苗怎么都长高了一大截。

戴建荣:还不明白什么?你说。

学生: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禾苗就长高了一大截。

戴建荣:太聪明了,你长大了一定很了不得,你太会读书了。那么有不明白,他一定有明白,他的儿子明白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你说。

学生:这么短的时间内长高一大截,绝对出了什么问题。

戴建荣:绝对有问题,好极了。所以他……预备起。

学生: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戴建荣:这个人揠苗助长,他的这个急无非是想提快这个禾苗长大的速度,但是他的这份焦急,他的这份急忙、他的这份急迫有用吗?

学生:没用。

戴建荣:咱们古时候有一句话叫欲速则……谁来说下一句。

学生:欲速则不达。

戴建荣:除了不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能说别的词吗?

学生:不成。

戴建荣:还有吗?

学生:欲速则不急。

戴建荣:不急,急也没有用是吗?还有别的词吗?有吗?其实或者这个寓言道理,比那个不成,比那个不达更糟糕,同学们这个故事已经讲了几千年了,还要讲下去吧,当然要了,不讲的话,我们的后人就不知道这个道理了,对吧,所以今天回家去必须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你家人听,好吗?然后让他们听完说说欲速则?下课。

学生:起立,老师再见。

戴建荣:不能这么说,老师再见。

学生:老师再见。

戴建荣:同学们再见。

-全文完-

本文收入《智慧 教法 感悟——小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1)》,陶继新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