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精选|四川内江市高中2021届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欢迎星标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转发文章,点亮在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丽为美”是秦汉审美意识的核心,体现了秦汉时期(尤其是两汉时期)人们“乐享生活”的热情。这种“以丽为美”的审美意识,蕴藏在秦汉时期的书法、雕刻、舞蹈、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中。
秦汉时期的书法艺术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其篆刻典正和谐,“缪篆”增省笔画而加之鱼、鸟、虫、龙等形象的笔画,将作为生活用具的印章装饰美化,方寸之地讲究自然雕饰,尽显富丽堂皇与典雅古奥之美。
现今遗存的秦汉雕塑,其表现对象则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多方面呈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内容,具有鲜明的生活化、世俗化气息。秦兵马俑依据现实军容而作,其力量美和秩序美体现出秦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兵马俑上色考究,色彩繁复,其颜料达13种之多,可谓色彩绚丽。在汉代,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均通过雕塑呈现出来,表现人们日常生活内容的作品越来越多,这说明秦汉雕塑(尤其是汉代雕塑)出现了一个生活化、世俗化和娱乐化的发展趋向。而秦汉瓦当作为宫殿屋顶的基本建筑材料,以实用性为基础,辅以刻绘和文字,也追求象征意蕴和装饰美。
秦汉艺术这种表现日常生活之美的特点,更直观、形象地体现在舞蹈和音乐艺术中。汉代宴会乐舞以长袖折腰舞为主体,其舞姿流动多变,要求丽人、丽服、丽容与丽姿完美合一,司马相如形容其为“丽靡烂漫”,可见其美丽的程度。舞蹈结束后,“观者称丽,莫不怡悦”,说明了舞蹈对观众的怡情作用。汉代公众乐舞以鱼龙漫衍舞为代表。这种舞蹈与杂耍、幻术、音乐等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活动同时演出,趋丽尚奇,制造出眩目惊心的美感。汉代音乐创作注重时代的生活背景,使音乐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加真切。汉代是世俗音乐兴起的时期,雅俗相融、俗胜于雅,更适合表达主体多样的情况。汉代统治者多出身草莽,喜好世俗音乐。由于统治阶层的爱好,世俗音乐逐渐取代了先前雅乐的位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体系的主体。
汉赋亦以丽为美。以视觉感知为核心,是汉赋丽美产生的直接原因。汉赋作者多为言语侍从,对所遇宴饮盛会加以记录和描绘,用得最多的感官知觉便是视觉。所以,汉赋的丽美体现的多为统治阶层日常生活的奢侈享受。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对汉代统治者来讲,丽是关系到统治根基的大事,只有将一切都壮丽化,方能显示天子威仪。汉代人对日常生活丽美的追求,由此可见一斑。在这种审美趣味的统合下,在天人合一思想的促进下,赋家将神话与历史、想象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等融为一体,在超越时空、消泯自我中获得对事物整体性的感悟,这是汉赋丽美形成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邱孝军《秦汉时期的审美意识》,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作为生活用具的印章装饰美化,使其尽显富丽堂皇与典雅古奧之美,体现了秦汉先民对生活的热爱。
B. 汉代雕塑出现了生活化、世俗化和娱乐化的发展趋向,说明其表现日常生活内容的雕塑作品越来越多。
C. 汉代长袖折腰舞和鱼龙漫衍舞都要求丽人、丽服、丽容与丽姿完美合一,均有眩目惊心的美感。
D. 汉赋作者都是言语侍从,他们的视觉感知是汉赋丽美产生的直接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B. 本文通过对秦汉时期多种艺术形式的分析,揭示了秦汉时期“以丽为美”的审美意识特点。
C. 文章引用萧何的话,证明了汉代统治者对“壮丽”的重视。
D. 文章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说明了汉赋也“以丽为美”的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缪篆”的富丽堂皇与典雅古奧之美是秦汉先民追求“以丽为美”的结果。
B. “观者称丽,莫不怡悦”,说明了观众是以“丽”为标准来评价舞蹈的。
C. 在秦汉,“以丽为美”的审美理念深入人心,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D. 由于汉代统治阶层多出身草莽,喜好世俗音乐,汉代音乐由之前的雅胜于俗逐渐发展成为俗胜于雅。
【1题详解】A
B. 因果倒置,原文的表述是“在汉代,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均通过雕塑呈现出来,表现人们日常生活内容的作品越来越多,这说明秦汉雕塑(尤其是汉代雕塑)出现了一个生活化、世俗化和娱乐化的发展趋向”。
C. “汉代长袖折腰舞和鱼龙漫衍舞都要求……”错,原文只说了“长袖折腰舞要求丽人、丽服、丽容与丽姿完美合一”。
D. “汉赋作者都是言语侍从”以偏概全,原文是“汉赋作者多为言语侍从”,故D项错。
【2题详解】D
D. “文章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说明了……”错,没有具体生动的事例,原文中的例子都是非常简略的,没有进行生动具体的写这些例子。故D项错。
【3题详解】C
C. “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天人合一’思想”错,文中并没有比较这两种理念的重要性,原文表述有“在这种审美趣味的统合下,在天人合一思想的促进下,赋家将神话与历史、想象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等融为一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家看全球国宝,足不出户云游世界各地博物馆,在技术的助力下享受云端视觉盛宴,真是太棒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发起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近日举行,16个国家级博物馆的馆长在线介绍馆藏特色珍品,累计吸引约2亿中外观众在线“走进”文化宝库。受疫情影响,云上展览、在线直播等成为博物馆与公众交流的新方式。
作为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的倡议方,中国国家博物馆采用8K拍摄、制作,大屏呈现文物细节,通过AR、动画,全程5G直播带给观众沉浸体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直播中为全球观众讲述陶鹰鼎、伏羲女娲像立幅、针灸铜人等馆藏珍品。“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向世界展示博物馆的文化魅力,让全球观众在线感受文化赋予的力量。”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此次活动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博物馆长久合作共贏提供新的思路,并推动博物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利用。
近年来,在中国各大博物馆的建设中,各种新媒体和虚拟现实手段齐上阵,直播已成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这件气势非凡的铜鼎,是安徽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铸客大鼎,它的体积在全国所有出土的大鼎中是较大的。”安徽省博物馆日前使用一款AR魔镜进行直播。山西博物院则推出文物数字化展览“壁画的平行世界——狄仁杰带你探北朝”,以“无实物、场景化、重交互”的独特风格,带领观众开启北朝社会、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探索之旅。“科技对公众体验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教研室余开亮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在博物馆中的运用,可以给公众带来高清、立体、互动、虚拟等诸多新型体验。
(摘编自李雪钦《博物馆“网上秀”趣味多》)
材料二:
日前,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敦煌文物的保护目前已经从抢救性保护进入预防性保护。他介绍,在石窟内,工作人员应用科技手段,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实施了全面监控。一旦数值超标,工作人员可从电脑系统看见相应红灯亮起。旅游管理人员会及时暂停该窟的开放,让它“休息”。
避免“健康”文物因环境变化“生病”,也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刘成和他的团队近10年来重点研究的课题。他们参与研发的“恒湿洁净高气密展柜系统”,让蒲松龄纪念馆的纸质文物“住”进了配有气体净化装置和控湿装置等的高气密沿墙展柜,避免了因空气湿度和颗粒物浓度波动造成的纸质文物老化,也让馆藏文物在展示的同时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摘编自刘喆《科技助力文物保护,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材料三:
今年是紫禁城建城600周年。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恢弘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礼乐文明及其悠久历史的物质载体。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主要体现于此。不过,面对600岁的故宫,更值得我们思考的,可能是最近6年来故宫所发生的变化。
关心文化热点的人或许记得,2013年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了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从那时开始,“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等萌萌哒的文创产品,渐渐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故宫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悄然改变。此后,故宫再接再厉,作出了开设夜场和元宵灯会,设立地方主题分馆,进驻天猫开网店等一系列“脑洞大开”的新颖创意之举。《我在故宫修文物》《谜宫·如意琳琅图籍》《故宫里的大怪兽》、“千里江山特展”、故宫美妆、“皇帝的一天”App等爆款文化产品和活动,更让故宫深度触网,频频刷屏、登上热搜。就这样,600岁的故宫越活越年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年轻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摘编自胡一峰《故宫的6年与600年》)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国家博物馆全程5G直播观众沉浸体验
B. 刘成和他的团队恒湿洁净高气密展柜系统馆藏文物
C. 紫禁城永乐十八年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
D. 故宫“把故宫文化带回家”文创设计大赛人们的关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次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的举行,提供了“后疫情时代”全球博物馆合作共赢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B. 安徽省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的做法充分说明各大博物馆通过运用各种科技,能够为公众带来不同于线下实物参观的新型体验。
C. 敦煌石窟的工作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对石窟内微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监控,避免“健康”文物因环境变化“生病”。
D. 故宫在最近6年的时间里积极与流行时尚元素结合,使自己从厚重的历史符号成为网络热门,充满活力。
6. 以上三则材料针对博物馆这一对象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A
6. ①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体现了“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②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提供了博物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范例。③材料三侧重于报道文化创意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突出了博物馆长效发展的新思路。
【解析】
【4题详解】
D.原文是行李牌、折扇等文创产品渐渐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而非故宫,张冠李戴。
【5题详解】
A.原文中国博物馆负责人“期待”此次活动能够为全球博物馆长久合作共赢提供新的思路,而非“提供了”。
【6题详解】
材料一摘编自李雪钦《博物馆“网上秀”趣味多》,结合“受疫情影响,云上展览、在线直播等成为博物馆与公众交流的新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采用8K拍摄、制作,大屏呈现文物细节,通过AR、动画,全程5G直播带给观众沉浸体验”“直播”“近年来,在中国各大博物馆的建设中,各种新媒体和虚拟现实手段齐上阵,直播已成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等内容可知,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体现了“后疫情时代”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材料二摘编自刘喆《科技助力文物保护,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共两段,第一段是介绍了敦煌博物馆保护文物的范例,第二段介绍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刘成和他的团队参与研发的“恒湿洁净高气密展柜系统”对蒲松龄纪念馆的纸质文物保护的范例。所以材料二是侧重于报道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并提供了博物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材料三主要讲述了故宫的文化产品创意,如“举办了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等萌萌哒的文创产品”“开设夜场和元宵灯会,设立地方主题分馆”“《我在故宫修文物》《谜宫·如意琳琅图籍》《故宫里的大怪兽》、‘千里江山特展’、故宫美妆、‘皇帝的一天’App等爆款文化产品和活动”等,可见,材料三侧重于报道文化创意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性,突出了博物馆长效发展的新思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腾
张炜
原野上,一匹奔腾的骏马……
刚开始它迎向太阳,沐浴霞光。白云和漫漫长路衬托得它更为俊美。
当它的鬃毛和长尾蒙上一层灰尘、全身汗水淋漓的时候,太阳正好移到了当空。烈日将一切灼焦。滚烫的风里摇动的植物、龟裂的大地……
暮色里仍在踏踏狂奔的,是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它用力催动自己的步伐,昂起头颅。夜风欲息,鬃毛再不能在光色中像火焰一样燎动了。苍茫中,四周的绿色全部融解、隐去。只有星星闪现空中。
人们只凭这踏踏的马蹄声,判断有一匹马在野地里奔跑。
是什么让你无休止地奔波,不能停息?你仰天发出嘶呜,那是你的回答吗?可是这长啸也无法诠释,你留给自然的那些回响也令人费解。它大概是你不停奔腾中伴随的声息,如同留给自己的歌唱。
奔腾的骏马!由缓缓而行到飞驰而去的、踏踏不止的奔波之旅啊,永远向前,直到一切消失……
为什么要奔腾?设问那滚滚流动的长河:为什么要奔涌?为什么要无休无止地汇向海洋?设问那个喷薄而出的朝阳:为什么总要升上高空,穿过层层雾霭,普照大地?设问这潮起潮落的海洋:为什么这样滔滔无际,泛起一片银光,或是咆哮,耸荡起一片如山的波涌——不停地扑向海边,又不断地碎成雪白的、丈把高的浪花?
没有回答。它们都不能够停止,只是继续着,只是按照上帝所赋予它们的动力和节奏,无休止地运动下去。
万物有灵,有自己的命数。这是生命之谜,是潜在底层的灵魂的焦灼。这一切迫使它们运动和磨损,永无休止地变幻和造化。时光可以剥蚀山脉,让其化为浮尘和土壤,时光可以改变一切。时光在运动和旋转中改变生命。这绚丽的悲剧,伟大的毁灭,整个过程弥散出无与伦比的美。
骏马必要奔腾。它不会在污浊的泥潭里匍匐、咀嚼。骏马应该倒在原野之上,或者是洁白的雪崖之上、裸露的岩石之上。当它倒下的时刻,它的头颅也仍然指向前方——成为原野上行进的一个伟大标记。
那个秋天,寒风乍一吹起,田野流转着沉甸甸的香气。一匹浑身挂带着伤痕的马踏踏而去,迎着秋风、向着南方——那是一片黛色的山峦。它冲破层层罗网,身上留下割伤,淌着鲜血。可这一场挣脱和奔突令其何等愉快。它不倦而无畏,掠过的尽是诅咒与惊恐。
有人断言它不久即会因干渴倒在泥沟,因莽撞冲上断崖。它将摔得皮开肉绽,最后被山里的食肉动物啃成一堆白骨。
骏马嘶鸣着,往前驰骋。许久以前,还是它身陷罗网的时刻,它就遥望南方那一片黛蓝色的山了。那是何等美丽的一片。它期待那里遍布山花,阵阵鸟语使人迷醉。那是无限的幻想之梦。
那时它还被绞索缚住,四周栽满铁藜。它不知这正是一个鲜活强悍的生命所要经历的磨难,只是一味企盼遥想。那必定离去的一念在鼓励它,冲撞心扉。它甚至想象山阳坡上,有一片灿烂的卷丹花、河谷上有英武的钢松、无边的嫩草、丰美的食物,还有在阳光下泛亮的活泉……
一场永不停歇的挣脱开始了。百折不挠,直至成功。
向南的高地越来越陡,山势险峻。它浑身淌满了汗水,每一根毛发都在欣悦和激愤中浸湿,四蹄扬起的尘埃又将其糊住。它周身发痒,寒风吹起瑟瑟发抖。可是那片闪着光泽的卷丹花、美丽的钢松,都在诱惑鼓舞。它看到了命运的微笑。
午夜,月亮和它一起飞奔;饥渴了,喝一口混浊的泥浆,啃一点草叶。一刻不停地往前。踏踏马蹄伴着高空的雁鸣——那是另一些奔波不息的生命。视野里有什么鬼火在闪烁,一些发蓝的眼睛……那是狼,以及其他食肉动物。它们甚至发出了阴笑,咯咯的笑声使夜晚变得更为可怖。
整整花费了一个季节,它才走穿这片大山。
它站在山阳坡上,看到了河谷,但没有看到红色的卷丹花和一排排的钢松。在苦涩的水潭旁,它勉强地饮用了一点水。它的毛发因为被越来越冷的山风吹扫,脱落了很多。它甚至有点倦怠。每天,当东方的太阳喷薄而出的那一刻,它的神情就为之一震;看到那一天繁星,它就感到一丝莫名的温情暖意。泪水涟涟,它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跑啊跑啊,更南方,一片雾霭下闪烁的蔚蓝,化为它梦寐以求之所、潜伏和生长之地。
力量像汩汩流泉,又一次冲腾奔涌。
涉过河水时,汹涌的水流险些把它冲走。它奋力挥动四蹄,胜了。登上彼岸,全身的污垢也被洗涤了——此时太阳升上半空,周身给照得灿亮。那新鲜的毛色证明了它青春勃发的生力,那甩动的长鬃显示着它永未丧失的希望。它昂首长啸,声震河谷……
两岸的植物、动物,所有的生灵,都惊奇注视。它们呼出的惊叹与它的嘶鸣混在一起,激荡四野。一排落叶松在行注目礼,美丽的叶片垂下,给奔波的精灵以宝贵馈赠。
只有希冀,没有终点;只有远途,没有退路。它奔着,永无休息。一片又一片土地飞跃了,跨越了。那个美丽的传说,那个奇异的梦幻,那个落在童心里的种子,这一切所催生的那片绚丽终未出现。它渐渐明白只有奔腾——这奔腾本身就是一片绚丽,一个希冀,一个未知,那才是终点的终点。
它走过了一个季节,又穿越了另一个季节,仰天长啸,美鬃冉冉燎动……
为什么不能停歇?为什么不愿止步?它只记住了内心里最纯美最准确的判断。它只为了终点的终点、一切的一切——奔腾……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骏马在奔跑中变成了满身伤痕的老马,这可以看成是为了生活而奔波的现代人的缩影。
B. 文章中骏马在奔腾中遭遇了各种磨难,揭示了环境的黑暗,暗示了骏马的悲剧命运。
C. 文章以骏马的行踪为线索,将它所见到的环境想象的美景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D. 文章作者善于描写,多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而又极富哲理,常能激发读者深思。
8. 结合文本内容,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力量像汩汩流泉,又一次冲腾奔涌。
(2)两岸的植物、动物,所有的生灵,都惊奇注视。它们呼出的惊叹与它的嘶鸣混在一起,激荡四野。一排落叶松在行注目礼,美丽的叶片垂下,给奔波的精灵以宝贵馈赠。
9. 骏马为什么要奔腾?作者做出了三个层次的回答,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答案】7. B B.骏马遭遇的磨难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现象,作者也没有在文中着力的去抨击这些现象,整篇文章的基调是昂扬向上的,所以“揭示了环境的黑暗,暗示了骏马的悲剧命运”言过其实。
8. (1)比喻(比拟)。将无穷的力量比(拟)作泉水,显示了老马无比坚定的信念。
(2)拟人。通过对生灵们的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表现了生灵们对骏马奔腾的赞美。
9. ①在上帝的安排下,在运动、奔腾中衰老、灭亡是骏马的命数。
②为了梦想,必须克服千难万阻,奔腾不息,直至成功。
③奔腾本身就是一片绚丽、一个希望、一个未知,是终点的终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1)“力量像汩汩流泉,又一次冲腾奔涌”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力量”比喻成“汩汩流泉”,凸显了力量的无穷,结合前文“跑啊跑啊,更南方,一片雾霭下闪烁的蔚蓝,化为它梦寐以求之所、潜伏和生长之地”,可知这“又一次冲腾奔涌”显示了老马无比坚定的信念。
(2)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惊奇注视”“呼出的惊叹”“行注目礼”“给奔波的精灵以宝贵馈赠”等赋予生灵们人的情态,通过他们的“惊奇”的神态、“呼出的惊叹”等表现了他们对骏马奔腾的赞美。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它们都不能够停止,只是继续着,只是按照上帝所赋予它们的动力和节奏,无休止地运动下去”“万物有灵,有自己的命数。这是生命之谜,是潜在底层的灵魂的焦灼。这一切迫使它们运动和磨损,永无休止地变幻和造化”“时光在运动和旋转中改变生命。这绚丽的悲剧,伟大的毁灭,整个过程弥散出无与伦比的美”等内容中的“上帝所赋予它们的动力和节奏”“自己的命数”可知,在运动、奔腾中毁灭也是骏马的命数,是上天的安排。
依据“它期待那里遍布山花,阵阵鸟语使人迷醉。那是无限的幻想之梦”“那必定离去的一念在鼓励它,冲撞心扉。它甚至想象山阳坡上,有一片灿烂的卷丹花、河谷上有英武的钢松、无边的嫩草、丰美的食物,还有在阳光下泛亮的活泉……”“一场永不停歇的挣脱开始了。百折不挠,直至成功”可知,梦想是骏马奔腾的动力,为了实现梦想,骏马必须克服千难万阻,奔腾不息,直至成功。
依据“只有希冀,没有终点;只有远途,没有退路。它奔着,永无休息”“它渐渐明白只有奔腾——这奔腾本身就是一片绚丽,一个希冀,一个未知,那才是终点的终点”可直接概括为:奔腾本身就是一片绚丽、一个希望、一个未知,是终点的终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谔,字昌国,临江军新喻人。幼敏惠,日记千言,为文立成。绍兴二十七年,中进士第,调峡州夷陵县主簿。未上,抚州之乐安多盗,监司檄谔摄尉,条二十策,大要使其徒相纠而以信赏随之,群盗果解散。金渝盟,诸军往来境上,选行县事,有治办声。
改吉州录事参军。囚死者旧瘗以鞂,往往暴骨。谔白郡,取船官弃材以棺敛之。郡民陈氏僮窃其箧以逃,有匿之者。陈于官,词过其实,反为匿僮者所诬。帅龚茂良怒,欲坐以罪,谔为书白茂良,陈氏获免,茂良亦以是知之。
岁大祲,饥民万余求廪,官吏罔措。谔植五色旗,分部给粜,顷刻而定。知袁州分宜县。县积负于郡数十万,岁常赋外,又征缗钱二万余,谔乃疏其弊于诸监司,请免之。以母忧去。寻丁父忧,服阕,除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迁国子监簿,寻擢监察御史。奏减袁州分宜、秀州华亭月桩钱。
谔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诏行其法于诸路,民以为便。
迁侍御史,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讲《尚书》,言于上曰:“《书》,治道之本,故观经者当以《书》为本。”上曰:“朕最喜伊尹、傅说所学,得事君之道。”谔曰:“伊、傅固然,非成汤、武丁信用之,亦安能致治!”因论及边事,上有乘机会之谕,谔曰:“机会虽不可失,举事亦不可轻。”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
光宗登极,献十箴,又论二节三近:所当节者曰宴饮,曰妄费;所当近者曰执政大臣,曰旧学名儒,曰经筵列职。除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请辞。以焕章阁直学士知泉州,又辞。提举太平兴国公而归。绍熙五年,卒,年七十四,赠通议大夫。
谔为文仿欧阳修、曾巩。初居县南之竹坡,名其燕坐曰艮斋,人称艮斋先生。周必大荐士,及谔姓名,孝宗曰:“是谓艮斋者耶?朕见其《圣学渊源》五卷而得之”云。
——节选自《宋史·谢谔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
B. 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
C. 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为颐正先生。
D. 上尝问曰/闻卿与郭雍游/雍学问甚好/岂曾见程颐乎/谔奏/雍父忠孝尝事颐/雍盖得其传于父/上遂封雍颐正先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进士第,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第,是等级的意思。中第,又称及第。
B. 知,指主持、管理。“知袁州分宜县”就是管理袁州分宜县,作知县。摄、擢、提举都是提拔的意思,如“擢监察御史”。
C. 缗钱,指用绳子穿连成串的钱。缗,就是穿铜钱的绳子,一般以一千钱为一缗。
D. 国子监,明、清时最高学府的通称。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称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谔聪敏智慧,才华出众。写文章一挥而就;创立的“义役法”得到推广,给百姓带来了方便。
B. 谢谔做事有谋略,措施有力。妥善处置乐安盗贼事件;设五色旗,分散售粮,很快就解决了饥民求粮问题。
C. 谢谔直言敢谏,竭忠尽智。与皇上讨论边事时,直言劝诫不可轻率冒进;建议光宗“二节”“三近”。
D. 谢谔为官重视民生,打击豪强。多次上书请求减免百姓赋税,取用官船厂的木材做成棺材收殓死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民陈氏僮窃其箧以逃,有匿之者。陈于官,词过其实,反为匿僮者所诬。
(2)谔曰:“伊、傅固然,非成汤、武丁信用之,亦安能致治!”
【答案】10. D “……问曰”是固定格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颐”是“事”的宾语,“雍”是“盖得其传于父”的主语,所以在“颐”后断句,排除B。
句子翻译:皇上曾经问他说:“听说你和郭雍交友往来,郭雍的学问很好,难道曾经见过程颐吗?”谢谔上奏:“郭雍的父亲郭忠孝曾经侍奉程颐,郭雍可能是得到他父亲的传授。”皇上就封郭雍为颐正先生。
11. B “摄、擢、提举都是提拔的意思”错误,“摄”是“暂时代理”的意思。
12. D 文中写谢谔重视民生,但未提及“打击豪强”;此外“取用官船厂的木材做成棺材收殓死者”说法也不正确,“收殓死者”用的是公家造船厂扔掉的木材。
13. (1)郡中百姓陈家的家僮偷了箱子逃跑,有藏匿他的人。(陈家)向官府陈述,言过其实,反而被藏匿家僮的人诬陷。
(2)谢谔说:“伊尹、傅说的学说当然好,但没有成汤、武丁的信任而任用他们,又怎能达到(实现)天下太平呢!”
【13题详解】
得分点:(1)“篋”,箱子;“匿”,藏匿;“为……所”,被动句。(2)“固然”,当然好;“信用”,古今异义词,这里是两个词,翻译为“信任而任用”;“治”,太平。
参考译文:
谢谔,字昌国,临江军新喻人。小时候就很聪明,每天写上千字,做文章立即可成。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调任峡州夷陵县主簿,还没有到任,因抚州的乐安县盗贼很多,监司发檄文让谢谔代理县尉,制定二十条方策,大概要点是让他们的徒党互相检举而用必然兑现的赏赐跟在后面,群盗果然解体逃散。金朝背弃盟约,各路军队从谢谔所在的县往来经过,他被选中执行本该是县令所作的事,从此有了善于治事办差的名声。
改任吉州录事参军。关押而死的犯人过去用草席埋葬,常常使白骨暴露。谢谔报告郡里,拿公家造船厂扔掉的木材做棺木收殓他们。郡中百姓陈家的家僮偷了箱子逃跑,有藏匿他的人。(陈家)向官府陈述,言过其实,反而被藏匿家僮的人诬陷。守帅龚茂良愤怒,打算判他的罪,谢谔写信告知龚茂良,陈氏得以免罪,龚茂良也因此而了解谢谔。
有一年遭大灾荒,饥民一万多人请求救济,官吏束手无策。谢谔插五色旗,分散部署售给(饥民)粮食,很快就平定了。为袁州分宜县知县。县里累积亏欠郡襄好几十万,每年正常的赋税之外,还征收缗钱两万多,谢谔于是到各监察部门陈述意见指出弊端,请求免除。因母丧离职。不久又因父丧服孝,服丧期满,授任干办行在诸司粮料院。迁任国子监主簿不久提升为监察御史。上奏减免袁州分宜、秀州华亭的月椿钱。
谢谔在家的时候,创立义役法,编成一部书,适时献给皇帝。下诏推行这个法律到各路,百姓认为方便。
迁为侍御史,再迁为右谏议大夫兼侍讲。讲《尚书》时,对皇上说:“《尚书》,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所以读经的人应当把《尚书》当作根本。”皇上说:“我最喜爱伊尹、傅说的学说,得到了怎样做君主的道理。”谢谔说:“伊尹、傅说当然好,但没有成汤、武丁的信任而任用他们,又怎能达到大治!”因而谈到边防军事,皇上有乘机而动的谕旨,谢谔说:“机会虽然不可失去,但也不能轻举妄动。”皇上曾经问他说:“听说你和郭雍交友往来,郭雍的学问很好,难道曾经见过程颐吗?”谢谔上奏:“郭雍的父亲郭忠孝曾经侍奉程颐,郭雍可能是得到他父亲的传授。”皇上就封郭雍为颐正先生。
光宗登基,谢谔献《十箴》,又议论“二节”“三近”:应当节制的事是宴会饮酒,是胡乱浪费;应当接近的人是执政大臣,是儒学名家,是经筵讲官。授任御史中丞,代理工部尚书。请求祠禄,以焕章阁直学士为泉州知州,又推辞,让他提举太平兴国宫还乡。绍熙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通议大夫。
谢谔作文章效仿欧阳修、曾巩。早年住在县南的竹坡,因他日常起居处起名叫艮斋,人称艮斋先生。周必大推荐人才,提及谢谔姓名,孝宗说:“是称为艮斋的人吗?我看见他的《圣学渊源》五卷而知道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把这位来自蜀地的琴师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的倾慕。既点了题,又为后文蓄了势。
B. “客心洗流水”含蓄而自然,将用典与自己听琴的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C. “秋云暗几重”写天空暗云密布,委婉地流露出内心深处知音难觅、明主难遇的隐隐感伤之情。
D. 全诗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清新健爽,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美。
15. 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在音乐演奏上的描写有哪些相似手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14. C C.“委婉地流露出内心深处知音难觅、明主难遇的隐隐感伤之情”错误,应是表达了“听得人迷,沉醉其间,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的意思。
15. ①正面描写。“一挥手”“轻拢慢捻抹复挑”都从正面直接描写演奏动作的娴熟高超。
②侧面描写。“客心洗流水”“此时无声胜有声”都从听众感受的角度侧面描写乐声的感染力之强。
③比喻。“如听万壑松”“大珠小珠落玉盘”都运用比喻把演奏的乐声描写得生动而形象。
【15题详解】
作答时,考生要先回忆《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①比喻。如以“急雨”比乐声的粗重沉闷,以“私语”比其幽细圆润,以“珠落玉盘”喻其清脆悦耳,以“鸟语”“泉流”喻其婉转流利,以“银瓶破”“水浆迸”“铁骑突”“刀枪鸣”形容其高亢雄壮,等等。②逼真的双声词、叠韵词和摹声词,加强音乐悦耳动听的效果及韵律节奏。如弦弦、声声、嘈嘈切切等等。③侧面描写,烘托音乐效果。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等等。④写演奏者动作神态突出其音乐技艺,如“转轴拨弦三两声”“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等等。
本诗在描写音乐演奏时,①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如“如听万壑松”,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音的清越宏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极其铿锵有力的特点。②“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③颈联两句写听琴的感受。“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尾联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者技艺高超。
可见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在音乐演奏描写上的相似点有三个,即:正面直接描写演奏动作的娴熟高超,从听众感受的角度侧面描写乐声的感染力之强,运用比喻修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动静结合,写出了洞庭湖月夜美景。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浮光跃金 (2). 静影沉璧 (3).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不吾知其亦已兮 (6).苟余情其信芳
注意“跃”“璧”“豗”“砯崖”“壑”“已”等字词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诗人和评论家常常不约而同地声称创作灵感是________的,像一种自发的活动。那么,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呢?同一切认识活动一样,灵感的出现是以大量的艺术实践和思想、生活、感情的积累作为必要前提的。一个人________对自然、社会进行长期的观察,内心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对艺术表现有意识的苦心追求达到成熟的时刻,________可能出现所谓的飞跃,出现才思敏捷、________的情形。另外,艺术实践的积累和艺术技巧的掌握也是重要的前提。艺术家在酝酿意象时是不能离开他所使用的特殊媒介或符号的。在观察和构思的过程中,形象和情感在他们的大脑里用不同的媒介或符号进行提炼、加工,并且最后用一定的媒介或符号把它们表现出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创作灵感除表现为认识过程的飞跃以外,还带有大量的感情和心理活动的因素,因此,刻苦地劳动,潜心地求索与灵感之间的关系显得更加微妙,不像一般的认识活动那样具有直接和明了的因果关系。( )在文艺创作中,灵感往往是在艺术家长期苦心追求的间歇时,在无心之中,为一些偶然的毫不相关的事物所挑起。这种偶然性的背后是隐藏着必然性的。我们不能把必然性降到偶然性的地位,也不能完全否定偶然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期而遇 只有 才 一挥而就
B. 不期而遇 只要 就 一蹴而就
C. 不期而至 只要 就 一蹴而就
D. 不期而至 只有 才 一挥而就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形象和情感在他们的大脑里用不同的媒介或符号进行加工、提炼,并且最后用一定的媒介或符号表现出来。
B. 他们就在大脑里用不同的媒介或符号对形象和情感进行提炼、加工,并且最后用一定的媒介或符号把它们表现出来。
C. 他们就在大脑里用不同的媒介或符号对形象和情感进行加工、提炼,并且最后被一定的媒介或符号把它们表现出来。
D. 形象和情感在他们的大脑里用不同的媒介或符号进行提炼、加工,并且最后被一定的媒介或符号表现出来。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灵感的出现不仅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B. 灵感的出现不仅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
C. 灵感的出现有必然性的一面,也有偶然性的一面。
D. 灵感的出现有偶然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的一面。
【答案】17. D 不期而遇: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不期而至:未经约定而来到。作“创作灵感”的谓语,应选“不期而至”。
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是充分必要条件,即“才”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就必须做到“只有”的条件,且条件往往是唯一的;只要……就……:表示条件非唯一,是充分非必要条件。即“就”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只要”后的条件是必备之一,但不是唯一。“对自然、社会进行长期的观察,内心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对艺术表现有意识的苦心追求达到成熟的时刻”是“可能出现……的情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选“只有……才……”。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依据前文的“才思敏捷”,这里应选“一挥而就”。
18. B 承接前文,主语应是“艺术家”,在本句里应用“他们”来指代,故排除AD。C项语序不当,应是“提炼、加工”,不是“加工、提炼”。此外被动句使用不当,应将“被”改为“用”。
19. C A、B两项关联词搭配不当。补写的句子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承前讲的是必然性,后面谈论偶然性,排除D。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代人的牙齿_____:牙齿是我们身体中最坚硬的部分,但也无比脆弱;牙齿化石能保存几百万年,我们的牙齿却不能陪伴我们一生;牙齿让我们的祖先在生物圈中占据了优势地位,然而现代人的牙齿却需要精心养护。这种矛盾基本上是在工业时代才在现代人中出现的。对此,科学家的最佳解释是,我们的牙齿及颌骨演化与食物密切相关,____ 。构建牙齿的基本物质,和食物所含的其实是同一类。人的一生会经历数百万次咀嚼,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牙齿却可以在不受损的情况下咬碎食物。_____,可以避免裂纹的产生和扩散。这得益于其外层和内部的完美结合:牙齿外层是牙釉质,几乎完全由磷酸钙构成,非常坚硬;牙齿内部含有有机纤维,使牙齿足够坚韧。
【答案】 (1). 处于一个非常矛盾的状态 (2). 而古代饮食与现代饮食存在差异 (3).牙齿具有非凡的硬度和韧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后文“牙齿是……但……;牙齿……我们的牙齿却不能……;牙齿……,然而……这种矛盾基本上是在工业时代才在现代人中出现的”可知,这里要体现“矛盾性”,所以可填:处于一个非常矛盾的状态。
第二空,依据前文“这种矛盾基本上是在工业时代才在现代人中出现的”可知,这里是回答古今不同的原因,所以可填:而古代饮食与现代饮食存在差异。
第三空,依据后文“……非常坚硬;……使牙齿足够坚韧”可知,这里可填:牙齿具有非凡的硬度和韧性。
21. 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高哲给洪老师发信息:“洪老师,好久不见,值此新春佳节,作为您的高足,明天我将特地拨冗来拜望您。”
②实习生小李把自己写的文章用QQ发给指导老师,并留言道:“老师,我已将大作发给您了,请斧正。”
③张馨给同学郭宇发信息说:“惊闻母校将举行八十周年庆典,我激动不已,决定莅临,如你也有此意,届时同去。”
【答案】①“高足”改为“学生”;
②删去“拨冗”或改为“抽空”;
③“大作”改为“文章或拙作”;
④“惊闻”改为“欣闻或喜闻”;
⑤“莅临”改为“前往或参加”。
【详解】
①“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不能说自己是老师的“高足”,可改为“学生”。
②“拨冗”,客气话。请对方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抽空”,或直接删除。
③“大作”是敬辞,称别人的作品,不能称自己的作品,可改为“文章”或“拙作”。
④“惊闻”,指消息令人吃惊,觉得不可思议,在意料之外。后常接不好的消息。与“母校将举行八十周年庆典”搭配不当,可改为“欣闻”或“喜闻”。
⑤“莅临”,来到,来临的意思,是一个敬语,多用于贵宾、上级或者长辈的来临,表达主人对宾客的敬意,现在一般用于公司客户亲临现场勘查生产情况,或用于政府上级领导下访视察工作时的欢迎标语。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前往”或“参加”。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雷杰玉的父母随第一波打工潮进入东莞工厂。被称为“打工仔”“打工妹”的他们参与建设了东莞新城市却很难真正融入东莞。2010年,“打工二代”雷杰玉抓住产业转型的机会,与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创办了飞尚运动用品有限公司,从打工仔变成了新外贸企业家。
材料二: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张霁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获得年薪201万。对此,张霁说:“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材料三:近日,“打工人”的梗强势走红,各类表情包刷屏,戳中亿万人的心。“打工人”这个流行词里,隐藏着当代年青人的思考,既有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也有对个体尊严与价值的尊崇和追求,还有用汗水走向未来的憧憬……
班级准备围绕“新时代打工人”的话题举办讨论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讨论和交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争做“新时代打工人”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争做‘新时代打工人’”。
自古以来我国就不缺少辛勤耕耘之人,回望历史,有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看今朝,无数的“打工人”为祖国的发展热血奋斗,书写青春赞歌。劳动是社会的主旋律,是引领我们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抚今追昔,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奋斗的价值。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进取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在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实干中,铸就了改天换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70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奋斗中收获了更多自信和勇气,更加坚定、更加昂扬地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广阔道路上。
70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创造的奇迹,都是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挥洒汗水拼出来的。一再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的“打工人”的舞台。无数奋斗者用实际行动证明,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完美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只要广大劳动群众不断砥砺梦想、坚持不懈奋斗、始终拼搏实干,就必须能创造新时代新的更大辉煌,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从事社会生产的劳动实践中锤炼构成的宝贵品格,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从“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掏粪工人时传祥,到摘取数学皇冠上明珠的陈景润;从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包起帆,到做着“禾下乘凉梦”充实天下粮仓的袁隆平……他们共同铸就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丰碑。面向未来,唯有始终弘扬劳动精神,才能唤起每一个劳动者的奋斗活力,为国家发展汇聚起强大正能量。
新时代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劳动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创造了条件。新时代打工人要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
梦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浇灌;完美的生活,需要靠双手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辛努力。同学们,新的时代,带来新的劳动精神的内涵,让我们传承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打工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去成就属于我们的更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审题】(1)共性要求:作文的背景是班级准备围绕“新时代打工人”的话题举办讨论会,所以作文也必须是以此话题为中心,兼顾“新时代”(时代背景)、“打工人”(打工意味着劳动)进行写作。此外,题干中明确了作文的体裁是发言稿,考生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2)材料分析:本题共有三责材料,第一则是写了雷杰玉一家两代人的打工生活,雷杰玉的父母随第一波打工潮进入东莞工厂,参与建设了东莞新城市却很难真正融入东莞。雷杰玉抓住产业转型的机会,从打工仔变成了新外贸企业家,紧跟时代脚步,成了“新时代的打工人”。两代人都通过打工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而雷杰玉更是用打工创造了自己的幸福,找寻到了职业的尊严。理解第二则材料可从“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入手,即在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在劳动中(打工中)寻求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理解第三则材料可从“既有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也有对个体尊严与价值的尊崇和追求,还有用汗水走向未来的憧憬……”入手,即打工(劳动)可以实现个体尊严与价值,可以实现创造美好的明天,实现美好的理想等。三则材料都是引导考生思考新时代劳动的意义,鼓励考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在劳动中寻求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并且能够紧跟时代脚步,争做“新时代打工人”,用劳动去创造自己和祖国美好的未来。
【立意】(1)打工创造个人幸福生活,建设国家美好明天。
(2)在劳动中寻求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
(3)在打工中重寻劳动价值和职业尊严。
(4)用打工奏响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
【素材】(1)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可是,在我们身边总能听到不理解、不尊重劳动的声音:认为劳动挤占学习时间者有之,认为人工智能最终能够替代劳动者有之,更有同学认为能够花钱雇人代替劳动。而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更应当在劳动的摔打中历练,我在那里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正是无数劳动者,让新中国一路走来,充满活力。活力燃烧的岁月,“铁人”王进喜以双臂搅拌灰浆压住井喷;改革开放的时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做着“禾下乘凉梦”充实天下粮仓。新世纪新阶段,不管是有48项技术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1.9亿多元的吴吉林,还是让嫦娥三号的“冷暖衣”重量不足美国制造五十分之一的苗建印,这些劳模们身上涌动着创造、创新、创业的活力,在劳动中成就了自我的价值,更托举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
(3)踏上新征程,永远不变的,是精神底色;与时俱进的,是劳动素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竞争与高端产业角逐空前激烈,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归根结底要以强大的人才队伍做支撑,以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做保障。今日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困难多、挑战大,迫切呼唤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练就高超本领,撸起袖子加油干。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奋进冲锋号,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广大劳动者正当其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