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与武都红女祠 娄炳成
《武阶备志》记载:“(在)真武山麓,祀贞女红氏,生不知时,嫁不知姓,神夫早丧,舅姑强之嫁,神不从,舅姑遇不以礼,督以苦工,神气益奋,志愈坚,忽风雨大作,神遂飞去,人后迹之,坐化于真武山麓石岩洞中,后人立祠祀之。”这段记载中的该祠,就是初建于唐代,香火至今不断的武都水帘洞“红女祠”。
相传武都城郊有一个名叫红玉的姑娘,不仅生得如花似玉,而且勤劳善良。但她遇上了一个狠心的婆婆,对她百般虐待。红女实在受不了婆婆的刁难折磨,万般无奈,便跳崖自尽,却得到王母娘娘搭救,成为神仙,但她不愿位列仙班,向王母娘娘请求永驻人间,福佑四方百姓。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福佑万民的神女,就在五凤山麓水帘洞为她立祠,年年香火祭祀,遂发展成为当地的大型庙会。
又据《武阶备志·艺文志》记载,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曾两次游历红女祠,留下了《过圣女祠》和《重过圣女祠》两首诗歌,感叹红玉的身世、怜其凄清,抒发了诗人的凭吊伤怀之情。《过圣女祠》写于开成三年(838)年,是一首五言长诗;《重过圣女祠》写于十八年后的大中十年(856),是一首七言律诗。
对于李商隐这两首诗歌题目中的“圣女祠”,除了《武阶备志·艺文志》中的说法之外,还有两种说法,即宝鸡圣女祠和两当圣女祠。《武阶备志》编纂始于清嘉庆八年,成书于嘉庆十三年,是陇南古方志中非常优秀的一部著作。它的作者是今康县寺台乡吴家斜坡人吴鹏翱,系清乾隆举人,敕授修职郎,晚年任职陕西旬阳县教谕。因其以治学严谨而知名陇南,在他编著的《武阶备志》中,认定李商隐这两首诗写的就是武都红女祠,其可信度还是很大的。
另外,考证李商隐写这两首诗歌时的个人行踪,他来过武都,拜谒过红女祠,也是很有可能的。李商隐于考中进士的开成二年(837)年末,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到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在从长安前往泾州的途中,有可能顺便取道阶州。大中十年(856),即李商隐去世前三年,在四川梓州罢任盐铁推官的他,归隐河南老家,途中取道阶州也有可能。
《过圣女祠》写道:“杳霭逢仙迹,苍茫滞客途,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徒骑栽寒竹,行车荫白榆,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寡鹄述苍壑,羁风怨翠梧。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重过圣女祠》写道:“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论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迹,忆向天阶问紫芝。”
如果说,李商隐的《过圣女祠》,是因红女赋诗,咏叹圣女寂寞,拿自己不得进京与圣女不得归还碧落相比拟,甚至以东方朔自况,以浇自己心头块垒的话,那么,他的《重过圣女祠》就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大中五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可以想象,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之意的;而他仕途上的坎坷,更增强了这份歉疚。
因而,他在重访红女祠时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深情地写道:“圣女祠的白石门边长满碧绿的苔藓,从上清仙境谪落此地迟迟未得回还。春天里蒙蒙细雨常洒向大殿的青瓦,整日里神风微弱吹不动祠中的旗幡。萼绿华自由自在说来就来居无定所,杜兰香青童接驾说走就走立时归返。玉郎与圣女相会于此并给通报仙籍,圣女想一起登天阶服紫芝位列众仙。”表面上是在凭吊圣女,实际上却寄托了对自己妻子深深的思念,沉沉的缅怀之情。
红女祠建在石山上,现存的祠为清初重建,乾隆时曾增修殿阁。同治三年,太平天国启王梁成福进军武都,以水濂洞为指挥处,战事失利后,舍身坠崖,建筑被清军烧毁。仅存红女祠(观音殿)和子孙殿、三宫殿、亨哈殿等。大多悬空,琼楼精舍,斗拱飞檐,奇特惊险。站在水帘洞顶端,可以望到西面潺潺流淌的北峪河。
沿着合仙洞漆黑的天然石岩洞蜿蜒而上,可登上楼阁,上面记载着红女的传说以及历代兴建红女祠的历史记载。从窗口俯视,脚底腾空,好似身临天境,大有飘然成仙的感觉。在楼阁右跨过石桥,就是舍身崖。据说这里是红女舍身跳崖之处,故而得名。站在崖边,脚底是千丈深渊,不由令人心底发虚,双脚发软。
1981年4月3日,武都县政府公布红女祠为武都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新增红女桥、红女泉,整修一新。景区建设采用园林艺术手法,点、线、面结合,突出了路径植物镶边,使桃杏与杨柳争春,翠竹与苍松竞绿。整个旅游景点,形成了天然造就的山清水秀和人工配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效果,并与五凤山景区相配搭,形成了一条绝好的旅游热线。
相传农历二月十九日是红女得道成神的吉日,每当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之际,前后六天,城乡男女老少赴会、游玩,络绎不绝;而远在数百公里的西和、礼县一带香客,也早早赶来,销售泥玩,为盛会增色。庙会期间,还有传统秦腔戏剧演出,热闹非常。
诸如红女遭遇的民间故事很多,其情节大同小异。但是,在相同的故事遭际中,却很少有红女这样被立祠祭祀的结局。或许这些口耳相传的历史上的苦难女性,她们在民众朴素的内心传承中有着相同的地位和价值,而红女祠的兴建,说明了一方水土所养育的后人,对封建时代苦难女性的独特同情和内心尊敬。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过圣女祠》和《重过圣女祠》两首诗歌,是他对一位女神的赞美与凭吊,体现了诗人对女性同胞苦难命运的同情与缅怀,同时也推人及己,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抱负难伸的苦闷失意之情。仔细想来,伟大的诗人由曾经的凭吊之人,变成了我们今天后人们的凭吊对象,却是其始料未及的吧?
红女远去了,而她的凄美的故事传说被永远地流传了下来;李商隐也远去了,而他的那些灿烂的诗作永远地留在了史籍中,留在了我们的心里。女神诗神原本是没有区别的,他们都是人间一切美好的象征,是人间一切美好的代表者、体现者和传播者。而今,我们无论是祭祀女神,还是缅怀诗人,其真挚情感,都来自于我们对陇南文化的崇尚,来自于我们对真善美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