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摸底,互联网健康险能否占据未来行业C位?
保观|专注互联网保险
监管专项调研
开启互联网人身险新阶段?
互联网保险在过去两年内,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包括保费收入下降以及渠道乱象丛生,监管在过去的一年中也出台了诸多政策以整顿行业乱象并规范这一市场。
监管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关注,在2019年继续加强。
上周,出现了两则监管调研互联网保险的新闻。
一则是银保监调研互联网保险业务:
银保监会2月12日向人身险公司下发通知,开展互联网业务专项调研。调研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近五年公司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发展情况;第二,险企对于互联网保险的策略性研判;第三,对于互联网保险产品准入和监管的意见和建议。值得注意的是,银保监会此次也希望了解险企对于“互联网业务分级分类监管”的看法。而这也或许意味着重疾险将被纳入网销不受地域限制的险种之中。
一则是,上海的相关监管部门计划对上海地区2018年互联网保险发展进行摸底:
为了解上海地区互联网保险发展情况,支持互联网保险产品、服务、技术和模式创新,近日上海的相关监管部门拟开展2018年上海地区互联网保险统计工作。根据要求,上海各相关保险公司需报送以下内容。一是对互联网经济发展前景的看法;二是对互联网保险发展前景的看法;三是互联网保险未来发展的增长点在何处;四是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互联网保险监管政策的意见建议。此外,还需报送上海互联网保险业务相关数据。
保观认为,目前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人身险,已进入瓶颈期。监管的摸底调研,既是总结,也是在为未来做规划。
而互联网健康险,凭借其高增长、小体量、强保障、契合新零售等特点,或将异军突起,成为未来互联网人身险的发展重心。
保观将在本文中为大家梳理互联网人身险的发展概况,并分析为何我们看好互联网健康险的发展前景。
2018互联网人身险发展概况
行业总体增速放缓
根据中保协公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规模发展势头放缓,1-6月累计实现规模保费852.7亿元,同比下滑15.61%;从2017年保费增速出现首次负增长,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规模保费继续下滑。
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结构
截止至2018年6月,互联网人身保险各险种中,人寿保险实现规模保费收入475.9亿元,在互联网人身保险年度累计规模保费中的占比为55.8%,较去年同期占比下降2.3%,但是依旧为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主力险种。
年金保险发展势头放缓,2018年上半年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95.6亿元,同比减少19.4%,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34.7%,仍为仅次于寿险的第二大互联网人身保险险种。
在百万医疗火爆的环境下,健康险依然为互联网保险的热点,规模保费平稳增长,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54.1亿元,同比增长85.9%,在互联网人身保险年度累计规模保费中的占比约为6.4%,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
意外险则出现下滑趋势,2018年上半年实现规模保费27.1亿元,同比减少1.7%,在互联网人身保险总保费中的占比升至3.2%。互联网意外险多为消费型保险,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一年期以下,其中交通意外险和旅游意外险非常贴合互联网的场景营销,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交通意外险实现规模保费10.9亿元,同比增长71.5%;旅游意外险实现规模保费2.1亿元,同比增长69.6%。
值得关注的是,重大疾病保险实现规模保费14.9亿元,同比增长32.7%,占互联网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27.6%;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实现规模保费28.8亿元,同比增长150.1%,占互联网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53.2%。
互联网人身险市场集中度
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略有增加,从年初的62家上升为65家,占人身险会员公司总数的近八成,其中中资公司45家,外资公司20家。
根据中保协对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累计规模保费的统计,建信人寿以270.52亿元位列首位,此外,位列前十名的公司还有:国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平安人寿、弘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国寿寿险、平安健康及人保健康,累计实现规模保费805.09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总保费的94.4%,行业集中率较高。
渠道结构
从渠道来看,2018年上半年通过第三方渠道实现规模保费753.8亿元,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88.4%,同比减少18.94%;承保件数则达到6788万件,占总承保件数的63.8%,较去年同比大幅减少38%。
2018年上半年通过官网所实现的规模保费为9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9%,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的比重增至11.6%。由此可见,目前互联网人身保险的渠道结构仍旧呈现以第三方平台为主、自建官网为辅的发展格局,但自建官网的发展态势及增长速度迅猛,不容小觑。
截至2018年6月,在经营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65家人身险公司中,48家公司通过自建在线商城(官网)展开经营,58家公司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其中46家公司采用官网和第三方合作“双管齐下”的商业模式。
客户需求
从行业整体来看,人身险集中特征显著:2017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保费1,383和853亿元,占比仍分别为74%和72%。中国保险行业协会7月份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财产保险用户调研报告》指出,超过97%的保险用户购买过新型保险产品,中高端医疗险在保险用户中的渗透率达49.4%。同时保险公司在续保条件、免赔额、保额、全家保、保险责任拓展及智能核保等方面持续创新,客户服务体验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意外健康险产品的拓展。另一方面通过第一阶段互联网短期险的试水,使得累积了原始数据的保险公司步入了长期险的实践阶段。
从消费者群体来看,互联网保险对投保流程精简化、及推出精简型入门级产品的策略使得如今一代客户的保险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巨头对保险业的关注,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对互联网保险的认可,激发了深层次需求。
而后监管政策也在不断收紧,应对当下趋势保险公司纷纷摇旗寻求转型。可以遇见随着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健康保障性产品无疑会成为下个互联网保险新风口。
展望新阶段
互联网保险在短短五年的成长过程中,已经经历了快速崛起(2013-2015)、后劲不足(2016)、收入下降(2017-2018)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监管的调研,预示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正在酝酿之中。
特别是互联网人身险业务,其寿险和年金险的保费在2018年上半年分别出现了2.3%和19.4%的负增长,颓势明显。
值得庆幸的是,以保障功能为主的健康险业务在走出了“独立行情”。
在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渠道的健康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54.1亿元,同比增长85.9%,在整个互联网人身险业务中占比达到6.4%,较2017年同期增长3.5个百分点。
相比于互联网寿险和年金险,保观认为互联网健康险正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之上,原因有四:
1. 高增速,市场动能强大,普通消费者健康类需求大爆发;
2. 低占比、小体量,市场上行潜力可观,想象空间巨大;
3. 回归保障,健康险产品保障属性强,符合监管“保险姓保”的发展方针。
4. 契合新零售概念,健康险作为消费型险种,商品属性强,能够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商业形态兼容。
此次银保监会对互联网人身险业务进行调研的同时,也涉及到了部分互联网业务的政策调整。
据媒体报导,监管未来可能对重疾险进行监管放宽,将其纳入网销不受地域限制的险种之中。这将能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重疾险的发展。
保观认为,此次监管调研,是对互联网人身险过去五年发展的总结,更是在为展望和规划互联网人身险的新阶段做准备。而在这未来展望之中,互联网健康险或许将占据绝对C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