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奇谈之七:奇怪的时空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七”是个奇妙的数字,如果从一开始计数的话,数到七,代表着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马上就要有变化了。《西游记》里孙悟空拜须菩提祖师为师,一直挑水、扫地,免费打工,若干年后,须菩提祖师才突然把他想起来,问孙悟空到自己门下多少年了。估计孙悟空没学过天文历法,在山洞里与世隔绝,自然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好在猴脑够机灵,回复说:自打拜师之后,后山的桃子饱饱地吃了七回了。须菩提祖师听到“七”这个数字,若有所动,才开始传授孙悟空“金丹大道”。

孙悟空拜师七年,才开始学习“金丹大道”,取得自然是“七日来复”的象征意义。我们“西游奇谈”系列文章,前面六篇可以看做背景知识的铺垫,写到第七篇,就要有所变化,开始切入正题了。

就像所有的古典小说一样,《西游记》当中也夹杂着各种诗词歌赋。不过与一般的小说不同,这些诗词歌赋往往还承担着点明主旨,突出重点的作用,是解开每一章回谜题的钥匙。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开篇这首诗,比起《三国演义》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艺术境界明显差了一大截,不过好在浅显直白,容易理解。

在《西游记》里,世界创生不是由于宇宙大爆炸,也不是上帝的功劳,而是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盘古。盘古打破鸿蒙,开天辟地之后,玩起了隐身,再也不见踪影了。天地创生之后的发展,一切都按照自然的规律在运行,这种情形,老子称之为“道法自然”,这种自然之力,古人称之为“造化之功”。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你想了解自然之力的神奇吗?快来看《西游记》奥。作者这波推销广告,打得十分精彩。

作者唯恐大家不明白什么叫“造化会元”,马上吧啦吧啦地说出了一大段关于“天地之数”的话。读者这个时候才会明白,原来诗里说的“会元”指得就是“天地之数”。

天地之数:1元=12会=360运=4320世=129600年。

这套“元会运世”的时间体系,来源于宋代哲学家邵康节。邵康节的这套学问是不是自创,没人说得清楚,但是他的先天八卦图、六十四卦方圆图来源于道家内丹派承上启下的人物——陈抟祖师,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天地的生成和毁灭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运行,这个就是所谓的“天地之数”。在邵康节之前,对于这个规律的描述大多类似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定性而非定量,一直到了邵康节的“元会运世”出现。

对于天地之数,佛教也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劫数。

一大劫=四中劫(成、住、坏、空)=八十小劫=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

这两种不同的“天地之数”,作者选用了邵康节的理论,自然是因为本身属于道家的原因。不过129600年,在现代科学看来,作为天地毁灭的时间周期,未免太短了一些,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一个“大冰河期”(现代气候学家研究认为,地球大约每10万年出现一次大冰河期,气温的急剧下降会引发物种的灭亡和文明的毁灭)。

说完了“天地之数”,作者接着说到了西游世界的空间观——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中国古人只有九州之说,“四大部洲”是确凿无疑的佛家说法。佛教认为:

我们的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碱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有日月遍照其中。

一千个我们这样的世界,叫做“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而就像恒河中沙子数目一样的大千世界,组成一个佛国世界。

一个小世界有共同的太阳照耀,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太阳系的范围。十亿个太阳系一样的小世界才构成一个大千世界,而恒河沙数的大千世纪才构成一个佛国世界。看见没有,佛管辖的范围,大得难以想象,把它想象为整个宇宙,也不为过。

四大部洲中南赡部洲也称南阎浮提,是人类世界所在之地。《西游记》中的唐僧就是从南瞻部洲出发,西行取经的。

不过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也就出现了——

如来佛祖在世传教的时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唐僧为啥辛辛苦苦要跑到西牛贺洲找佛祖呢?

如果有人辩解说,佛在世的时候在南瞻部洲;佛涅槃之后,可能就定居西牛贺洲了。这就和佛教的说法矛盾了,按照佛教的说法,佛涅槃之后,法身遍布整个佛国世界,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在西牛贺洲灵山居住啊。

很明显,这种常识性错误,只能说是作者故意为之,因为四大部洲,东南西北,不过是五行的代名词。作者借用佛家的名词,而内涵其实早已替换成自己的东西。“西牛贺洲”不仅符合“西行取经”之意,而且作为修道的主体——孙悟空,生于“东胜神洲”,成于“西牛贺洲”,如此安排,才能和丹道中的五行生成理论相吻合。

《西游记》中的时空观,看似混乱,其实用上面的图就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小说后面文字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隐喻表达,都跳不出这个圆环。这就是古人所谓的“得于环中,超乎象外”。
(0)

相关推荐

  • 菩提祖师虽是悟空师父,但论年龄,孙悟空比菩提祖师大两万一千岁

    菩提祖师虽是悟空师父,但论年龄,孙悟空比菩提祖师大两万一千岁 西游记中,孙悟空一生有过两任师傅,第一任是教他武功的菩提祖师,第二任是指导他改邪归正的唐僧.其中,让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菩提祖师,因为菩提 ...

  • 菩提祖师是如来的师弟,怪不得能逃过如来慧眼,成为西游神秘人物

    (观察君谈西游046期) 西游记中菩提祖师的身份成迷,菩提祖师到底是谁,这是西游记作者留给我们想象的.菩提祖师身份之迷,一直就是人们讨论的话题,几百年来,各种大胆的猜测,层出不穷.有人说菩提是如来,有 ...

  • 同在西牛贺洲,孙悟空师父菩提祖师,真的是如来佛祖弟子须菩提?

    孙悟空师父菩提祖师,真的是如来佛弟子须菩提?看佛祖十大弟子都谁 东土大唐到西天灵山,十万八千里路上,总有那么几个妖魔鬼怪想知道孙悟空的来历. 也有不少神仙道人,想搞明白,探个究竟,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 ...

  • 如来的慧眼如此强大,能躲他慧眼的,只有一个人。不是太上老君。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最强大的技能就是开慧眼,他在西游记中的第一次使用是在收服孙悟空的时候.当初他跟孙悟空打了个赌,让孙悟空飞出他的手掌心,这时如来就开慧眼了,原著中说道: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 ...

  • 西游奇谈(二)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主角,应该无可争议,只是为什么偏偏是一只猴子,则莫衷一是. 执着于考证的人,说他是唐朝的一个武将出身的僧人,俗名车奉朝,法号悟空,京兆郡云阳县人,祖上是北魏拓跋氏. ...

  • 西游奇谈(一)

    每年的寒暑假,电视屏幕上总少不了这四个哥们的身影.怪只怪这版<西游记>太过经典,又有先入为主的优势,所以自然就成了人们心目中西游的化身.以至于其中的某个猪脚入戏太过,竟然分不清现实和虚幻, ...

  • 西游奇谈之一:《西游记》的另类解读

    每年的寒暑假,家家户户的电视屏幕上总少不了这四个哥们的身影,这哥儿四个俨然是西天路上的F4.这个只能怪央视86版的<西游记>太过经典,又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这个丑到爆.帅上天的天团组合就成了 ...

  • 西游奇谈之三:正一道和全真道

    道教恐怕是全世界最本分的宗教,低调而绝不张扬,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在华人圈里才有所传播,即是在中国内陆,和高调而四处扩张的佛教相比,存在感也很低. 正因如此,民众对道士的印象往往是建立在影视剧的基础上 ...

  • 西游奇谈之四:从不死药到金丹大道

    很早的时候,中国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药物.<山海经>和<楚辞>中都有不死药的记载.战国时期,燕齐的不少方士专门以到"仙岛"或"神山 ...

  • 西游奇谈之五:金丹是怎样炼成的?

    <西游记>孙猴子从石头缝中蹦出来之后,本来是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可有一天突然为生死之事烦恼,想寻一个长生不老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道心开发"了. 机缘巧合之下,孙猴 ...

  • 西游奇谈之六:顺和逆的奥秘

    修仙这个事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复杂如<性命圭旨>,将修仙的次第分为了"九个阶段",简单如得道高人张三丰,简明扼要地总结为一句话:"顺为凡,逆为仙, ...

  • 西游奇谈之八:神奇的花果山

    在交代完元会运世的时间体系和四大部洲的空间观之后,作者笔锋一转,接着说道: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 ...

  • 西游奇谈之九:此灵根非彼灵根

    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花果山是如此nb的存在,竟然是"十洲"和"三岛"的"祖脉". 在花果山顶上,还矗立着一块仙石.这块孕育了孙悟空的仙石,则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