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在身边
NO.2760:“生活即教育”在身边
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文集》,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文化理念并认真践行。
“生活即教育”的内涵
陶行知这样定义生活: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好生活、合理的生活、认真的生活,就是好的、合理的、认真的教育;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改造社会的生活,就是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改造社会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教育我们:人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比如想得到面包、想谈恋爱,就接受得到面包和谈恋爱的教育。
我想到自己的学写教育叙事:需要学英语、健身康复、更好教育教学、劳动、与人沟通交流等,就写相关的教育叙事。写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让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更科学更有艺术品味,就是让自己树立一种更好的内在素质和外部形象。比如学写图书录入,就写相关的叙事,并努力做好相关的工作等。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实验,有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第一时期,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第二时期,是教育即生活的沟通和学校融入社会内容的诉求产生。第三时期,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先行。这种先行,是一种引导激励的自觉和有具体途径方法内容。用自己的率先垂范的情绪念头言行,让自己的生活即是良好的教育,让自己的生活圈子尽最大可能成为一所移动的学校。
“生活即教育”之扬弃
陶老师的“生活即教育”,注重传承优秀文化的有益元素,有利于培养师生更好生活的,就要发扬光大;不利于的,就要坚决摒弃。比如自己诵读儒释道等经典,就继承了尊重自然规律、放空自己践行道义的悲悯情怀智慧和力量,在教育中像学生学习,引导激励更多学生过上更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学习生活。
陶行知的教育观,还引导人们走出文化为中心的教育误区。现在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就是急于学习各种教育文化上的东西,忽视了这种文化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完整人生的改良作用。
学写教育叙事以来,觉得自己更多精力放在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身上,而不是学校或教师主观意愿是什么。这是一种将问题作为课题的研究,更接近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比如提高课堂学习学生的参与度,更注重学生性格兴趣特点让学习活动接近学生生活和知识基础特点,让学生过上一种更利于自信自律助人的学习生活。
我觉得自己充分备课、精心研磨课堂,让学生享受到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生活,就是在促进学生过上一种更加健康、合理、科学、艺术等的生活。想到这些,尽管自己很累,想到这种努力后的幸福收获,自己常常管不住自己透支精力达成一种较好的目标或效果。
“生活即教育”接地气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不骄不吝,从阿斗似的小孩子和看似唠叨的老太婆身上汲取智慧力量和悲悯情怀,只要可能让每个生活中的个体都可以做生活教育的主角,自己和那些优秀学生则是他们身边的“诸葛亮”。我想到自己在“师傅”的鼓励下,采纳家长的意见;我想到那个看似跟不上学习步伐的同学成了“课堂学习标兵”赢得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实验,还告诉我们:教育内容,要切合遇到的问题,要全体成员或关键人物有一种时时处处皆教育的情绪念头言行自觉,一切都是人才只要方法途径得到就可以是支撑“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念,陪伴学生成长不要替代学生成长也是其基本理念。
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生活即教育”,让我们不过从前的生活因为那样会落伍,让我们不过明天的生活那样会人他人和社会分离,我们要过这样一种生活:活在当下,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过上一种教学相长的新生活。
将每件小事和细节作为一个“生活即教育”单元,关注并完善提升其中的点点滴滴——“生活即教育”,就在愿意主动成长的每个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