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至少分5种!别硬抗,对症治疗才有效
痛经发病率如此之高,导致很多人以为“痛经”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是个难以破解的魔咒,每月都在生生硬抗。
NONONONO!
一定要注意,如果经常痛经,那可能就代表子宫出现警讯了。
所谓“痛经”,就是子宫正在累积毒素的第一道线索,是提醒我们别让毒素变质成更严重疾病的信号。
妇女经行前后或经行期间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伴恶心呕吐、腰酸及其他不适,甚者可致昏厥,称痛经。
“痛经”在中医看来因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所致,大多由情志过极,饮食失宜、感受外邪等因素,使冲任阻滞,胞脉不畅而致或正气不足,使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为。
痛经辨证分型治疗
寒凝血瘀
主证:经前数日或经期下腹冷痛,甚或四肢厥冷,喜温拒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黯,有血块;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温宫散寒,祛瘀止痛。
方药:痹通药酒每晚5-20ml口服。
处方:小茴香10g,干姜10g,延胡索15g,没药 6g,当归 12g,川芎9g,肉桂 6g,赤芍12g,蒲黄12g,五灵脂12g,艾叶10g。
服法:每天1 剂,水煎 2次分服。
气滞血瘀
主证:经前数日或经期下腹胀痛,拒按;伴胸胁乳房胀痛,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紫黯,有血块;苔紫黯,黯,脉弦。
治法: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痹通药酒每晚5-20ml口服。
处方:当归12g,川芎9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9g,延胡索15g,丹皮6g,乌药 12g,香附12g,甘草 6g。
服法:每天1 剂,水煎 2次分服。
湿热蕴结
主证:经前数日或经期下腹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低热起伏,月经色黯,质稠有块;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痹通药酒每晚5-20ml口服。
处方:牡丹皮6g,黄连6g,生地 12g,当归 12g,白芍12g,川芎9g,桃仁12g,红花9g,莪术6g,香附 12g,延胡索15g。
服法:每天1 剂,水煎 2次分服。
肝肾、气血不足
主证:经后数日下腹隐隐而痛,喜按,按之痛减,或伴腰骶酸痛,头晕耳鸣,气短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淡苔少,脉沉细。
治法:养肝益肾,滋补气血。
方药:痹通药酒每晚5-20ml口服。
处方:当归12g,白芍30g,山茱萸12g,巴戟12g,阿胶12g,山药 30g,甘草 6g,黄芪30g,熟地30g。
服法:每天1 剂,水煎 2次分服。
讨论
中医药治疗痛经有一定优势和良好的治疗效果。痛经实证多而虚证少,也有虚实夹杂者。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治标即止痛,应于经前 7天用药,对月经延期者可在基础体温上升 7天时开始服药,“迎而止之”。
要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加用止痛之品,如延胡索、川棟子、蒲黄、五灵脂、没药、九香虫、血竭等。经后则根据素体之虚实寒热,求因治本。坚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以巩固疗效,多可治愈。
对于合并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继发性痛经患者,重在治疗原发病。对青春期痛经患者,需心理疏导,解释月经生理,认知治疗和放松疗法均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及痛经的程度。此外,注重经期、产后摄生保健,经前和经期忌生冷,慎起居,勿游泳、涉水,避免受寒,均有利于减缓疼痛。
一般而言,原发性痛经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常能痊愈。继发性痛经的病情复杂,病程缠绵,难获速效,但经辨证施治,也可控制病灶,减轻疼痛,取得较好的疗效。
仅供交流分享,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