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空间 | 再谈董源《溪岸图》的真伪与断代
将中国董源的山水名作《溪岸图》拿来与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比较,是因为这两幅东西方古典名作皆具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几百年来《蒙娜丽莎》有不可思议的眼神和微笑,五代的《溪岸图》经过张大千的收藏,似乎变得更为错综复杂。1999年,大都会博物馆为此专门召开国际研讨会,会议几乎聚集了西方所有的中国美术史专家和部分来自海峡两岸的学者,与会学者对《溪岸图》的真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多方专家各持己见。
如果说《溪岸图》的修复对此图的断代所带来鉴定上的困惑,那么对此图的画法分析,是否能找到明显的断代依据呢?
董源《溪岸图》
《溪岸图》屋宇后石壁局部
此图中部屋宇偏房后墙,紧靠深凹石壁,细观上下还长着一片小竹林。究其画法:在撇划竹叶同时,顺势勾出嶙峋尖锐石骨,复以积墨渲染,使风中竹叶与幽黑湿润石壁浑然一体,真神来之笔!如大自然生动再现,此为整幅画眼之所在。
郭熙曰:“山川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影……”“树借山以为骨,山借树以为衣……若能留心于此,顿意会于玄微”。《溪岸图》这种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画法,正是五代北宋山水画所独具的高度物象质感整体完美的时代特征,与同时代经典之作如郭熙《早春图》虬松枯枝配卷云窠石,李唐《万壑松风图》巨石与石壁虚实处理和而不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树山互为衣骨对自然之美极致追求画法,为五代北宋山水画的传统精髓,亦绝非后代乃至近现代画家作品之所有。
宣和书谱记董源:“所画山水,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重峦绝壁,使人观而壮之……,使览者得之若寓目于其处也。”故笔者以为将《溪岸图》断代为五代北宋时期董源画风杰作应无疑义。
王品康临董源《溪岸图》
王品康,1944年生于上海,从艺几十载,不要头衔,不事声张,素有“画坛大隐”之称。其精通书画,上袭宋风,下承元韵,工写兼备,尤善手卷及巨幅山水文人气息浓郁。画作笔意挺秀、明丽清婉、格高韵雅、虚实相生、宁静空灵、风韵独存。1997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山水长卷画展》,深获好评。著有论文《略谈唐宋壁画》,见解独到,对五代北宋山水画亦有精深研究。代表作《雁山观海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