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论成人等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们常说的“成人”,一般是指年满18周岁的人,但孔子所说的成人,却与此不同。孔子认为,成人是一个完美的人。按照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成人就是顺利完成社会化的文明人和社会人。

1

【原文】

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

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又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又问管仲。孔子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评析】

这一章是孔子评价子产、子西和管仲的一段话。子西:一说是公孙夏,子产的同宗兄弟,有学者认为,二人相继执政,对事情的处理上便显出优劣;一说指楚国的令尹,名申,曾经劝阻楚昭王,不让重用孔子。此处应该是指楚国的公子申。人也:即此人也。伯氏:齐国的大夫。骈邑:地名,伯氏的采邑。孔子一项对子产评价很高,这里认为子产是对百姓有恩惠的人,而对子西的为人并不赞同,却不好说出口,只好用“彼哉!彼哉!”搪塞过去。这章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实际上也是比较高的,他夺走别人的家产,别人却没有埋怨。这说明管仲执法比较公正,让人比较信服。

2

【原文】

14.10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评析】

孔子这句话是谈人生境界的不同层次。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人生如果贫穷,吃喝住穿都无法得到基本的满足,就很难保持独立人格和所谓的清高。古往今来,除了极少数仁人志士能够做到安贫乐道以外,绝大多数芸芸众生“贫而有怨”是很正常的情绪表达,很难不怨天尤人,或者感叹世事不济,或自己命运不好,或老天不公等。对此,孔子是表示理解的,所以他说“贫而无怨难”。但对于已经富裕的人们来说,完全可以通过礼仪教化,做到“富而无骄”。

孔子这段话启示我们,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作为执政者,最重要的不是去批评、埋怨或者惩罚那些“贫而有怨”的老百姓,而是应该尽最大努力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因为“贫而无怨难”啊!当国家政治清明,人们富裕起来以后,要做到“富而无骄”也不是太容易,虽然富裕以后,客观条件有利于人们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但物质上富裕是一回事,要做到“富而无骄”,为人文质彬彬、谦和礼貌是另一回事,二者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要真正做到做到“富而无骄”,那些富裕的人们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道德濡化和文明熏陶的过程。由此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一些暴富者之所以有暴发户心态,就在于他们还没有完成这个濡化和熏陶的漫长过程。

3

【原文】

14.11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做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评析】

孔子这里评价孟公绰的才能,实际上也是在间接地提醒鲁国的执政者。孟公绰为人清廉寡欲,才能足以胜任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但不足以胜任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因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弱肉强食的混乱时代,小国为了生存,更需要治理国家的能臣,而孟公绰既然不能胜任滕、薛这样的国家的大夫,当然也不能胜任鲁国的大夫。

4

【原文】

14.12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评析】

从教育史上和人才史的角度来看,“成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谓“成人”,并非简单指年满十八岁,而是指具有完善人格、德才兼备的完美的人。

孔子在这段话中回答了他对成人的理解。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兼修。孔子这里提到的几个人物,都各具特色:臧武仲是鲁国大夫,非常智慧;孟公绰克制私欲,非常清廉;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以勇力著称,相传能力搏猛虎;冉求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文武兼备,既有行政管理才能,也有理财能力,多才多艺。孔子还认为,在具备上述几个人的本质特点的基础上,还需要具有礼乐修养,这样才称得上是“成人”。

孔子知道自己对“成人”的理解有些太过于完美了,所以,认为现在能够做到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然后取,遇到危险时能够见义勇为,不要忘记自己的承诺,能够做到这些,也就称得上是“成人”了。

孔子对“成人”的理解对于今天我们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多年来的应试教育难道不是应该认真反思吗?实际上,孔子提出的“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是普通人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教化,都是可以做到的。但遗憾的是,由于存在见义勇为反而被讹诈的不良现象,舆论上还在谈论遇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话题,真是羞对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

在我们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各类学校是否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的教育呢?

责任编辑:张涛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