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孔子论君子与士的修行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君子是以义为标准,来考量人际关系和判断事物的;而小人是以个人利益为标准,来考量人际关系和判断事物的。孔子这里提出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另一个区别:“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刚、毅、木、讷近仁。”特别是在“乡人皆好之”或“乡人皆恶之”的前提下,应该怎么评价一个人?孔子给予了非常正确的回答:“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孔子认为这样的人才是好人!对此,组织部门识别人才,发现人才,鉴别人才、任用人才等,不可不慎!

【原文】

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评析】

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其实并不容易。但在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即只有好人说你好,坏人说你坏,你才是好人。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而是应该善于从中听取正确的意见。他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有重要意义,对于正确鉴别人才,选拔干部也不无启迪。

比如,在民主选举中,有些老好人虽然德才一般,又没有原则性,平时不得罪人,民主测验或者选举时,有时可能得到很高的票;相反,那些德才兼备而又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反而得到的票数不如那些老好人,也不如那些善于伪装的、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组织部门识别人才,发现人才,鉴别人才、任用人才等,不可不慎!

【原文】

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很容易共事,但很难取悦。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用人;小人不容易共事,但很容易讨好。即使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也会高兴;但等到他使用人才的时候,却往往求全责备。”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因此,君子是以义为标准,来考量人际关系和判断事物的;而小人是以个人利益为标准,来考量人际关系和判断事物的。孔子这里提出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另一个区别。

在孔子看来,君子处事比较公正,心胸宽广,能够责己严,宽以待人,不太计较小事,所以,与君子相处比较容易,但要获得君子的认同,就需要符合君子的评价标准,所以要取悦君子是不容易的。君子平时虽然并不对人百般挑剔,但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往往能够量才而用,不会求全责备。但小人与君子相反,因为小人斤斤计较,小心眼,心胸狭窄,日常很不容易相处;但要取悦小人,却很容易,因为小人喻于利,只要你给他一点利益,他就暂时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在现实社会中,君子并不多见,而此类小人则屡见不鲜。

【原文】

13.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放纵,小人傲慢放纵而不安静坦然。”

【评析】

泰,这里是安定平和或安静坦然的意思。孔子这里继续探讨君子与小人的个性区别。孔子启发我们,人生在世,就应该学习君子的所作所为,在个性塑造方面,要“泰而不骄”,保持谦虚谨慎的性格,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而小人得志就很容易猖狂,最终自掘坟墓。

【原文】

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评析】

孔子把“仁”和人的朴素气质归为一类。这里首先必须是刚毅果断,其次必须言行谨慎,这样就接近于仁的最高境界了。这一主张与孔子的一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孔子看来,“仁”是人内在的修行,可以外化为“刚、毅、木、讷”;反过来看,我们从一个人的“刚、毅、木、讷”的外在显现,就可以间接地理解这个人内在的“仁”。

【原文】

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译文】

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评析】

偲偲: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怡怡: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是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有的群体是有组织结构的;有的是自发的,没有组织结构,但是志趣相同。在孔子看来,真正的士,应该彼此之间志趣相同,必须融洽和谐,而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样的士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定的群体,群体内部彼此之间要互相激励,共同发展进步。由此可见,孔子认为,真正的士彼此之间不是酒肉朋友,而是坦诚相待,友好相处,共同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具有正能量的社会文化圈。

【原文】

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译文】

孔子说:“优秀的教官教练百姓七年,也就可以叫他们去当兵打仗了。”

【评析】

孔子深谙兵家之道,认为让好教官训练普通百姓七年,就可以培养出参军作战的本领。这句话反映出孔子对待百姓和战争的高度重视,一方面,训练七年,被训练者才能真正具备作战本领,这意味着孔子对民众生命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君子不轻易言战,战则必胜,这就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军队优秀的作战能力。因此,经过7年的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的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

【原文】

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评析】

本章和上一章都讲了教练百姓作战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完全反对军事手段解决某些问题。他认为,如果没有很好的训练百姓,就轻易让百姓参加作战,这就是抛弃了他们。孔子的意思是说,“以不教民战”就意味着白白让百姓去战场上送死,所以是抛弃百姓的生命。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的民本思想与人文情怀。

责任编辑:高雪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