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快评】由电视剧《大决战》谈碾庄的“犯地名” | 张相义

我家住在碾庄,淮海战役时曾是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指挥部所在地。我儿时听了许多有关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的故事。

几十年过去了,故事大多淡忘了。近日看电视连续剧《大决战》,又勾起我儿时的回忆。

《大决战》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内战时期,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故事。三大战役的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其中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的战役。淮海战役碾庄战斗作战目标——歼灭(国民党第七军团)黄百韬兵团。

此次战斗中有几个细节即本文所谓犯地名,颇为有趣,值得品味。

据说,淮海战役时,华东野战军司令粟裕大将指挥解放大军将黄百韬兵团主力围困在了碾庄一带。面对解放军的攻势,黄百韬兵团企图凭借火力突围向徐州撤退,粟裕大将立刻电召时任华野第13纵队司令员的周志坚驰援,抢占了碾庄和徐州之间的军事要地曹八集。黄百韬在指挥部(碾庄圩一地主家的院子里),面对解放军的围困,挖空心思,穷思极想突围之计,猛抬头,正见院中参天古树,内心不禁一阵惊恐:“天灭我也!这四合院中一木,不正是一个'困’字吗,解放军要把我这个蒋总统最信任的冲锋在前、吃苦卖命的兵团司令官困死于碾庄吗?”想到此,黄百韬顿时垂头丧气,外面不时传来解放军逼近的炮火声,黄百韬即携随从逃至碾庄北尤家湖被流弹击中身亡。

当地老人们说,黄百韬逃到尤家湖不正是钻进油瓶(尤湖——油壶)里了吗,哪里还逃得出去呀?当然,这些犯地名之说只能作为笑谈罢了,可下面两个细节确是客观事实。

淮海战役开始时,黄百韬要求64军军长进驻土山一线的时候,军长刘镇湘百般推阻,原因是,三国时这里曾是关公被曹操围困的地方。

继而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总指挥粟裕遵照党中央指示,转移到土山镇东南,并在火神庙设立指挥所时,警卫员劝阻粟裕,说这里曾是三国关羽打败仗的地方,要不换个地方,但是粟裕不为所动。

粟裕对建安历史是不陌生的,可他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是个唯物主义者,他深知战争的胜利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官兵不怕死的拼搏精神和指战员的睿智。而国民党官兵打仗的目的是个人升官发财,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战争必定要失败的。所以他们没有必胜的信心,顾虑重重患得患失,他们最后必然失败,黄百韬兵团覆灭就是有力的证据。

类似犯地名的说法在古代战争中有很多。《三国演义》中,刘备帐下谋士庞统,曾被益州牧刘璋子刘循率领张任等在白马关前乱箭射杀,史称凤雏陨落落凤坡。

另有《三国演义》载关羽围困樊城,于禁部队被大水所淹——“鱼进罾口”的故事。

《说唐全传》中裴元庆身死庆坠山,李密身死断密涧等都是大将犯地名之说。

《大决战》这个电视剧正在播放,其中还有许多有关情节描写。个人认为这些所谓的大将犯地名有的是传说,有的是偶然的巧合,是唯心主义观点,而战争的胜败取决于人为因素。三大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进攻国民党领导的反动军队的战争,主动方代表全中国劳动人民的利益,是战争是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正所谓“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