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古城两块修建街巷的古石碑
再来做一回“老学究”。话说惠州古城分为两个部分,以西枝江上的东新桥为界,西面的叫“府城”,因旧时惠州府驻地而得名,东面的为“县城”,因归善县驻地而得名。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游走,如果你够细心的话,会发现在府城和县城,各有一块古时修建街巷的碑刻。
县城《重修万兴巷碑》
位于县城的那块镶嵌在今惠新西街一巷的巷口墙壁上,石碑题名《重修万兴巷碑》,由此可知现在的惠新西街一巷,在旧时叫做万兴巷;时间落款为“乾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穀旦”,即公元1759年。碑文如下:“盖闻山径溪行,固在乎人之修辟,康庄四达,亦籍乎人之葺平。万兴巷路,前不甚坦,未便往来。兹幸告竣于去腊,讵忘众力之勷成,勒诸石以志美举云。诸公喜题分金开列于左。”(说明一下:这里辨字和断句标点与王宏宇老师《惠州风物拾遗》一书中有所出入)下面是各人捐资多少的名录,就不一一列举了。
今惠新西街一巷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提到的捐款单位是“花边”,比如“蔡大德……(等十人)以上每位花边壹大圆;黄掞……(等五人)以上每位花边壹中圆;翟德仁花边肆大圆……”这里提到的“花边”,现代人大多不知道是什么了。其实,上一辈的惠州人,还习惯把钱币的单位叫做“花边”,一“花边”等于一元钱,比如说“这件衣服买了五花边”,意思就是买这件衣服花了五元钱。所谓的“花边”,就是清朝中期从外国流入的银元,大多是墨西哥鹰洋,因边缘刻有花纹,所以俗称“花边”。
夜幕下的惠新西街
位于桥西的那块则镶嵌在北门直街路口的墙壁上。这块石碑就比较简单了,没有标题,也没有碑记,前面只用一句“今将大街捐题铺砌街石芳衔开泐于左”带出下面捐款人的名单和数额。时间落款为“道光十九年岁次已亥季冬吉旦”,即公元1839年。下面列出捐款的名单,共有86人(含店铺)捐款,其中最多的是方志振,捐了三十大圆;其余捐了一中圆、一大圆至二十大圆不等。这里的中圆、大圆,应该也是外国银元“花边”。另外还有捐银二钱、三钱及捐钱三百文等的,这就是国内的钱币单位了。
府城北门直街铺砌街石碑
在北门直街的修路捐款名录里,有“提中分府黎”、“提中总司莫”、“提中总司姚”各捐银五大圆,这几位应该都是驻扎该处的军官,只有官职和姓氏,没有名字,这是古代常用的写法。可是奇怪的是,北门街最有名的中营守备府苗府,在石碑名录上却未见其名。另外,在名录中有几位是店铺的名字,如“沂丰店”、“三泰店”、“捷元店”、“其昌馆”,就是当时在这条街上的店铺名称。它们捐款都不多,其昌馆只“捐钱壹百五十文”,排在末位,估计生意都不咋的吧。
今日北门街
目前所知在惠州古城里,修建街巷的古代石碑尚存的就这两块。这是惠州古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人们好好去珍惜、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