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得名由来
惠州西湖。记者周楠 摄
惠州西湖的名称经历了“郎官湖”“丰湖”“西湖”的变化过程。唐末起居舍人张昭远住湖上,后人称他所居为“郎官湖”,这是惠州西湖最初名称。北宋治平三年,地方官陈偁整治西湖,治理后的西湖可溉田数百顷,且多鱼鳖,因而得丰湖之名。北宋林俛的《惠州丰湖序》有记载:“苇藕蒲鱼之利,施于民者丰矣!故谓之丰湖。”南宋时已完成了“丰湖”向“西湖”名称的转变,如南宋诗人杨万里就有《惠州丰湖亦名西湖》(约1181年)一诗。南宋的《方舆胜览》也有记载:“丰湖,在郡西。广裹十里。亦名西湖。”但究竟何时何人最早将丰湖命名为西湖,目前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惠州西湖得名于陈尧佐的《游惠阳西湖》
据乾隆《归善县志》记载,陈尧佐写过一篇《游惠阳西湖》,诗文为:附郭水连山,公馀独往还。疏烟鱼艇远,斜日寺楼间。系马芭蕉外,移舟菡萏间。天涯逢此景,谁信自开颜。根据陈尧佐的生卒年代(963—1044)来看,惠州“西湖”的命名权似乎是属于陈尧佐。但是记载的文献只有清代的《归善县志》,而根据宋代和明代的文献记载,陈尧佐此诗写的是潮州西湖。
明末清初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有写:“粤故有三西湖,一在惠,一在雷,一在潮。”因此潮州也有西湖。宋代的潮州府志《三阳志》将此诗归于潮州西湖。《永乐大典》中也录有该诗,将这首诗列入《潮州西湖》的条目,题目为《游西湖》。康熙《广东通志》中收录有该诗,但未出现惠州字样。乾隆《潮州府志》则记载该诗的名字为《游湖山》,将其归于潮州西湖。考虑到陈尧佐曾任潮州通判,再综合史料权威性的判别,陈尧佐此诗写的应是潮州西湖。
惠州西湖得名于苏东坡的“一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
绍圣二年(1095)二月,苏轼写了《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一诗,苏轼在诗中写道: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
这首诗中,诗歌题目与诗句虽然都出现了“西湖”一词。但根据“参寥专使欲归”和“以示西湖之上诸友”的记载,这首诗实际上是苏轼表达对杭州西湖及其故友的怀念。参寥,本姓何,浙江于潜人,是苏轼的老朋友。杭州的《咸淳临安志》和《吴郡志》中都有对他的记载。当时的参寥居西湖智果院,他派专人到惠州看望苏轼,使者准备北返时,苏轼写下这首诗,希望使者将这首诗带给参寥子。因此这首诗中“西湖”指杭州西湖无疑。
惠州西湖得名于苏东坡的“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
绍圣二年(1095),苏轼在《赠昙秀》一诗中这样写道: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诵师佳句说南屏,瘴云应逐秋风靡。
“匡庐南岭并西湖”中的“匡庐”“南岭”“西湖”分指不同地域的名胜,且三个地名是并列关系。“匡庐”即庐山,而南岭与惠州属同一地域,已然包含惠州,所以第一个“西湖”指杭州西湖无疑。
“西湖北望三千里”的“西湖”实则也指杭州西湖。杭州在惠州北面,因此苏轼在惠州向北眺望,杭州在几千里之外。苏轼于元佑四年(1089年)任杭州知府时,开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湖泥筑成长堤,后人称之为苏堤。因此“北望三千里”是指北望杭州西湖的长堤。再加上“诵师佳句说南屏”中的南屏是指杭州西湖的南屏山,因此此诗的“西湖”依然说的是杭州西湖。
惠州西湖实际得名于苏东坡的“西湖不欲往,暮树号寒鸦”
明代编辑《东坡寓惠集》的大学者张萱,在《惠州西湖歌》中写道:“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惠州西湖得名自苏东坡应无疑,但要具体到哪句诗的话,应源自“西湖不欲往,暮树号寒鸦”。
绍圣三年(1096)七月五日,朝云病亡于惠州。在当年的重阳节,苏轼写有《丙子重九二首》,其一这样写道:“此会我虽健,狂风卷朝霞。使我如霜月,孤光挂天涯。西湖不欲往,暮树号寒鸦。”
朝云去世后葬于丰湖栖禅寺附近。朝云为浙江钱塘人,生于杭州西湖,而葬于惠州丰湖。埋葬朝云的惠州丰湖与承载美好回忆的杭州西湖因对朝云的思念合二为一,使得苏轼在诗歌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将惠州丰湖称为西湖。
(陈政禹)
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