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杂谈】自古文人爱美酒
自古文人爱美酒
文/晏金福
“有酒方能意识流,天上人间任遨游。自古文人爱美酒,酒伴诗文传千秋。”这是骆玉笙京韵大鼓唱词文本《文人与酒》的开场诗。“自古文人爱美酒”,说得非常有道理。远至《诗经》,那些无名的诗人即以饮酒为乐事。从那时起,诗和酒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例,据郭沫若统计:李白传世诗作1050首,涉酒的有170首,占16%;杜甫传世诗作1400首,涉酒的约300首占比高达21%。
文人何以爱美酒?
一曰:酒能解忧。自古文人多清高,命运多舛是常理,忧愁萦绕在许多诗人心头。“何以解酒,唯有杜康。”曹操说出来了诗人的心声。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抒发的都是无尽的思乡之情;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抒发的则是思念胞弟的浓浓亲情;还是李白最潇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你看:这愁,那愁,世上所有的忧愁,都可以酒销之,也就难怪诗人爱酒了。
二曰:酒壮怂人胆。《警世通言》里有一则《李太白醉草吓蛮书》的故事:一天,番使至长安,一封番书,满朝文武无人能识。翰林学士贺知章推荐李白。李白当庭打开蛮书,宣读如流。书中扬言,要起兵厮杀,与大唐赌一输赢。听罢蛮书,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无一对策。李白奏曰:“臣启陛下,此事不劳圣虑,来日宣番使入朝,臣当面回答番书,与他一般字迹,书中言语,羞辱番家,须要番国拱手来降。”翌日,李白宿醉未醒,圣旨宣李白入朝。李白上朝,犹醉眼朦胧。皇上命御厨逢醒酒汤,始稍清醒。皇上宣番使,令李白草蛮书。李白忽忆去年科考,虽才思有余,一笔挥就,第一个交卷,但因未送礼,惨遭羞辱。国戚杨国忠在试卷上胡批乱抹道:“这样书生,只好与我磨墨。”太尉高力士应和:“磨墨也不中,只好与我着袜脱靴。”此时,李白趁有醉意,启奏皇上:“臣前入试春闹,被杨大师批落,高大尉赶逐,今日见二人押班,臣之神气不旺。乞玉音分付杨国忠与臣捧砚磨墨,高力士与臣脱靴结袜,臣意气始得自豪,举笔草诏,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皇上用人之际,慨然允诺。杨、高二人不敢违旨,只得忍气吞声,遵旨照办。李白得意洋洋,醉草吓蛮书。李白虽非怂人,但若无酒仗胆,也难做出如此出格之事。无独有偶,宋朝宋江被发配,到了浔阳楼。酒后在壁上题诗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以宋江的性格,若非美酒仗胆,他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豪迈的诗句。
三曰:酒会酿诗。“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诗圣杜甫的赞美,令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美名传颂千古。唐代才子王勃更显独特:他每次写诗作文,都不先深思熟虑,而是先磨好墨,然后开怀痛饮。而后蒙被大睡。醒来后,执笔疾书,一挥而就,只字不易。时人称为“腹稿”,然腹稿离酒不成。酒虽同,但不同性格的人酿出的诗却迥异。“春秫作美酒,秋熟吾自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酿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 酿出的是闲适而恬淡的田园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酿出的是旷达而豪迈的浪漫之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酿出的是苦中带涩的现实之诗;“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酿出的是凄凉而悲壮的边塞诗……无论哪种风格的诗,都是诗与酒的完美结合,给后人留下“美味佳肴”。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语)其实,这里的“饮者”是与“诗人”密不可分的。
四曰:酒能怡情。酒能让人超脱旷达,也能让人沉闷忧郁,更能让人肆无忌惮。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友情,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豪情,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凄苦,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悲凉……无不借酒于诗,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酒是诗人抒发感情的最佳媒介,难怪诗人与酒有如此难以割舍的情结。
社会主义社会为人民提供了空前的言论自由,也为文人提供了无垠的创作空间。现在作家无须借酒,即可畅所欲言。可是,不少文人,尤其是我,还是对酒情有独钟。无酒时,搜肠刮肚,文思枯竭;几杯酒后,才思敏捷,立马千言。这可能是中国文人的传统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