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五加果肝肾,强筋骨
无梗五加
五加皮
来源产地
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的根皮。
栽后3-4年于夏、秋两季采收,挖取根部,除掉须根,刮皮,抽去木心,晒干或炕干。
无梗五加
【原形态】
1.细柱五加
南五加皮
灌木,有时蔓生状,高2-3m。枝灰棕以,无刺或在叶柄基部单生扁平的刺。叶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3-8cm,常有细刺;
小叶5,稀为3或4,中央一片最大,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3-8cm,宽1-3.5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生刚毛,下面脉腋间有淡棕色簇毛,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腋生或单生于短枝顶端,直径约2cm;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6-10mm;萼5齿裂;
花黄绿色,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开放时反郑;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2室,花柱2,分离或基部合生,柱头圆状状。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直径5-6mm,成熟时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种子2粒,细小,淡褐色。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地海拔200-1600m的灌木丛林、林缘、山坡路帝和村落中。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无梗五加
北五加皮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皮暗灰色或黑色,有纵裂纹,枝无刺或疏生粗壮刺,平直或弯曲。
掌状复叶;柄长3-10cm,无刺或有散生的小刺。小叶3-5,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稀为椭圆形,长8-18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叶脉及边缘均有刚毛,边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以,下面浅绿色,叶脉及边缘均有刚毛,边缘有不整齐锯齿。数个至10个头状药序组成圆锥花序,总花梗长5-30mm,必生短柔毛;
萼绿色,密生白色绒毛,具5小齿;花深紫色或近于黑褐以,花瓣5,放形,长不及2mm,外面褐短柔毛,以后毛脱落;雄蕊5,长于花瓣;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仅柱头裂片离生。
核果浆果状,卵椭圆形,成熟时黑色,具宿存花柱。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200-1600m的森林或灌丛中。
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等地。
无梗五加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辛、苦,温。
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细柱五加
《中药大辞典》
"性温,味甘,无毒。"
入肝、肾经。
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脚弱,小儿行迟,水肿,脚气,疮疽肿毒,跌打劳伤。
细柱五加
《中华本草》
味辛;苦;微甘;性温
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数点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加倍;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为末敷。
【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细柱五加
五加果
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的果实。
秋季果产成熟时采收,晒干。
味甘;微苦;性温
补肝肾;强筋骨。主肝肾专虚;小儿行迟;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6g;或入丸、散。
【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细柱五加
五加叶
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的叶。
味辛;性平
散风除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皮肤风湿;跌打肿痛;疝痛;丹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