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 | 足副舟骨与副舟骨综合征
也被称为外胫骨或外胫骨籽骨;
副舟骨与舟骨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与其分开最大可达5毫米,副舟骨小而圆,位于胫后肌腱内,相当于胫后肌腱内的籽骨;
占副舟骨的30%;
通常无症状。
占所有副舟骨的约55%(范围50-60%);
呈三角形或心形,大小约10-12mm;
通过1-2毫米厚的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与舟骨相连,形成微动关节;X 线片上在舟骨与副舟骨之间形成透亮线,有时被误认为舟骨骨折;
最终可能会与舟骨骨性融合。
副舟骨与舟骨体已融合,关节面消失,形成延长的弧形舟骨,称为角型舟骨( cornuate navicular); 被认为是2型副舟骨的融合型,由于在骨性突起上形成疼痛,偶尔会出现症状。
扁平足畸形:胫后肌腱附着在2型副舟骨上,导致生物力学异常,可能导致肌腱拉直,引起内收力。(是否引起扁平足,文献存在争议) 胫后肌腱变性/撕裂:可能由于附着于副舟骨导致肌腱内侧踝部杠杆作用减少而引起的压力增加所致。胫后肌腱功能障碍在2型副舟骨的人群中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副舟骨综合征”:由于重复的剪切应力作用于副舟骨。由于长期的摩擦, 副舟骨的软骨面下会形成缺血骨坏死,X线片呈假关节面下的骨质硬化带。MRI上显示副舟骨和舟骨假关节面下的骨髓水肿。
Choi YS et al. MR imaging findings of painful type II accessory navicular bone: correlation with surgical and pathologic studies, Korean J Radiol 5(4): 274-9, 2004. Tuthill HL et al. Imaging of tarsal navicular disorders: a pictorial review. Foot Ankle Spec 7(3): 211-25, 2014.
来源:医侃
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以保障双方利益。
为什么要投稿?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医学之路!是为了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让传播知识成为一种习惯,是“玖玖骨科”让你投稿的理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