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虎 |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前面的说明中指出:“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因此,要正确认识作文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作文来自生活,反映和表现生活,是生活的需要,并为生活所利用。如果脱离生活,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是毫无意义的。要密切作文与生活的亲缘关系,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
一、指导学生写四季。作文教学不能囿于课堂或校园,要以大自然为写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年四季,冬去春来,花开花落,自然界的变化是其妙无穷的。我们每一个人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对自己周围的千变万化,难道能无动于衷吗?我们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啊!我们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让学生走出校园,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勤观察,勤思考,会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捕捉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采摘到写作的素材,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学生的美好情操。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连古人都懂得这一点。古代的教育家都要带领自己的学生四处游学。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孔子曾带他的门徒周游列国。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直接从大自然那儿受到启发,懂得人生、社会的大道。宋代有一位大教育家名叫胡瑗,他主张学者“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正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二、指导学生写社会。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这里有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或学不完的东西。我们指导学生为文,亦可涉及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革命生活、经济文化生活等,这都可以包括在“社会”这个大概念之中。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思是说,文学必须反映现实,为政治服务。这似乎是文学本身与生俱来的,逃脱不了的。如今的作文教学,更应贴近生活,增强时代感。作文题材可密切反映当前时代风貌,富有生活气息。使学生在作文的同时,直接受到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从中考、高考作文题的内容来看,表面的材料似乎回避了社会热点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稍作分析,往深层次一挖掘,哦,原来材料与当前的社会现实联系是多么紧密啊!此是间接联系现实,不是直接联系现实,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深入分析其文字背后的意蕴,这也正是命题者的智慧和高明之处,千万不可疏忽。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更加重视这一点,联系社会实际写真情实感,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虽然学生生活在学校里,但他们有家庭,他们要和外界的各种人打交道。再者,他们平时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对各种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吐不快”,写成文章,也是发泄的一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到事物的认识能力,鉴别能力,又可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学生自己也更应该睁开眼睛看世界,抛弃那种眼中无美丑、心中没是非的处世态度,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激发自己去分析、去评判的愿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会成为写作的巨大动力,使你话不说出来,就食不甘味,睡不安枕。果能如此,还怕写不好作文吗?
三、指导学生掘“源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好开掘“源头活水”的工作。引导学生勤于读书和观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辅之以必要的思维训练,激活他们的思维,这样才能迎来创新意识的“天光云影”徘徊于“方塘鉴开”的思维天地里,这是我们应当花大气力的地方。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也是写出富有真实思想感情和新意文章的根本。作家峻青也说:“新颖的立意不是来自作者头脑的闭门造车,冥思苦想,而是来自生活,来自作者对社会生活细致而深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要有活水,必有源头,要有好文章,平时要积累。
肖明虎,陕西凤翔人,生于1952年9月16日。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多年来,已经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散文随笔,教学论文500多篇,近百万字。出版专著《与中学生谈作文》《文章从哪里来》《高考作文智能训练》。主编初,高中教辅用书10余本,参编宝鸡市创新教育教改实验教材3套。与人合编《全国学生中考优秀作文年选》《全国学生高考优秀作文年选》(2000~2005)。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