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一身为烈士家属,建国后请求上天安门观礼,看伟人如何作答?
1959年,伟人的昔日好友李淑一向他提出请求,希望在今年的国庆阅兵时,登上天安门观礼,且不说李淑一与伟人妻子杨开慧关系密切,她的丈夫柳直荀也是革命时期我党重要的积极分子,后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李淑一作为烈士家属,同时又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的昔日好友,登上天安门观礼,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为什么毛主席不直接同意?
昔日同窗之情
1957年,在福湘女中教书的语文教员李淑一,在书刊上读到了毛主席的诗词作品,但是诗刊上却没有毛主席给自己闺蜜杨开慧写的那首《虞美人》,在她的记忆中,杨开慧曾与自己分享过这首词,但词的具体内容记不大清,经过再三考虑,她决定给毛主席写信讨要这首词。她先是在信中将自己悼念亡夫的词抄给了毛主席,请毛主席指点一二,然后向毛主席讨要这首《虞美人》,以追忆杨开慧。信寄出去后,李淑一心里十分忐忑,一方面毛主席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不一定会因这么件小事而费时间,再者杨开慧已经离去多年,毛主席是否还记得这首诗也不一定。
幸运的是,毛主席数月之后看到了这封信,读罢之后,不禁为李淑一与杨开慧的姐妹情动容,也对李淑一的重情义多了一分敬佩。
李淑一
李淑一就读于长沙福湘女中,那个时候,杨开慧和他同住一间宿舍,由于李淑一的父亲与杨开慧父亲是好友,所以他们从小就熟识,几年的同窗生活让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在女中就读期间,杨开慧认识了毛泽东,并很快发展为恋人关系,两人在当时都是积极追求进步的学生,杨开慧更是响应时代潮流,剪掉了自己的长发,成为班上唯一的短发姑娘,招致了很多人的议论,在这种情况下,李淑一是她在班里唯一的好朋友。
1920年的冬天,杨开慧与毛泽东举行了婚礼,之后杨开慧就搬离了宿舍,但是她和李淑一之间的友情并未疏远,杨开慧还积极给李淑一介绍对象,在他的帮助下,李淑一认识了革命进步青年柳直荀,相处过一段时间后,两人互生感情,于1924年在长沙结婚,婚后这两对革命青年经常在上海、广州、长沙等地参加运动,彼此之间也有很深的友谊,但是快乐的日子总是很短暂,1930年,杨开慧在板仓被捕,由于拒不接受敌人要他脱离毛泽东的要求,年仅29岁的杨开慧死于狱中。
其他人不明白,但是李淑一心里很清楚,因为在这之前,她曾有过和杨开慧一样的经历。因为丈夫的参加革命的关系,她也曾被特务逮捕,关进牢里,当时她和杨开慧的选择是一样的,据不透露组织的任何秘密,也不选择脱离自己的丈夫,多年的革命生活已经让李淑一认为丈夫就是自己最亲的人,他们思想相近,志趣相投,没有什么力量能将他们分开,作为自己闺蜜的杨开慧肯定与自己一样舍不得与自己的丈夫分离,所以才选择了从容赴死。在杨开慧死后,李淑一承担起了照顾其母亲的责任。
李淑一与丈夫结婚没过几年,丈夫就前往外地工作,两人一直处于分居的状态,虽然可以经常写信交流,但是长久不见,两人的孩子似乎都已经忘记了自己父亲的样子。由于斗争环境的恶劣,李淑一经常担心丈夫的安危,天不遂人愿,1932年柳直荀被害。原来,柳直荀作为分局特派书记,在参加湘鄂第四次党代会时得知,中共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强推左倾路线,杀害了不少同志,柳直荀仗义执言,打算劝解夏曦,没想到却被夏曦以逮捕改组派的名义将柳直荀逮捕。并将柳直荀杀害,一同杀害的还有100多名同志,后来谢觉哉告诉李淑一,柳直荀是正义的,作为一个英雄,他的事迹必定为后人所铭记。1945年,柳直荀被平反,1979年,湖北省监利县修建了柳直荀纪念亭,李淑一为柳直荀撰写了碑文。
李淑一和柳直荀
丈夫遇难后,李淑一陷入了对丈夫的无尽思念,李淑一要抚养一双儿女生活极为拮据,很多同事都希望她再成立一个家庭,为她分担生活的重担,但是柳直荀仿佛成了李淑一心里的一个执念,她一直不愿放下,她不知拒绝了多少人的好言相劝,任凭对方的理由再充分,他都坚决不动摇,因为她永远记得自己和丈夫的约定:培养两个孩子上大学。为了这个约定,李淑一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养育了一双儿女。而她的孩子也在自己的抚养下健康成长,两人均从大学毕业。
后来,李淑一的儿子刘晓昂提起自己的母亲说到:母亲经常在哄完他们睡觉后,自己一个人在夜里哭泣。我们不能小看一个女人的坚强,这句话不仅对杨开慧适用,对李淑一也适用。李淑一真正放下这段感情的执念,还是在建国后,建国后他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毛主席在回信中向她证实了柳直询确已牺牲,这时候她才明白,是时候放下了,再往后,这段往事,她再未跟身边人提过,所以身边很多人也不知道她的过往。直到这一次,她又再次给毛主席去信,索要《虞美人》一诗。
与主席重新获得联系
三个月后,李淑一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整整写了四页信纸,毛主席的书信一向言简意赅,因为日常工作繁忙,他实在没有精力应付这些私人信件,往往他给亲友的回信都是一两行字,而这次他却破天荒地写了四页,说明在他的心里,年轻时代的那一段美好生活他一直没有忘记,李淑一仍是自己的好友,而他对杨开慧的感情也一直没有变过,当年的那首《虞美人》已经不能表达自己对杨开慧的感情,所以他重做《游仙》一词,重新抒发自己对杨开慧的思念。在毛主席的心里,杨开慧一直都是他的骄傲,是他永远忘不掉的那个最珍贵的人,
这次通信之后,毛主席在生活上一直关照李淑一,他知道李淑一的生活一直很艰难,就拿出自己的稿费资助她生活。1959年的夏天,毛主席回到了自己的湖南老家,临别之时,他特地来到长沙,会见当年老友,当然此行他没有忘记李淑一。两人的会谈中,李淑一提到了自己与杨开慧的相处点滴,以及年轻时他们四个人所经历的一些趣事,而这些看起来欢快的话题,却总是能引发人无限的伤感,在这几十年中,世事变迁,当初的人早已不在,而现存的人却要活在永远的思念之中,过去的美好也仅存在于记忆之中,每每想起都让人无限感伤。
请求上天安门观礼
1959年,李淑一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私人请求,希望在这一年的国庆阅兵时,她能登上天安门进行观礼。这是这么多年来,她唯一一次向主席提出自己的私人要求,但这个私人要求却只是作为烈士家属,想要去天安门看一看丈夫和密友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在下次祭拜时,能够说给他们听。
毛主席收到此信后,并没有直接对他进行答复,而是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去天安门观礼需要相关部门的批准,自己并不能直接回复,但自己会先去反映相关情况,如果有什么情况会在一周之后请她过来商议,如果没有,此事就到此为止,以后还有的是机会见面。
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1954年的时候,毛主席秘书田家英就向主席反映过李淑一生活困难一事,希望有毛主席出面给李淑一在文史馆安排一个轻松的职位,因为田家英一直掌管着毛主席的私人财产,每个月他都要从主席的稿费中拿出一部分寄给李淑一,长此以往,他认为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就是要改善李淑一的工作环境,之后毛主席给秘书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这样一句话,“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虽然我提名了几个人,但是还是要进行审核,如果资格不够,可以不予录用。”
而这工作安排的事,李淑一对此并不知情,她并未要求主席给自己安排工作,显然在毛主席看来,李淑一的能力是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所以他才会向文史馆推荐,但是一切还要经过文史馆自己考核,自己的意见只是参考。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毛主席对李淑一上天安门观礼的请求的答复是“可能不行”,并不是他的托词,而是他确确实实要将李淑一的相关资料交给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只有一切符合标准后,他才能做出准确的答复。
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李淑一上天安门观礼,但是这一结果并不是因为李淑一与毛主席的私人关系,也不是因为他是烈士之妻,而是因为李淑一在长沙中学教书时,一直兢兢业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这是对她教学工作的肯定。
天安门
李淑一与毛主席一直有过四次书信来往,而这最后一封才是关于他自己的私人请求,我们也从这封信中看到,毛主席的工作态度。如今,写信的人早已不在,而他们之间的故事却值得我们回味。
1997年,李淑一去世,一个人孤独地走完了后半生。斯人已逝,如果当年杨开慧和柳直荀都没有牺牲的话,那么他们四个人之后的人生又会有怎么样的改变呢?
本期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各位看官老爷们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感谢您的阅读,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