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对联趣闻

苏东坡之爱对联,一如爱诗、词、书、画、文章,而且每每信手拈来,无不浑然天成,精妙绝伦,以至后人不得不称赞他是“斗对天才”。

苏东坡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学识渊博,造诣极深,又独具慧眼,爱惜人才,奖掖后进,因而深得后代人的赞赏。

有一次,苏东坡去江苏宜兴。途中,他看到一个小孩读书很用功,便停下来询问这个小孩学的是什么功课。小孩回答说:“正学对课,望大人赐教!”苏轼见这孩子勤奋好学,又有礼貌,十分高兴。又问:“既学对课,我出一上联,你敢不敢对?”“为何不敢?对不出时再请大人指教就是了。”小孩回答得既坚决又委婉。见孩子应允,苏东坡便出上联道:

衡门稚子玉雕器。

语出《诗·陈风·衡门》。句云:“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门,即以横木为门。用以指简陋的房屋。稚子,即幼儿。杜甫《江村》有句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两种美玉。《法言·寡见》有句曰:“玉雕, 不作器。”苏东坡所出此句的意思是:出身贫穷的子弟也可以成为稀世之才。

小孩听了,明白是眼前这位和善的大人在激励自己,更加谦恭地说:“倘若对得不工,尚请大人当面赐教。”说毕,吟对下联道:

翰苑仙人锦绣肠。

“翰苑”是翰林院的别称。“翰苑仙人”指的是才学优异好似神仙谪降人间的那些学者文豪。苏东坡因诗文高绝,不同凡响,被尊为文坛之冠,美名为仙。《王方直诗话》说:“子瞻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迈,真谪仙人也。”“锦绣肠”,语出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问之淮南序》:“常醉目吾曰:'兄心肝五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小孩所对这比下联,既有称颂苏东坡之意,又有抒发壮志之用心。苏东坡听罢,欣喜地抚摸着小孩的头,赞扬说:“真也!”

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大观进士孙觌(1081—1169 年)。孙觌字仲益,别号鸿庆居士,历官翰林学士,吏、户二部尚书。

苏东坡不仅善于识才,爱才重才,视才若宝,而且对自己的门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对那些相知尚浅或从不认识的后辈,也同样满腔热情地予以帮助。

钱塘(今浙江杭州)有个书生,名叫王琪( 一作王祈、王淇) ,年轻时十分自负。有一次,他   在竹园赏玩,见青竹丛丛,枝叶挺秀,触景生情,写了一副对联:

叶攒千口剑;

茎耸万条枪。

写成此联后,他自己很得意,拿给朋友们看,并悬挂在墙上,扬言“有能挑剔一字者,愿以十金相奉。”3天过去了,没有人挑毛病。又过了3 天,仍然没有动静。因他久闻苏东坡大名,倾慕不已,便带着对联,找到苏东坡,希望得到苏东坡这位大文豪的指点。

苏东坡接过对联一看,并未嘲讽王琪,也没有摆自己的架子,而是和蔼地笑着问王琪:“你写的竹子,叶子何以如此之少?只是十竿一叶。”王琪一听,有些紧张,一时无言以对。苏东坡便耐心地开导他说:“你掐指头算算,你写的竹子是一万根,但却只有一千片叶子,岂不是十竿共一叶吗?走遍天下,怕也见不到叶子如此之少的竹子吧!”王琪听了,顿觉脸红。苏东坡又耐心地对他说,写诗填词作赋为文,描绘世间千事万物,均须顾及生活和事物本身的真实性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万不可顾此失彼。不然,就会像你作的对联这样,让人看了不可信,甚至惹人发笑。书生听罢,若有所悟,无限感激地走了。

苏东坡后来被流放儋耳(今海南省儋县),仍不忘结撰对联。《冷斋夜话》的作者惠洪和尚,曾在儋耳见过苏东坡赠姜唐佐联:

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爪;

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空龈。

苏东坡还曾在儋耳望海亭楹柱上题写擘窠大字联:

贪看白鸟横秋浦;

不觉春林没暮湖。

据说广东真武庙和武昌黄鹤楼,均有苏东坡手书楹联。真武庙联是: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武昌黄鹤楼联云: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苏东坡曾说,“天下无语不成对”,“世间之物未有无对者”。他曾举了唐朝的两个例子以为佐证。其一是刘被斥,士人不平。苏东坡为之对作:

刘某下第;我辈登科。

表示内心不安。而在此之前,西汉时曾有人说过:

雍齿且侯;吾属何患。

正好是一副联语。

苏东坡举的第二个例子是,唐太宗李世民曾说:

我见魏征常妩媚。

后来德宗又说:

人言卢杞是奸邪。

二者对起来也很合适。

话虽如此说,就连大文豪苏东坡自己,也真还有对不出对句的时候。

相传苏东坡任杭州地方官时,有一年清明节,一些达官贵人、文人学士请他登舟游西湖,吟诗作对,苏东坡欣然应邀前往。正当苏东坡与同僚以及当地文人学士一起泛舟西湖之上,赋诗唱和,兴致勃发之时,急匆匆走来一位歌女,手提一把锡酒壶,给苏东坡等人斟酒。当歌女斟完酒转身欲走时,不慎将锡酒壶掉进西湖之中。当即有人以此为题出了半联:

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另据民间传说,半联难倒苏东坡之事传至民间后,为之足对者甚众,但无佳作,成了“绝联”。传朱熹在福建时,曾路经南平,买过景泰蓝瓶子。

有人据此对半联为:

过南平,买蓝瓶,蓝瓶得南平,难逢蓝瓶。惜其未工。

近年又有曹有法、郭鸿分别试对。曹对为:

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逢甲子,佳姿家子。

郭对作:

进山宅,携膳斋,膳斋放山宅,善哉膳斋。

似仍不称。

当时此句一出,满船叫绝,但却无人应对,大家你看看我,我望望他,最后都把目光和希望寄托在苏东坡身上。然而,斗对天才苏东坡虽左思右想,反复试对,也无法对出妙句,只好佯装醉酒,游玩不欢而散,成了一直认为“天下无语不成对”的对联天才苏东坡终生未能足对的“绝联”之一。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家,文章盖世,才名赫赫,誉满朝野。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轼还有一个胞妹,名叫苏小妹,自幼才华惊人,其聪敏绝无仅有,被誉为“闻一知二,问十答十”的“女神童”、“女才子”,成为古今妇女的骄傲。

苏轼尚未中进士之前,一日与苏小妹因讨论一首诗时观点有些分歧,苏轼便以“为兄”的身份,力图压服苏小妹,可苏小妹并不示弱,据理力争,最后指着哥哥苏轼的一嘴胡须出联句嘲讽道: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轼知道小妹对自己的“压服”不满,有意找岔子讥讽自己,尤其是这比出句,幽默风趣,亦庄亦谐,妙手天成,不觉兴致顿生,指着小妹鹅黄下的额头对联句反讥: 

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意思是说苏小妹的额头前凸。苏小妹听哥哥说得如此诙谐风趣,心里的气已消了大半,但又不甘心立刻服输,便指着哥哥的长脸出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心想,好啊,我的脸虽然比较长,但也不至于长到如此地步,便回敬对句道:

几回拭眼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意思是说苏小妹的眼窝很深。额头前凸,眼窝极深,这分明是说小妹长相难看。这要是放在一般女子身上,那可真有点受不了。可苏小妹却非一般女子可比,她并不计较这些,心里的气反而全消了。兄妹二人心里都在暗暗佩服对方的文才。

古人吟诗作对联,非常讲究炼字、炼句和炼意,故有“推敲”的故事。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二字三年得”等,都是这个道理。

一天,苏轼、苏辙、苏小妹兄妹3 人一起谈论诗文。苏小妹说: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可算作一副4 字对联。若在这副对联的上下联中间各加一个字作腰,你们说,用哪两个字最好?

苏轼略一思索,说加“摇”“映”两字最好,即: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小妹摇头说不好。苏轼说,那就用“舞”“隐”二字,将此联变为: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还是摇头说不好。苏辙一听哥哥两次加字都被小妹否定,不敢说出自己想好的字,便催促小妹加字。苏小妹说: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轼与苏辙听罢,无不拍案惊奇。苏轼说:“'扶’字有形象感,使无形的'轻风’人格化了。”苏辙说:“'失’字不仅使这副对联的境界具有月下景象的朦胧美,更是熟字巧用,恰到好处,恰到好处!”

传说苏东坡某日食炒栗,见炒栗绽缝裂壳得现栗黄,遂以此为题即席出句云:

栗绽缝黄见。
 之后又食藕,见折断了的藕茎仍藕丝飘飘,遂得下句:
    藕断露丝飞。

(0)

相关推荐

  • 谁在弹奏一曲东风破?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元旦去了三苏祠,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三个家伙其实都不适合官场,尤其是苏 ...

  • 苏小妹、苏轼又双叒叕来玩诗游戏了,一起来参加

    2019\10\22 提起苏小妹,相关的话题分分钟列满一张选题表,什么"苏小妹新婚之夜三难秦观"."苏小妹与苏轼互损相貌"."苏小妹评佛与牛粪&quo ...

  • 淡月失梅花

    明朝冯梦龙所著的短篇小说集<今古奇观>有一篇"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流传甚广,其基本内容是杜撰的.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但苏 ...

  • 对联趣闻(366)羞名桧愧姓秦

    最佳答案 "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是名联.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长乐路上有一处清代府第建筑,府第的主人为清乾隆年间状元秦大士. 秦大士(1715-1777),字鲁一,又字涧 ...

  • 对联趣闻(79)“月半月圆”与“日中日昃”

    月半月圆,世人皆称月半. 日中日仄,人间道尽日中. 句中的"仄"为 日+仄,上下结构, 意思是 太阳西斜 这句话怎么解释?我解释不清楚....... 上联"月圆" ...

  • 对联趣闻(138)薄情郎对句休妻

    清雍正年间,苏州有个秀才名叫赵勋,家里很穷.二十有几了,还未娶亲.后经人说合,村里塾师的女儿秀珍嫁给了他.秀珍聪明贤惠,知书达理,嫁到赵家后,夫妻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第二年,京城会试, ...

  • 对联趣闻(155)君臣引语巧对

    陋室书屋2 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来到六朝古都南京,钟山风光一派大好,景色如画,令乾隆心旷神怡,龙颜大悦,行至一段修竹掩映的山阴道中,心中不禁念出王羲之<兰亭序>中一句话: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 ...

  • 对联趣闻(193)李调元闻鼓得巧对

    李调元幼年趣对 顶级投资知识享有"蜀中才子"之称的李调元(一七三四--?)绵州(今四川绵阳)人.清乾隆年间进士.是当时的文学家,戏曲理论家.孩童时代的李调元,就能吟诗作对.有一年夏 ...

  • 对联趣闻(277)进士撰联讥世情

    CAOHANJVACAOHANJVA清朝末年,广东某bai地有个书生du,家境很穷,从小zhi便受dao尽了别人的白眼和欺zhuan辱.终于苦shu尽甘来,他一举及第中了进士.此时,他衣锦还乡好不风光 ...

  • 对联趣闻(391)使君子花与虞美人草

    up880 出句: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知府出) 对句: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小和尚对)

  • 对联趣闻(421)清代状元们的绝妙对联趣闻

    韩菼(1637-1704),字元少,号慕庐,苏州人,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状元. 韩菼曾考过个四等秀才,未及第时,授读于蒙馆.馆主识字不多,而又强作能事,往往干预馆政,常将经书句读点破.韩菼为此 ...

  • 对联趣闻(422)白水足饱与黑土充饥

    006*******623 文化旅行者 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bai无着,一日饿极,du伏于泉畔饮水充zhi饥.dao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曰:" 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 " ?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