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三十二:贾诩至死都无法扭转的窘境
音频正在赶来的路上,请各位客官随后在【喜马拉雅FM】APP中搜索 “大锤说史” 关注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大锤说史”
大锤为大家推出全新系列《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在每周一晚,大锤都会为你揭秘三国,希望各位读者老爷多多支持!本期第三十二回!
前两期的三国演义细节解密,大锤为列位读者听友讲述了,汉末著名的剧毒谋士贾诩,以他的绝顶聪明和完全不顾及他人利益的冷漠,在董卓死后的汉末乱世中为自己铺出了一条生存之路。
在上一回书的末尾,大锤特别提到,贾诩闯出乱世生路的秘诀就是,贾诩从来不是一个忠心于主公的谋士,他的利益永远跟主公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贾诩跟谁也不做一路人。
大锤还提到,当公元196年贾诩投奔军阀张绣之后,贾诩应该还是抱着“投名主、创事业”的积极进取心态的。而张绣也确实够意思,作为贾诩的主公,他一直对贾诩以“子侄礼”来敬重的(因为张绣的叔父张济跟贾诩是同僚)。
有张绣这样一个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主公,对于贾诩这样一个有野心有志向的谋士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好的施展才能的平台,贾诩在张绣手下的谋士生涯也进行的颇有“亮点”:贾诩去了张绣那里之后,就成功撺掇了张绣与刘表的军阀联盟。
列位可以知道,刘表正是前次张济武装借粮战死事件的敌对方,张绣跟刘表可是有杀叔之仇的,但是贾诩考虑到当时的天下形势特别是张绣军的困境(周围有强敌环伺、缺乏根据地、没有粮草),推动了张绣与刘表的联盟达成。
事实上这个联盟是非常及时的,就在张刘联盟之后不久,公元197年,曹操带着人马就打上门来了。在贾诩的奇谋指引下,张绣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效的抵抗,这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宛城之战”,关于此战的具体细节,大锤会在后续的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中跟列位读者听友详细讲述,对于本期来说,这一场曹操败仗不是我们的重点,总之,宛城之战让曹操损失惨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最受信任的老曹卫队长典韦也被张绣干掉。这一次曹操算是体验到了毒士贾诩的剧毒。
曹操与张绣这下算是结死仇了,双方随后一直断断续续交战到公元198年春天,张绣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三战曹操,两胜一负。就在这个当口上,河北袁绍进兵官渡,与曹操的决战一触即发。双方都想拉拢张绣,袁绍意图利用张绣在南线威胁曹操后方,而曹操也希望在大战之前安抚住张绣不要后院放火。
在这场二选一中,贾诩再度力劝张绣投奔死敌曹操,理由是曹操比袁绍胸襟要大、才能要高,张绣这么点儿军队,投到袁绍大军里显不出功勋,曹操军队比袁绍少,张绣作为砝码就会更重要,而且曹操现在正是势力膨胀的关键时刻,为了招徕天下英雄,越是曹操的死仇,曹操越会宽恕以表现自己的大度。
张绣遵从贾诩计谋,投奔了曹操,果然受到了曹操的重奖(扬武将军+列侯),还跟曹操成了儿女亲家。
但是,贾诩这个谋略,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对于张绣来说是不是最优解,很难说。总之在投降曹操之后不到十年,张绣就自杀了,直接死因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告诉张绣,你杀我大哥的仇恨我可没忘记。表面上是曹丕逼死了张绣,实际是曹操已经大略消灭袁绍平定北方,张绣的利用价值没有了。
而在张绣被逼死的关键时刻,当初建议张绣投奔曹操的贾诩,一言不发。即便是面对一直对贾诩待遇极为亲厚的张绣,贾诩也没有把自己与张绣的利益彻底捆绑。
张绣投奔曹操,贾诩是真正的赢家之一,他用张绣投降,让自己的才能在曹操面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历史上的曹操获得张绣投降之后,非常高兴,拉着贾诩的手说:优待张绣这事,让我的诚信展示于天下,这都要感谢你贾诩呀!
张绣投奔曹操,贾诩获得的曹操奖励是:执金吾[yù],后来又升为冀州牧,这都是高官。在曹操阵营中,贾诩又在曹操与袁绍之战、曹操与马超韩遂之战中立下功勋,尤其是潼关之战中,贾诩施展其毒计特长,向曹操贡献了离间计,一举瓦解了马超与韩遂的军事联盟。
贾诩曾经力图想施展的抱负,似乎终于有了一个最优的平台。
实际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曹操封给贾诩的执金吾,在董卓那时候就已经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职了。那个看起来威风八面的一方诸侯之官冀州牧更是如此,曹操在没平定冀州的时候,封贾诩为冀州牧,等到平定冀州以后,眼瞅着冀州牧要变成实职了,老曹立即把贾诩从冀州牧转成了太中大夫。
在太中大夫这个位子上,贾诩一蹲就是十八年。
作为贾诩的新主公,曹操也是老司机,贾诩之前干的那些事情,既剧毒又无情,还明哲保身,跟谁都不是一条心,曹操如何不清楚?又怎么可能对他彻底放心使用?这十八年的冷板凳,就是曹操“奖励”给贾诩的事业心的。
在曹魏集团中,终贾诩一生,贾诩都跟实权无缘。这一方面是曹操对贾诩的非常明确的限制使用,另一方面,贾诩又不是傻瓜,蹲十八年冷板凳,为了避免曹操的戒备升级,贾诩也非常小心翼翼地避免卷入曹魏内部任何权势斗争中去。十八年时间,终于把贾诩所有的事业心也一并磨掉了。
贾诩曾经也有过抱负,为了实现抱负,他需要生存下去。于是为了生存,贾诩甚至不惜名声和品德下限,多么操蛋的事情他也肯干。然后到头来,在曹操这里,贾诩终于发现,当保命行动太频繁,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之后,他所追求的事业本身,都被保命给吞掉了。
这是贾诩毕生都无法克服的窘境:机关算尽的贾诩发现,在起初,保命只是为了他的事业,而现在,保命却成了他的事业本身。
这种窘境,根源在于贾诩的生存要诀上面,这个生存要求有个无法弥补的缺陷:既然贾诩跟谁都不做同路人,到头来,谁也不把他当成同路人。
虽然事业彻底清零,但是保命确实进行得非常成功。到了晚年,贾诩更加如履薄冰,他绝不敢与曹操内部权贵婚嫁子女,天天惦记着关起门来,跟谁都不深交,唯恐曹操怀疑他。只有当曹操讨论继承人问题时,贾诩也只是通过向曹操讲述袁绍、刘表继承人安排不当的故事,隐晦地表达他支持曹丕的态度。但是,从贾诩嘴巴里,是无法得出公开支持某一方的话的,他也不会有任何实际行动。
七十四岁的贾诩终于熬到了曹操死的这一天。曹丕即位了,奖赏他当初的站队,给了一个太尉的三公之位。虽然崇高,仍旧不是实权岗位,而且这么崇高的位子给了贾诩,也是因为贾诩年纪太大随时可能挂掉,随时可以给后面的人腾出来位子。可以这么说,对贾诩的限制使用,这一点上,曹操曹丕父子是一致的。而孙权听说曹丕让贾诩这种名声非常不好的人当三公,笑出了声。
三年之后,七十七岁的贾诩死于太尉任上。他的一生,保命是成功的,贾诩子孙也跟着他混的不错;而另一方面,对于贾诩的谋略才华和智慧见识来说,贾诩没有实现与之匹配的事业,一点点,都没有。
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曾经评论说:“智计之士,见利忘义,不可保信。以此始者,必以此终。”贾诩一生无法扭转的窘境,就在于此吧。
热门推荐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