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神不守舍
学会耳朵在行功走架中的运用,其实不算太难。眼睛的运用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
太极高手听劲,其实是听你的眼神。你的眼神过了,对手便会乘机打你的回劲;你的眼神丢了,对手便会敷盖你的劲源。你的眼神正了,对手会顾盼,你的眼神斜了,对手便能腾挪闪赚。之所以你的眼神常被对手所制,原因是,你在拳架中,眼神的运用没有掌握好!这种太极之病,姑且称之为“神不守舍”。
翻开任何一本太极拳书籍,对耳朵在拳架中的功用,只字不题。对眼神在拳架中的运用,无非有两种观点:其一,眼随手移;其二,手随眼转。
其实,眼随手移的结果,便会造成眼神的“丢”;手随眼转的结果,会造成眼神的“过”。大多太极拳师只讲劲路上的不丢不顶、不即不离,其实,眼神上的不丢不顶、不即不离更为重要!因为劲路上的丢顶,可以用眼神来补救,而眼神上的丢顶,是无法弥补的了。
田本《杨家传抄老拳谱》云:“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眼神的过或不及就是意念的丢与顶,很难补救了。
行功走架时,内敛眼神(眼睛内视至脑后),意念想象自己脑后对应眼球的两点仿佛能够看见东西,然后,将“脑后眼睛”的视线,沿自己的两个耳廓方向朝前面笼罩。余光管住自己的手指与脚尖。脸部肌肉放松,略带微笑,之后,虚灵顶劲,如“神龟出水”状,俗语“头顶三尺有青天”,仙道所谓头顶出元神者也。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