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想象力"的探索(名篇赏析、交流探讨、理论研究)

想象力的探索

作者/舍得之间

一、简说想象力

说起想象力,其实是很深奥的一个心理学课题。想象力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类大脑最高级的一种认知过程。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对它进行心理学上的学术分析,而是,在我们都理解的“想象力为何物”的普遍认识基础上,对它进行梳理和探讨,进而摸索出增强我们想象力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因为想象力具有“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区分,或者说,是被动想象和主动想象二方面。而利于我们合理规划思想和行为的想象力,是一种主动想象,所以,我们主要探讨这样的“有意想象”。这样的想象具有积极的、主动的、有目标的想象力的拓展。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如何能更“会想”,如何能想到“更合理、更好”的东西。 想象力关乎我们生活的一切,乃至于关乎我们的生存与进步。没有想象力我们人类将成为不了人类,最多时候还是在树上和其他猴子抢桃子吃呢。没有想象力,我们就没有艺术可言,更不可能有文学艺术可言。当然,更不可能有诗词歌赋这样高端的文学艺术。

二、诗与想象力

对于诗词而言,实话说,它完全就是想象力的产物。不论是我们写景还是言情,都是我们对心理中保存意象的组织、提炼、加工乃至修饰的过程。因为诗词艺术是由想象力构成的,所以,想象力于诗而言至关重要。想象力的境界,决定着诗词的境界与品位。我们通过诗词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就是我们思想能力的一种体现和修炼。不仅仅于诗、于散文、于小说乃至于琴棋书画,乃至于事业前途,乃至于正常生活中,想象力都是必须提升和修炼的。 修炼想象力,我们一般人无法通过那些深奥的心理学来体会什么深层的意识哲理。我们就从实际出发,根据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根据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我们所欣赏到的诗词佳作,来探讨一下,怎么提升自己的想象力。 1,联想法(由此及彼) 联想,由此及彼也。可以是同类联想、同音联想、同形联想、同义联想。也就是说,只要有一点共同点,就可以把想象力过渡过去,联系过去。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水滴,那么,由这个水滴就可以展开联想方式的想象。水滴是水,聚小水而成大水,那么,从小水滴开始,溪流山涧,江河湖海,汪洋一片,都可以进入我们的思想范围内。这就是同类而联想,进而,含水者,类水者,皆可以进入我们的视野。滴水,亦可以滴墨,亦可以滴汗,亦可以滴血,亦可以滴泪。凡此种种,从一个小水滴开始,就可以展开我们无穷的想象。 想象有了,语言描述起来就容易了。比如: 散文式描写:“一滴水珠飘落窗前,有如一滴情人的眼泪。眼前只有雨丝飘散,而你又在哪里呢?” 格律诗描写:檐前洒落一斛珠,珠泪盈盈有却无。花影流香谁梦里,醉中借我洛神图。小说描写,杂谈叙说,甚至政论描写,都可以由一滴小水珠而起。比如我们写政论: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亿万滴水就是海洋。政权就是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有时候,想象力就是一种联想,由此及彼,沾边就赖,挂上就扯。 请注意前面举例的这首诗: 檐前洒落一斛珠,珠泪盈盈有却无。花影流香谁梦里,醉中借我洛神图。 第一句写雨滴(水滴),第二句写泪珠,水珠到泪珠的联想。不论雨滴还是泪珠,其实都是水,水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那么第三句“花影流香谁梦里”,就借用了这样的“流动性”,从水质水形方面的联想,到水的特性的关系的联想。这样以水为脉,即为诗脉。尾句,没有水,却用醉,挂钩上了前面的梦。醉梦之境,若有若无,亦如浮云兮兮,云即是水,又联系上了水性。写作的时候,就要善于启动自己这样的想象力。欣赏的时候,也应该有想象力。 2,发散法(以小写大) 前面说的水,是水形的变化,同类的而已。但其实也说到了“发散法”,怎么发散?比如我们看水滴--雨水--小溪流--河水--大江--大海--海天--地球--天地--宇宙--自我。以小及大,泛而滥之,尽情发散去好了。需要想象的时候,不要约束自己。我们平时对自己的约束还少吗?写诗,就是解放自己的思想里,施展想象力。 我们从一个小水珠,就可以想到这样无限的空间,很厉害吧?而这样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理解,都可以做到。水滴不仅可以积少成多,变成江湖海洋,变成大千世界,还可以“变态”啊,写出它的“变态”,也是发散之,延伸之。比如,水可以凝结成冰,冰者亦是水,是冷酷的水,是僵硬的水,是坚硬锐利的水。所有对冰的形容,又都可以和水联系起来。只要给他一丝温暖,它就一定会被感动的融化了。水变态到蒸汽,那么就形成了云。浮云朵朵,白云,乌云,晚霞,彩虹,都是水啊,那里正是一滴滴小水珠组成的。关于云,我们又可以无限的想象去发挥。 以小及大,也可以是以小含大,以小写大。正可谓“一花一世界”是也。 看到的只是一滴水,通过我们思维的发散,就可以让它漫延到任何角落去。水之柔软,就像我们内心深处的性情。所以才有“柔情似水”。水之柔润,正如女人的美丽,所以我们才有“女人是水做的”之说法。水之特性,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热,其冷,其炎凉,都是我们可以借来用的。言其凉,我们说“月凉如水”。言其热,我们说“扬汤止沸”。 3,跳跃法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列出很多意象,都是独立存在的。但是,把他们罗列串起来,就是一幅流动的画面。意象组织起来所达到的效果,就是“意境”。前面几句把情境已经铺设丰满了,结句的“断肠人在天涯”也就呼之欲出了。 还有,各自看似没有什么关联的景物,我们都可以想的到,但把他们有效地按照艺术规律组织起来,才属于真正的想象力。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看这四句,就是四幅完全独立的画面,表面上看,也几乎互相不关联。想到黄鹂,想到白鹭,又想到千秋雪,又想到万里船。不同的画面组合,其实所构成的情味基调却是一致的。随着景物又静而动,由近而远,这样的动静之间的起落,就是一种艺术的组织手法,而“千秋雪”是时间跨度上的描述。“万里船”是空间跨度上的描述。时空交织,整体的诗感也就丰满了起来。 在时间轴上空间轴上我们各自都可以展开想象。时间空间还可以交错而成,前面说的这“千秋雪”“万里船”这样时空的穿插跳跃思路,就是一种方式。时间上的“正叙”“倒叙”“插叙”,都属于在时间上的穿越和往返。物理定律不允许我们穿越时间,但我们的想象力不受物理定律限制。“去年今日此门中”就是先把时间倒流回去。“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就是把视角延伸到未来。此例种种,触类旁通。

三、想象力的因果关系

除了上面的“联想法”“发散法”“跳跃法”等,还可以穿插法,回旋法,并行想象法等等,我可以列出很多种。事实上,这些我所谓的“法”也不是真的法,而只是一种考虑的方向。因为想象力这东西太虚,约之以“法”反而限制了想象力本身。但我们所说的想象力,也需要给它以定性。不是什么样的胡思乱想,都可以称为想象力的。

1,想象力的逻辑性 逻辑性,也就是因果性。或者是在时间特性的基础上,有因果关系的。这是想象力定性的前提。有些因果关系是显性的,有些则是隐性的。我们的想法,通常表现为显性的逻辑态,也就是所谓的“有条理”,例如“因为A,属于B”。而那所谓的“蝴蝶效应”则属于隐性的逻辑关系了。 以逻辑而推断,也是一种想象。这多数情况下,是依据经验来判断的。我们平时在写作时,要善于利用这样的“逻辑推论”。前面写“山雨欲来”后面跟着就可以写“风满楼”,因为这就是经验感受。同样,前面写“风萧萧兮”跟着也就可以写到“易水寒”。风和雨的关系,依据生活经验我们是有判断的。晴朗的天气,忽然压过了一大片云,那么势必有温差存在,也势必起风。乌云卷来,多数都带来了雨。所以,我们经常把“风”和“雨”相关联,相因果。 所谓“想象力”就是要能放飞出去,还能收得回来。或者说,我们所能想象的东西,我们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者方向上(不跑偏),或者有迹可循的脉络线索。也就是,至少要具有或明或暗的逻辑关系。如果没有这样可以找到的逻辑关系,或者相关情味线索,那么,所谓的想象就因为过于离散而没有实际意义了。

2,想象力的非逻辑特点 想象力,可以依据推理而来,还可以超越一般的推理。有时表现出一种零散的,分割式的想象状态。这就是人类大脑奇妙的高级性能。当然,所有的想象,都是建立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已知的东西,按“蝴蝶效应”的原理来说,就势必有联系。所以,所谓的“非逻辑想象”其实也一定有内在的逻辑要素在其中。因果关系过于离散而不合理的想象力,其实也就不成为其想象力了,那就是在胡说而已。 比如有人写诗,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现代诗”,把一些毫无关联的东西拼凑在一起,而且,既没有因果关联,也没有情味联系,更没有内在统一的脉络布局。只是以为这样能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其实是大错的。不要忘记,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写诗时候的想象力,是为诗篇服务的。诗篇之艺术表现力,首先取决于主流审美观。超越主流审美观的任何想象都属于“离奇”,而我们只接受“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不接受“不合情理的意料之外”。 所以,想象力的“非逻辑特点”其实就是一种“意料之外”,它的前提,就是我们可以凭经验、凭推论、凭我们已有的审美观价值观可以理解。

(本文由包德珍先生推荐,遵照作者意愿不署实名)

推荐者简介

包德珍,女,满族,黑龙江人,现定居海口。1940年12月生。当代著名诗人、诗词教育家和组织者。中华诗词论坛坛主,中华诗词网络学院导师,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萧乡诗社、关东诗阵创始人之一。热心诗词活动,多年自费奔走各地,培育新人,奖掖后学,为中华诗词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付出极大。发起创办萧乡诗社、关东诗阵,影响甚大。被诗界同人尊称为包大姐。在中华诗词论坛点评诗词作品几千篇,为多位诗友诗集作序,与人合著、合编《龙海吟虹》、《萧乡雪》、《梦云秋》、《雁阵惊寒》、《兰芷蕙芳》、《雪国风雅诗卷》、《包德珍与家乡诗友唱和集》、《龙海吟》等。

湘潭嘤鸣诗社组织机构

顾问名单

杨慕如 龚远生 包德珍 刘白云 张绪军 邓高燕 陈长工 谭 雳 刘凌云 张 钊 唐舜卿 胡定安 张宁波 刘安定 杨孟雄 释唯静 李建国 刘咏资 齐延龄

常务顾问:唐舜卿

名誉社长:谭   雳

指导老师:刘凌云

社      长:韩白圭

副 社  长:陈文锋 陈贡和 黄鸣放

秘 书  长:章柏勋

理     事:章柏勋 邓湘军 赵术龙 张自德 罗石光 尹赛萍 成志辉 陈芳园 杨高俊 龙学军 唐江初

《嘤鸣》诗刊编辑部

主      编:韩白圭

副主   编:赵术龙

美术顾问:周伟红 王  威

摄     影:黄鸣放 尹赛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