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土之盟

当年的周襄王下旨让大臣封晋文公为侯伯,并且赏了他很多的车辆装备和弓箭。据记载数量还不少,成百上千个。赏赐东西先不说,还赏赐了几百个士兵给他,还送给他一句话,这句古文的意思是说,让晋文公好好的服从于他,帮他震慑各个诸侯,并且降服有不臣之心的大臣。

对于这些赏赐,他刚开始不接受拒绝了三次,然后才不好意思的接受了,这似乎是古人的一种传统,推迟3次再接受是会显得比较郑重吗?晋文公还是对周襄王特别的尊敬,每年都会按时拜见周襄王。他的这些表现让周王始对他非常的信任,他也就顺利的成为了当时的一方霸主。

在有一年的夏天,他在一个叫做践土的地方,会见各个诸侯。五月份的时候他又邀请周襄王来到这里,他按照当时的礼仪,献给周襄王很多的步兵和马匹战车和兵器美女。周襄王特别的高兴,召集了很多王公贵臣一起来喝酒。于是又回赠了晋文公很多的物品和战马。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礼仪?就是这些东西一直被送来送去,完了还假装不好意思接受,一定要推辞再三,然后才接受。

过了几天,周襄王让王子虎代表他和这些诸侯在皇宫里面发誓立盟,说,我们一定要共同孝敬帮助周襄王,不要互相战争,如果违背了这个誓言就被上天给处罚至死,不仅会毁灭他的军队,国家,直到他的后辈都会受到惩罚。当时的卫成公比较胆小,只派了他的弟弟来这里结盟。

在践土的这次盟约之后,晋文公就称霸一方了,他是齐恒公称霸20年后的又一个新的霸主。一个月之后,晋文公表示不和卫成公计较了,让他继续做了国君。但是这个人却是一个很阿斗的人,听信了谗言杀了好人还有他的弟弟,让当时的国民都感觉很惊讶。当时晋文公正在举国欢庆,封赏他的大臣,这个时候卫国的大夫却跑了过来哭诉他被冤枉了,晋文公本来就不喜欢卫成公,打算给他来一个重的惩罚。

惩罚卫成公的事情暂时被放在一旁,继续封赏他的臣子,很多人觉得先轸功劳最大,但是晋文公觉得狐偃的功劳最大,因为他觉得狐偃的计策可以让他的国家世世代代都繁荣,是长久之计。很多人心中都觉得晋文公是偏心他自己的亲戚,狐偃是他的舅父。

冬天的时候,召集了很多的诸侯国在这里讨论哪个国家不服管教,打算给他一些教训,也正好处理卫成公的事情,并且立马逮捕了卫成公把他捉进周王朝的牢房。而且还邀请周襄王来参观,后来孔子给的评价是说,当时的周王的势力已经弱到了如此地步,诸侯王让他过来他就不得不过来。由此可见,周襄王当时已经被架空,说是“天子”可能只是因为“礼”的要求而给的面子称呼罢了!

公元前632年,在今孟州市槐树乡桑洼村的古城里发生了一起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被历史界称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这就是-------践土之盟。

中国历史发展到东周,天子直辖的“王幾”,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园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社会。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春秋早期,周桓王把孟州划给了郑国。但是,到了周襄王姬郑时期。在中国西北方的晋国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国王晋文公。

晋国原在太行山以北的汾水谷地的黄土高原上,远离中原。晋文公时期,晋国的力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他就有了雄霸天下的思想,于是,他采纳谋士的建议,在周襄王身上打主意。周襄王软弱无能,多次受制于人。为了争夺皇权,襄王的弟弟叔带在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曾招戎狄攻王城,没有成功。当时襄王就想把叔带杀掉,叔带事先得到消息,逃到了齐国。后来叔带又回到周。公元前634年,即襄王十八年,惠后与叔带再次发动政变,这次依靠的是翟国人,因为襄王曾娶翟国的公主为王后,后又废掉,翟人于是兴兵攻打周,襄王逃到郑国,叔带便自立为王,娶并立襄王所废的翟后为后。这时,秦军驻扎在河上,也要接纳周襄王。于是晋文公先下手,立即派出两路大军,左路部队包围王子带于温,右路部队迎接襄王于汜,成功地把襄王救出并护送到京师洛阳,同时处死了叛乱的襄王弟弟叔带。襄王十分感谢文公,就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的京幾要地阳樊、温、原、茅、四邑易赐给了晋文公,晋国的势力范围便从山西越过太行山拓疆至中原的南阳一带。

南阳,也就是今天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其范围即包括卫邑朝歌(今河南淇县)以西至轵关(今河南济源西北)而言。南阳地区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北据太行,南频黄河,西为王屋轵陉雄关,东临辽阔的华北平原。西北轵关首陉地当挺进中原的要冲,地形险峻,历来为兵家所争,自修武东出,横扫曹、卫、鲁,限制齐的发展;自孟津渡河,南迫洛邑,可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南据温城,渡河可控制中原陈、郑、宋三国,因此《春秋》曰“晋启南阳”,奠定了晋文公称霸的基础。南阳也就成为晋文公争霸中原的战略要地。但是晋文公的霸主地位,还要在名义上得到周天子的策命。就在这个时候,楚国发动了讨伐晋国的友好国宋国的战争,正好为晋文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公元前631年,晋文公以拯救宋国为名,出兵与楚国战于城濮,晋军大胜后师归践土。在晋文公的挟迫之下,周襄王被迫亲自至践土慰问晋军,晋向襄王献俘,襄王策命晋文公为侯伯,侯伯就是各诸侯国的首领,并说“敬服王命,以绥四周(四方诸侯)。”晋文公在襄王的名义下同齐、宋、鲁、蔡、郑、莒、卫、陈结盟,此即为践土之盟。

《左传 僖公二十年》载:“冬,会于温,讨不服也。”“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地也,且明确也。”《史记 晋世家》亦载:“二十年,晋侯会诸侯于温,欲率之朝周。力未能,恐其有畔者,乃使人言周襄王狩于河阳。壬申,遂率诸侯朝王于践土。”“河阳践土”即河阳的践土也。

这里的“温”古人早有考证,《谷梁传》曰:“水北为阳,温,河阳也。”《水经注》引诸家说曰:“河阳别县,非温邑也,战国属魏,为垣雍,地秦置三川即为河雍县。”《元丰九域志 古迹 卷一(孟州)》:“《春秋》:盟于践土,轵地,魏邑”。乾隆《孟县志 山川上》记载:“郡志所谓:洪涧村者,则又衡涧之讹。”盖郡邑旧志皆云“左传晋文公胜楚而还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衡雍,即今日之衡涧村,践土,即今之践隰村。王宫在北原上,俗呼 为张家嘴塞云云。”因此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可以推出践土的地望就应为古周城所在地,即今槐树乡桑洼村。

践土会盟是中国历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发生充分说明中国奴隶社会发展到了春秋时期已走到了尽头,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