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赏析《渔樵问对》译文(四)
前言
近日,接触了一本奇书《渔樵问对》。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把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者提问、渔父回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用对话的方式解释人与自然、化解困惑、解决问题,是一种简易明了,通俗易懂的手法,他要比单纯地从书本中体悟真理更有醍醐灌顶的效果。
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他对问题的解释遵循一个直捣黄龙的原则:“因为...所以...”。而在绝大多数的书籍中,他们更喜欢用隐晦的手法,比如“救赎,唯有自度"之类的暗示。或许,后者会带来更深远的变化,但前者无疑更容易获得共鸣。
文中的渔者,我们可以视为道的化身,通过渔者,把道的智慧运用到解释生活中的疑惑上,以达到启迪心灵、提振意识、消除烦恼的目的;樵者,我们可以视为芸芸众生,他提的所有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或者说,这些问题几乎涵盖了我们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疑惑。
由于原文篇幅太长,文言文又晦涩难懂,为了便于理解,在此节选部分内容,翻译后与朋友们分享,因添加了个人理解,翻译时难免有失偏颇之处,希望彼此能够探讨心得体会。
译文赏析第四章
【原文】
樵者曰:“人有祷鬼神而求福者,福可祷而求耶?求之而可得耶?敢问其所以。”
曰:“语善恶者,人也;福祸者,天也。天道福善而祸淫,鬼神岂能违天乎?自作之咎,固难逃已;天之灾,禳之奚益?修德积善,君子常分。安有余事于其间哉!”
樵者曰:“有为善而遇祸,有为恶而获福者,何也?”
渔者曰:“有幸与不幸也。幸不幸,命也;当不当,分也。一命一分,人其逃乎?”
曰:“何谓分?何谓命?”
曰:“小人之遇福,非分也,有命也;当祸,分也,非命也。君子之遇祸,非分也,有命也;当福,分也,非命也。”
渔者谓樵者曰:“人之所谓亲,莫如父子也;人之所谓疏,莫如路人也。利害在心,则父子过路人远矣。父子之道,天性也。利害犹或夺之,况非天性者乎?夫利害之移人,如是之深也,可不慎乎?路人之相逢则过之,固无相害之心焉,无利害在前故也。有利害在前,则路人与父子,又奚择焉?路人之能相交以义,又何况父子之亲乎!夫义者,让之本也;利者,争之端也。 让则有仁,争则有害,仁与害,何相去之远也!尧、舜亦人也。桀、纣亦人也,人与人同而仁与害异尔,仁因义而起,害因利而生。利不以义,则臣弑其君者有焉,子弑其父者有焉。岂若路人之相逢,一目而交袂于中逵者哉!”
樵者谓渔者曰:“吾尝负薪矣,举百斤而无伤吾之身,加十斤则遂伤吾之身.敢问何故?”
渔者曰:“樵则吾不知之矣。以吾之事观之,则一地皆然。吾尝钓而得大鱼,与吾交战。欲弃之,则不能舍,欲取之,则未能胜。终日而后获,几有没溺之患矣。非直有身伤之患耶?鱼与薪则异也,其贪而为伤则一也。百斤,力分之内者也,十斤,力分之外者也。力分之外,虽一毫犹且为害,而况十斤乎!吾之贪鱼亦何以异子之贪薪乎!”
樵者叹曰:“吾而今而后,知量力而动者,智矣哉!”
【译文】
樵者问:“有人祈祷鬼神来求福避祸,福可以通过祈祷来求吗?求了就可以得到吗?”
答:“言行善恶,是人的因素;福与祸,是天的结果。
天地的规律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鬼神岂能违背?自己做的坏事,早晚是逃不掉的。等到上天降下灾祸,祈祷又有什么用呢?
修德积善,是做君子的本分。这样做上天怎会降下灾祸!”
问:“可是,有行善的反而遇祸,作恶的反而获福?为什么?”
答:“这是有幸与不幸之分。而幸与不幸,则是命。遇与不遇,是分。命与分,人怎能逃避得了?”
问:“什么是分?什么是命?”
答:“坏人遇福,不是分,而是命中注定,遇祸是规律,而不是命中注定。好人遇祸,是命中注定,而不是老天偏心,遇福是规律,而不是命中注定。”
渔者对樵者说:“人与人之间的亲情,莫过于父子;人与人之间的疏远莫过于路人,如果在亲情中掺杂利与害在心里,父子之间就会变得像路人一样疏远。父子之间的亲情,属于血脉亲情,利与害都能将其夺掉,更何况没有亲情的路人呢?利与害祸人如此之深,不能不谨慎对待啊!
路人相遇一过了之,并无相害之心,是因为两者之间没有利与害的关系。若有利与害的关系,那么在路人与父子之间又该如何选择呢?路人都能以义相交的话,父子之间还有什么利害能够隔离呢!(这里反衬了很多人对外人亲近,却对亲人态度恶劣的现象)
所谓义气,是拥有谦让的品质;产生争执,则是因为只图私利。
谦让则有仁义,争夺则有危害。
仁义与危害给人带来的结果相去甚远。
尧、舜是人,桀、纣也是人。人与人相同,却因为选择仁义还是危害导致了不同的言行、不同的命运。
仁慈因义气而起,危害因利益而生。争夺利益就不可能讲义气,否则不会有臣杀君、子杀父之事发生了。但是这样的话,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还不如路人相逢,一面之交的感情深厚。”(对你说在他眼里,你比他家人都重要的人,一定要离他越远越好)
樵者问渔者:“我经常扛柴,扛一百斤也伤不了我,只是再加十斤就伤了我,为什么?”
渔者答:“扛柴这种事我不清楚。就以我钓鱼的经验来讨论吧,它们背后的道理都一样。
我经常钓到大鱼,彼此展开较量。因为鱼的力量太大想放弃,却又不舍得,想把鱼拖上岸,又不容易。最后用了很长时间才钓上来,期间有好几次差点掉到水里。这不也是一种伤害吗?
钓鱼与扛柴虽不一样,但因贪而受伤的道理则无两样。
一百斤,力所能及,再加十斤,则在你的能力所之外。能力之外,加一毫都是有害,何况十斤!
我贪鱼,又与你贪柴有什么区别吗?”
樵者感叹道:“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做事量力而行才是真正的智慧。(你看,古人早就知道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