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何不爱吃辅食?营养师一一帮你排查

王  斌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高级营养讲师

擅长将医学与现代营养知识结合,专注母婴营养健康领域。手把手教你如何科学养育孩子!

·

宝宝为什么不愿意吃辅食?这个问题一直是留言中提问率比较高的话题,之前斌姐也给大家推送过相关内容。(具体详见:家有难伺候的“小食客”,爸妈们除了焦虑还能做些什么?)这次决定给大家再补充一些要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家情况追溯和分析原因。

▲ 图片来自育儿互助营养与辅食群:cherry妈

喂养行为方面

家长从添加辅食开始,自己首先要明确,从现在开始,吃饭的主动权要逐渐交还给宝宝了,如果以前有“填鸭式喂养”,从现在开始要做改变,并且全家人的喂养行为要一致。

提倡顺应喂养

顺应喂养是在顺应养育的模式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婴幼儿喂养模式。家长要做到:

  • 负责准备安全、有营养的食物,并根据孩子需要及时提供;

  • 负责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安静、愉悦,合适的餐椅,避免电视、手机、玩具等对孩子注意力的干扰);

  • 具体吃什么、吃多少,全权交给孩子自主决定;

  • 进餐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这是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 图片来自育儿互助营养与辅食群:Leo麻麻

及时回应宝宝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
  • 饥饿信号:孩子看到食物表现兴奋、小勺靠近时张嘴、舔吮食物甚至抢夺食物等。

  • 饱足信号:孩子看到食物表现不积极,紧闭小嘴、扭头甚至吐出食物等。

▲ 图片来自育儿互助营养与辅食群:八宝妈妈

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家长常犯的“错误”: 

每餐给孩子定任务、定目标

比如很多家长觉得这一餐应该吃完一小碗,没有吃完就说明宝宝没吃饱,这时候各种花式喂养就轮番上阵。

家长一定要搞清楚,每个人每一餐的进食量是不一样的,孩子也是人,不是机器,这餐不饿吃得少,下一餐饿了吃得多都是正常的,孩子不会让自己饿着的。

孩子有天然的感知饥饱、调节能量摄入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会受到父母不良喂养习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长期过量喂养或喂养不足可导致孩子对饥饱感知能力下降,并进而造成超重肥胖或体重不足。

家长要允许孩子在准备好的食物中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对于孩子不喜欢的食物,我们可以反复提供并鼓励孩子尝试。尤其要注意,家长对食物和进食要保持中立态度,不能以食物和进食作为惩罚和奖励。

▲ 图片来自育儿互助营养与辅食群:好好妈妈

允许并鼓励孩子尝试自己进食

就如我经常强调的,家长要尽早开始为孩子准备手指食物(加辅食2周后就可以开始尝试),鼓励孩子在良好的互动中学习自我服务,从而增强孩子对食物和进食的注意与兴趣,并且逐渐学会独立进食(手抓或使用小勺都可以)。

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进食行为和态度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家长不仅需要注意自身良好的进食行为和习惯,还要在辅食添加初期,和孩子一起吃,夸张演示,让孩子逐渐学会咀嚼和吞咽等一系列的行为。

▲ 图片来自育儿互助营养与辅食群:满满妈

喂养方法方面

有研究发现,出生17-26周的婴儿对不同口味食物的接受度最高,而26-45周的婴儿对不同质地食物的接受度最高。

所以适时添加与孩子发育水平适应的不同口味、不同质地和不同种类的食物,可以促进孩子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发育,同时锻炼口腔运动能力,包括舌头的活动、啃咬、咀嚼、吞咽等,有助于孩子神经、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于辅食添加信号和辅食添加原则,可以看看这两篇:

▲ 图片来自育儿互助营养与辅食群:薏米

刚开始添加辅食,可选择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用温水冲调为泥糊状(能用小勺舀起不会很快滴落)。如果孩子接受度不好,可以用母乳或者配方奶液来冲调。

孩子刚开始学习接受小勺喂养时,由于进食技能不足,只会舔吮,甚至将食物推出、吐出都是正常的,家长要有耐心,让孩子慢慢练习。

具体方法

用小勺舀起少量米糊放在孩子一侧嘴角让孩子吮舔。切忌将小勺直接塞进孩子嘴里,让孩子有窒息感,产生不良的进食体验。第一次只需尝试1小勺,第一天可以尝试1-2次。第二天根据孩子接受情况增加进食量或进食次数。观察2-3天。如果孩子适应良好就可再引入一种新的食物。

在孩子适应多种食物后,各种食材可以混合喂养,也可以单独喂养,根据孩子接受度来安排就好,重点不是怎么吃,而是这一餐孩子各种食物进食量。

▲ 图片来自育儿互助营养与辅食群:圈圈妈妈

 家长常犯的“错误”: 
当兴致勃勃准备好的辅食孩子不接受时,家长立刻没了信心,继而得出孩子不爱吃辅食的结论。

实际上你冤枉宝宝了。孩子吃了6个月的奶液,突然要开始接受各种奇奇怪怪各种口味的食物不接受是很正常的,况且很多蔬菜味道苦涩、肉类腥膻,不喜欢都在情理之中。所以家长一定要有不接受的心理预期。

据研究,婴儿需要尝试7-8次后才能接受一种新的食物,而幼儿需要尝试10-14次才能接受新的食物。
家长要鼓励孩子尝试各种不同口味和质地的蔬菜水果,从而增加孩子在儿童和成人期的蔬菜水果摄入量。

提供与孩子年龄和发育水平相适应的不同形状辅食,可以刺激孩子口腔运动技能的发育,包括舌头的灵活运动、啃咬、咀嚼、吞咽等,并且有利于宝宝乳牙的萌出,同时培养孩子自主意识并促进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的发育。

研究表明,孩子如果10月龄前未尝试过“块状”食物,喂养困难的风险将增加。

▲ 图片来自育儿互助营养与辅食群:11妈妈

*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申昆玲主译《儿童营养学第7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斌姐碎碎念:

辅食添加真的是一门学问,它有一个过渡阶段,需要每位家长根据宝宝的体质量身打造,更需要时间来慢慢适应新食物,因此,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作为新手爸妈,千万不要慌,我们要做的是及时发现这些反应,并给予调整,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忙宝宝成长!

遇到“不良状况”该如何应对,可查看这篇文章复习:添加辅食遭遇“不良状况”,营养师帮你一一破解

你给宝宝添加辅食时遇到过哪些问题?

又是如何化解的?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