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信念薪火相传
支援到传承再到梦想
望着面前身穿路服的杜伟玮
爷爷杜清杰与父亲杜恒琦相视一笑
路服上熠熠发光的路徽
承载着他们各自的故事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
都是共产党员的家庭
他们情系铁路事业
用朴实无华的行动
书写着成千上万铁路人的追梦故事
一次支援一生奉献
杜清杰工作时的照片
1933年,杜清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960年,27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没多久,他便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从北京来到包头,从此扎根于此。20世纪70年代的铁路建设时期,漫天的黄沙、呼啸的大风是每天的常态,夏季酷暑难耐,冬季冰天雪地,风餐露宿、饥不果腹更是常事。杜清杰作为那个年代的共产党人骨子里透露出一种坚韧,面对恶劣的环境他没有一丝丝动摇,在国家一穷二白的建设初期,始终把“抓革命,促生产”贯彻到底。
欢送杜清杰工程师合影留念
20世纪80年代,杜清杰从施工队调整至电工班组,他自学楷书、绘图、电路等,短短两年时间就从一个学徒工成为人人羡慕的“八级工”。之后杜清杰又调入铁路工程单位,负责职工住宅楼电路、结构的设计和相关工程验收,因为审核严格、铁面无私,被大家称为“杜黑脸”。凭借着对工程质量的这份执着,他连续5年被评为单位劳动模范,多次被评为技术标兵、先进生产(工作)者。
杜清杰工作时的照片
平日里,杜清杰最喜欢的东西就是早已被自己翻烂了的《毛泽东语录》,还有别在胸口的党徽。听党指挥、爱岗敬业,一辈子对铁路建设工作的踏实奉献深刻影响着自己的子女,他总对子女说:“如果没有党的号召,我不会有这份亲手建设边疆的成就感,你们工作以后,一定要努力做得更好。”
一种传承一生奋斗
杜恒琪进行货车除锈作业
杜恒琦的身上有着父亲的影子,好学习、能吃苦,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就获得了全局技术比武第一的好成绩。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于1986年光荣入党,现在也已经是一名35年党龄的老党员。工作中的他肯吃苦、有担当,在调整车间选择班组的时候,杜恒琦主动要求去最苦最累的外制动班组,负责检修货车制动,每天在车底钻来钻去,工服都磨破了好几件。
杜恒琪正在检查车辆状态
2006年,杜恒琦担任包头西车辆段生产调度,正赶上货车转8型转向架改成K2型转向架的集中检修期。他一站就是一天,因膝盖浮肿曾一度无法弯曲,却没有休息一天,直到作业顺利结束。之后杜恒琦先后担任过车间主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多次带领大家抢险,处理险情上百次。
杜恒琪为职工讲解货车检修作业要点
精神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发扬,父亲终身奋斗的精神在杜恒琦的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他曾多次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
一个梦想一个决定
朝气蓬勃的新一代 杜伟玮
爷爷和爸爸工作的点点滴滴,杜伟玮都看在眼里,这份红色基因也同样流淌在她的血脉之中。出生后她听到最多的词就是“火车”,在那条笔直的钢轨上,梦想的种子早已萌芽。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杜伟玮没有一丝犹豫便选择了铁路专业。努力、积极、向上,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杜伟玮严格要求自己,2017年还在读大二的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杜伟玮与青工讨论电路知识
2019年,杜伟玮来到包头电务段条件较为艰苦的东胜西车间,设备检修、监测调阅、故障处理……样样工作做到细致,成为同批青工中的佼佼者。这期间也曾有过迷茫,但在爷爷、父亲的指引下,她从没有迷失方向,继续脚踏实地、勇做精彩呼铁建设的“弄潮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家三代人将最美好的年华
献给了铁路事业
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执着守候
演绎着最美铁路人的故事
编 辑:柳伟炎
监 制:江 帆
审 核:袁绍银
文章来源:草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