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淑德的孝诚皇后,表范六宫的背后,是康熙对其满满的宠爱

1674年(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坤宁宫内,一位女子因难产而亡,令时年方21岁的康熙帝“哀痛莫名”,不仅为其甘愿冒祖宗家法而不顾屡屡破例,而且在这位女子用生命换来的儿子身上,更是倾注了大半生心血。她便是康熙的发妻嫡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虽然康熙后宫妃嫔众多,但论挚爱,非她莫属。

一、无比盛大的婚礼

对于女生来说,一个男生对自己爱的表达就是送上一场世纪婚礼。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康熙纳嫡后一事是皇祖母孝庄亲自突破祖制而促成(之前的太宗、世祖两朝册立皇后都从蒙古科尔沁部落中遴选)。虽然康熙和赫舍里是家族性的联姻,但康熙对此非常重视。他俩婚礼的流程大部分都是按照汉族的传统,比如说纳彩,纳彩也就是现在的聘礼,在订婚之日把礼品送到新娘家,那时的重要礼品是马匹和马鞍。准备好这些后,在结婚前,会叫钦天监算好良辰吉日,之后康熙皇帝会派公主、摄政大臣的夫人、内侍和侍卫等一大群人把礼品送到赫舍里家。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朝服像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远远不止,还要奉上十多匹装备齐全的精良好马、数百件盔甲还有上好的绫罗绸缎和奇珍异宝。这些东西送上门后,赫舍里家里所有的男性和女性都要出门迎礼。全家人要分两排站在院门两边,向南方叩头,感谢皇上的恩赐。

1665年(康熙四天)九月初七,到了两人大婚前夜,康熙派遣朝中大臣到太庙祭奠,告知天下和祖宗。同一天还要进行大征礼,也就是俗称的纳聘礼。聘礼可是大手笔,不仅有黄金、白银、金茶罐、银茶罐、银箱等、还有上好锦缎、马鞍、上等好马这些不计其数的珍宝。收了这些聘礼后,同样以赫舍里家父母亲属向北行三跪九叩大礼,谢恩后结束。

康熙四年七月,册为皇后。十三年五月丙寅,生皇二子允礽,即於是日崩,年二十二。谥曰仁孝皇后。二十年,葬孝东陵之东,即景陵也。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朝服像

这些复杂的环节弄完后,到了大婚这天,也就是九月初八,紫禁城迎来了第三次皇上帝后的隆重婚礼,所有王公大臣,宫女太监都要低头相迎,在大殿中看康熙给赫舍里戴上后冠和发放皇后册宝,这样载入史册的世纪婚礼,还不能体现康熙对赫舍里的重视与爱吗?

二、赫舍里死后康熙为她多项破例,不惜得罪外国使臣

1674年(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赫舍里皇后在生第二个儿子时,猝死在坤宁宫,康熙为了多看她一眼,打破了多年的祖制礼法,硬是把赫舍里的棺椁停放在自己所住的乾清宫里,陪了他一宿。清朝官方文献《皇朝文献通考》也有记载,赫舍里皇后死后,康熙皇帝把她的梓宫(棺椁)放在乾清宫,同时在乾清宫门外的右边设宴席,邀请大臣们来赴宴。也就是说赫舍里是大清朝史书上第一也是唯一一个可以把棺椁停放在乾清宫的皇后。

根据历史记载,康熙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去巩华城见赫舍里皇后共34次,1675年(康熙十四年)共去24次,1676年(康熙十五年)共去15次,就连他册封新皇后以后,他也是先去吊唁赫舍里,在那里彻夜相守,不肯离去。

康熙帝剧照

康熙为发妻的破例远不止如此,不仅赐给其“仁孝”的至高谥号(雍正年间因“仁孝”与康熙谥号冲突,为避讳改为“孝诚”),而且在1681年(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康熙破例将赫舍里氏葬入自己尚未完全建好的万年吉地地宫之中。按照在此之前的丧葬规制,皇后不论在皇帝去世前后而亡,都应当同时或者晚于皇帝葬入帝陵地宫,康熙如此突破,足以见得对发妻感情至深。

再有,朝鲜使臣赶路千里来面见康熙皇帝,康熙在赫舍里皇后的灵柩梓宫前留下来陪伴皇后,说什么也不愿召见朝鲜使臣。朝鲜使臣很不高兴,回去后向他的朝鲜国王报告说:清皇玄烨不恤国事每往哭沙河宫殡后之所你说说一个一国之君,竟然为了自己已亡故的皇后不把别国使臣放在眼里,可见她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不可撼动,重要之至!

三、爱屋及乌,宠爱赫舍里的儿子

理密亲王允礽,圣祖第二子。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乙丑,圣祖以太皇太后、皇太后命立为皇太子。

赫舍里一辈子共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承祜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后来她拼了命生下第二个儿子胤礽。对于这个用赫舍里生命换来的宝贝儿子,康熙对他非常宠溺。

胤礽剧照

祖制规定,若皇帝还在世就不能公开预立太子,可康熙力排众议,说服自己的祖母和嫡母,坚决把年仅两岁的胤礽早早预立为皇太子,并按照皇太子的规格培养,把他当成自己的接班人看待。虽然赫舍里死了,可康熙的爱还延续到了他俩儿子身上,所谓爱屋及乌也不过如此。

史海君说:

赫舍里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与他做了十年夫妻。虽然她本人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建树,但从康熙对她的依赖来看,她对康熙产生的影响很大。

康熙帝画像

祭文中称她“德符厚载,既表范于六宫”,康熙帝在位时,称她为“贤后”。这位贤内助影响了康熙帝十年,她对康熙帝的辅佐,可以说对之后整个王朝的发展,尤其是之后康乾盛世的出现都奉献了一份力量。如此贤惠又能干的女人,康熙如何能不深爱呢?

参考资料:

《清皇室四谱》

《陵寝易知》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圣祖仁皇帝实录》、《世宗宪皇帝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圣祖本纪》、《清史稿.世宗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