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支配的中国人,正面临最冷酷的剥削

算法支配的中国人,正面临最冷酷的剥削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人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各类应用平台,无论是购物、就餐、办公、旅游等方方面面的场景,或是想要提升自我认知,了解外界信息等行为方式,几乎都可以满足,真正完成了'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的梦想。

但这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互联网信息传播帮助我们的大脑极大提升获取信息效率的同时,也让人脑无时不刻被包围在'信息茧房'里,尤其是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出现,随时在记录我们的阅读行为,计算我们的喜好,似乎比我们自己还要懂我们的心。那么,到底是我们支配了互联网信息?还是我们被'算法'所支配呢?

那就要先明白什么是算法?

众所周知,计算机本质是能模拟人脑思维的电路,而算法是为解决特定的离散问题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通俗来讲就是计算或者解决问题的步骤,比如我们想吃什么特定的料理,但又不懂怎么做,就只能找一本食谱,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吃到美味佳肴。

那算法就像是食谱上的步骤,不过它是用数学方式来描述,比如将随意排列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寻找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最短途径等等。当然,算法必须以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描述,用于编写程序过程中,到哪里维持是算法,从哪里开始是程序,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就算使用同一个算法编程语言不同,写出来的程序也不同,即便使用相同的编程语言写程序的人不同,那么写出来的程序也是不同的。

比如搜索功能就是由算法提供支持的,实际上那是基于许多其他算法之上的数十种算法的算法,所有算法都解决了较大问题的特定值问题,并在单个进程和程序中协同工作,以返回查询的搜索结果。

虽然,'算法'这个术语已经被人们广泛滥用,但仍然掩盖不了它们的强大和重要性,可以说是人类技术最重大的一次革命,如今每个人手上最便宜的智能手机都比早期计算机时代的任何东西都要强大,这一切几乎都是由算法推动完成的。

算法即人性

互联网可以快速崛起和发展,当然也离不开算法的功劳。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其实是人连接人,于是就有了微信、脸书等不同功能的社交工具,连接了商品,就有了淘宝、亚马逊等购物平台,连接了服务,就有了美团、滴滴等形式各样的生活服务平台,所以说,只要解决了连接的问题,那所有的问题都会释放出连接的红利,看到其中商机的人,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其背后的本质上,还是由算法工程师来推动,比如在人工智能分发内容这一块,就是一个集体智慧的成果,通过算法工程师的工作和思想,然后对机器进行训练,最终识别人性,把内容分发给想要的人,让人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以推荐算法为例,除了咨询服务以外,人们还会收到商品、美食、音乐等各类不同的兴趣推荐,让每个人置身于'整个世界都在围绕自己而转'的错觉,仿佛最了解自己的不是家人,而是手机各种程序,从而成为重度手机依赖者,越来越难以离开手机,人也变得越来越懒惰和贪婪。

从传播角度来看,几乎人们所有的行为以及心理,都在推荐算法的'包围'之中,每个人潜意识都会更倾向于接触与自己观念相近的信息,回避那些与自己观念相左的信息,绝大多数情况下,多种算法会经过组合和优化,把那些你喜欢的信息呈现在每个人面前,这其实在无形中就交出了自己的信息选择权。

任由那些推荐算法制造的片面信息迎面而来,那些比较全面、客观、中立的信息会消失不见,极大影响了人们对于真正事实的探究,甚至会因此做出错误的决定。尤其是在我国当下,对于流量和用户时间的争夺异常激烈,某种意义上来说,推荐算法已经成为垃圾信息的引擎,每天都在'谋杀'数以亿计人的时间。

商业文化盛行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以及花费的时间在哪里,那么就一定可以产生经济利益。只要人们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参与,浏览、购买、点赞、评论等这些行为,就会留下自己的'足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许多创作者或者是参与者也会留下注册信息,而这些用户信息最终形成了数据。

数据是一种资源。严格来说,是用户的一项私人资源数据,其所用权应该归私人所有,但是现在却留存大型平台的中心化数据库,并被他们开发以及利用起来,在无形中已经成为了平台的牟利工具,而用户的所用权被无情剥夺。

许多科技平台公司往往在不告知用户的前提下,采集占有并使用数据,最后竟然成为了他们的一项关键权利,并且利用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后,表面上看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同时也会无端制造一些垃圾信息,引起用户的反感。

算法即剥削

那些科技平台公司在积累和拥有了大量用户数据后,还会用算法来剥削行业人员。比如外卖骑手,几乎无时无刻都被平台的强盗算法锁定,一直困在系统里无法脱身,为了生活收入,不得不一次次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从平台方来说,算法无疑是最好的技术革命,通过实时收集海量的配送数据,然后用人工智能算法通过深度学习,优化配套来压缩时间,从而提升配送效率,满足服务用户需求才是最主要的,某种意义上,也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

但是对于外卖骑手来说,由于系统算法规划的时间是最短的,但是不会考虑路况,堵车、红灯等意外情况,自己每天的收入又取决于接单量、准时率、差评率等工作指标,只能把效率摆在第一位,随着配送里程增加,配送时间却并没有相应增加,这就导致外卖骑手们只好拿生命派单。

为了与时间赛跑,为了准时送达以及工作收入,骑手们只能一次次不顾生命安全,不断超速逆行,如入无人之际。这导致骑手的交通事故率上升,在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的数据显示,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一名外卖骑手伤亡,这是一个令人震惊又伤感的事实。

曾经有一篇写关于外卖骑手的文章,一度让社会舆论非常同情骑手,许多人都开始批判平台冷酷的算法,以及资本家们对生命的漠视。但是除了道德批判,好像也做不了什么,这个缺乏话语权的群体其实亟需社会的关注。

有人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评论,平台的算法不计偶然性,计算出来的都是最理想的极限时间,却明显忽略了实际送餐情况中,必然会遇到的诸多偶然因素,比如电梯拥挤、雨天堵车、电动车故障等,完全是不人道的做法。

有人资本逐利的角度出发,认为平台把外卖员变成了系统算法的编号,上班发生事故还要自己负责,连最后一丝劳资关系的温存都剥夺了,连基本的社会保障都不做,最后还丢给社会负责,收益却留给平台自己,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有人从社会就业的角度出发,批评企业虽然通过新的商业模式,让整个社会有了几百万个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在数千亿美元的公司价值上,却不让外卖员们从其中得不到除了收益以外,任何有用的福利以及公司红利,这其实是极其自私的伪善行为。

因此,大家都呼吁企业平台应该重视外卖骑手们的生存环境以及福利待遇,同时也希望国家可以出台更具体详细的政策法规,来监督和规范这些企业的行为,尤其是要求企业更加重视骑手交通事故风险,并给予更多保护。

但是,没想到平台公司立即把这话题引向消费者,同时在软件上也推出了愿意等待的新系统功能,言外之意是消费者是导致这种现象的背后推手,随着这个话题的热度退却,骑手们每天与死神赛跑的状况并未取得改变。

理论上来说,企业平台利用算法可以优化配送,这不仅提升了工作和经济效率,还为骑手们节省了不必要的路程,技术的进步也有利于消费者,应该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但总感觉哪里不对,一时又说不上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算法可以支配棋手,也可以支配我们每一个人

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或者听过'大数据杀熟'的案例,有些人甚至自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这其实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算法可以支配棋手的行为,也同样可以支配我们每一个人,就是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格歧视和消费者剩余。

在大数据时代,平台可能滥用大数据的支配优势,对市场进行差异化的定价行为。比如某电商平台上,同样一件商品,老用户和新用户客户端上所显示的价格就完全不同,甚至有些平台会设置会员后面还有'会员',让消费者不但没有得到优惠,反而比新用户付出更多的费用,进行针对性的定价歧视,从而获得不同的差别定价的垄断利润。

因为企业掌握了每一个买家的信息,同时也对每一个买家都索取了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进而赚取了所有买家的全部消费者信誉,无论是日常出行或是生活费用支出随时都在企业的算计之内,无形中早已被算法所支配。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自由经济市场的结果,企业也要生存,没有利润怎么在市场中竞争获胜呢?一个人认为做外卖骑手不划算,可以去工厂上班。消费者觉得被服务平台商家攫取财富,可以不用,并没有强迫,这完全是出于自愿行为。

但是,真实的逻辑其实是这样的,工厂同样可以利用算法支配工人的时间和效率,比如'流水线时代'的到来,如果企业发现工人的动作越来越娴熟,还有剩余时间可以榨取,便会提高流水线的速度,以及提出更高的产能。

那些流水线的工人认为不合理,最后选择辞职,大家都一窝蜂跑去送外卖,最后还是被算法压榨,逃不出也躲不掉算法的控制之中,工人和骑手的收入被压低,其实在理论上也会拉动整个劳工市场的工资水平,甚至还可能对其他行业构成不不正当竞争,这其实是整个社会体系基本运行的分配机制。

而最终受益的那一方永远是掌握数据算法资源的企业,利用自己的信息垄断优势,在整个社会市场上占据支配的主动权,而劳动者和消费者却没有任何议价能力。

这看似一种正常合理的自由交易行为,表面上促进了技术进步及效率提升,但是在自由市场上,却可以认为是一种垄断行为,例如那些企业平台掌控的私人数据,一方面可以采取价格歧视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榨取消费者剩余,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算法榨取生产者的劳动剩余,可以说社会财富都逐渐向他们靠拢。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其实,只要比较中国与美国的互联网形态,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不同,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就是那些我们眼里的'巨头'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在零售、医疗消费、金融网络支出,商业服务等终端领域进行扩张,却极少在算法基础领域进行深耕和钻研。

而谷歌、微软、苹果等美国互联网公司却往往拥有基础核心技术,因为一味在终端消费领域扩张的话,在美国会被立即认为是垄断市场的行为,不但要承受巨额罚款,甚至会因此吊销上市许可。

当然,也不可否认中国互联网巨头,目前在大数据、云计算及算法领域都投入巨大成本,也因此获得了巨大资本红利,但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关于大数据、云计算概念的终端消费公司上市套现,搞得国内市场只是一片虚假繁荣景象。

这也给我国互联网生态造成了许多问题,我们的生活被算法支配,根本无法挣脱,而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人才和资本都无法进入。那些企业平台攫取了全社会的交易剩余,也同时也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现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