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感才能通:真正的艺术是在朋友之间进行的日常书写
劳动节,东镇马超写了一张《劳动节帖》发在朋友圈:
缘起是我去年给他的文章《放笔直书》写过一篇评论《日常书写作为日常生活批判的工夫》(点击蓝色链接打开),这是他以日常书写的形式给我的答复。我看到之后,也给他写了一个回帖,发在朋友圈和“笔墨修身”微信群(拍得不好,有点上小下大,比例失真):
然后,我又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发出倡议:各位朋友,我有一个游戏倡议啊,不知大家有没有兴趣,一起来玩:以后在群里发言啊,大家尽量用毛笔写成帖子,拍照发上来,成为真正的“发帖”。从BBS时代以来,网络上惯称发言为“发帖”,这个习惯其实来自遥远的古代。至少从王羲之时代以来,就形成了这个习惯。我们何不把这些“帖子”付诸笔墨,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帖子?
前不久与燕凯一起参加央视书画频道的“仰山雅集·名家书札展”(惭愧,忝列“名家”,最多只能算“冥家”),就曾相约手写通信。虽然不用贴邮票,仅需拍照和微信互传,但也可以是真实的尺牍交流。这是回来后给燕凯的信(还在等他回复),以及给鹿芸薇的信和她的回复:
为什么要以通信或往还帖子的形式来进行日常书写的实践?这次在央视“仰山雅集”期间,我与燕凯曾有一次长谈,其中这一段谈到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一听:
上面的谈话录音中,刚开始说到的那位朋友是指何乏笔。因为前面没有录进来,所以听众朋友可能不知所云。下面这个视频记录了我与何乏笔去年夏天在法兰克福郊区森林的一次谈话,主题是“古典与自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