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当之无愧的“国饮”,中国人,莫不饮茶。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文化、礼仪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内涵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包括茶道、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书、茶艺等,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必不可少。当游客来访,选用最适合客人的口味和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茶杯、壶中的茶水流量。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古人制茶,手工采摘挑选茶叶后,用最原始的柴火古法烘焙,将一片片茶叶,摆放在烘焙簸箕上,底下的烤炉,几分钟就要加一次柴。慢工出细活,制茶的工序耗时较长,连续烘烤12小时后才能完工,而从低温杀青到高温杀菌,累计需要48小时。用柴火慢慢烤出来的茶叶,形态很漂亮,经久耐泡,香气保留完整,入口清甜,让人欢喜。
茶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上古时期,传说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唐代,茶叶从药用变成了饮品,从朝臣到百姓,无不以饮茶为乐。唐代茶业昌盛,出现茶馆、茶宴、茶会,形成了客来敬茶的习俗。1200年前,陆羽将自己毕生饮茶的经验心得写成一本书《茶经》。此书一出,轰动全唐。从此以后,中国人家家饮茶,陆羽被尊崇为“茶圣”。
宋朝,流行品茶、斗茶、贡茶和赐茶等。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归来倦卧呼童子,旋煮山泉沦建茶;酒旗滴雨村场晚,茶灶炊烟野寺秋。
明朝,中国茶叶漂洋过海,饮茶之风迅速传遍欧洲大陆,茶被当地贵族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
清代宫廷中,喜欢以盖碗为饮茶之器。盖碗泡茶便于端接和品饮,这种方法从宫廷上层社会传到民间,一直延续至今。
饮茶是一件非常雅致的事情,历代文人都喜欢用茶来标榜自己的风骨,甚至将喝茶视为比吃饭还重要的事情。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茶都格外偏爱,喜欢饮茶,也喜欢为茶做诗词。
《茶诗》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咏贡茶》
-- 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
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
已产灵芝又产茶。
《蓝素轩遗茶谢之》
-- 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
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
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
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
煮烹仙掌露华香。
名人们留下的茶诗,将饮茶的心境融入诗词之中,令人心驰神往。一杯好茶,有温度,有味道,有香气,喝起来毫无负担,随时随地,想喝就喝。
在安静的地方,给自己泡上一杯清茶,闻着淡淡的茶香,香气环绕在唇齿之间,疲惫也随着茶叶的清香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