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让孩子有出息,就要让他尽早完成社会化

培养一个有出息、有成就的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梦想。但对于如何培养,就见仁见智了。

使一些父母困惑的是:孩子学生时代表现很优秀,但一踏入社会就原形毕露,“优秀”的知识用不上,“优秀”的人格展现不出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展现“优秀”的素质。

这就是很多父母培育孩子时普遍忽视的问题:不重视孩子的社会化训练,造成社会适应不良。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社会实践锻炼。社会化有四个维度,父母可以作为参照,并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矫正。

一、良好社会化。对社会有正确的认知,能做到内方外圆。遇到问题有态度,有原则,敢坚持,会变通,既能较好解决问题,又不致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遇事有思路,表达讲方式,处事有手段,受挫能总结,得意不忘形。这是最好的社会化。

二、社会化不足。对社会有大概正确的认知,内方外也方。观察处理问题和人际关系不全面,不灵活,不能判断主流和支流,拿捏不准一般和特殊,分辨不清事理和人情,处理问题生硬而僵化,不注意体察人情和心理,说话凭个人不正确的认知和片面的经验及感受,容易情绪化,时常得罪人,好心办坏事。

三、反社会化。对社会的认知基本错误,既不能方,也不会圆。自我中心,漠视规则,或者富于攻击性,或者内心过度封闭,与社会脱节,与现实隔离,无正常社交,无常态思维,说话办事不顾及别人感受,以习惯性的轻狂、外表凶悍、消极退缩,掩盖内心的孤独感、无力感。

四、过度社会化。对社会的认知过分偏向消极落后方面,内圆外也圆。大事不讲原则,小事过分圆滑,为人油腔滑调,办事不讲诚信,表面一团和气,内心缺乏刚性,热心当个老好人八面玲珑,内心经常纠结和无奈。自认为混得开、会做人,但格局狭小、心态阴暗,不阳光,不大气。

父母要经常有意识地带孩子参与进行社会活动,让他学会把书本知识用于观察社会、洞察人心、操练技能,教孩子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鼓励孩子对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发表看法,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锻炼。这样,就能使孩子尽早完成社会化进程,为他将来到社会打拼奠定坚实的认识和心理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