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坑的建筑结构和形式
【秦俑百问微讲堂】秦俑坑的建筑结构和形式陕西学习平台2020-12-31订阅
秦俑坑建筑结构。参观秦兵马俑坑的时候,各位是否很想知道兵马俑坑当年初建成时的建筑形式和结构?下面带您一起领略考古专家描述的秦俑坑建筑图景。秦兵马俑坑是一组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通俗点说,当年的秦俑坑相当于埋在地下、由多间长长的甬道式房间构成的“地下陈列室”。俑坑的构筑方式比较复杂,具体是:先根据俑坑的形制和大小开挖土圹,土圹深约4.5—6米。土圹之中每隔一定的距离,预留宽约2米的土隔墙,由此将大面积的土圹隔成一条条宽约3.2米的过洞。为了方便出土和人员出入以及方便向坑下运送砖块、木材等建筑材料和陶俑陶马,土圹的四面均开挖有斜坡门道。由于俑坑的形制和大小不同,三座俑坑斜坡门道的数量及长度也不相同。如一号坑面积最大,所以东西南北各有5条门道,东西两端的斜坡门道较长,南北两侧的斜坡门道较短。三号坑面积很小,所以只有东面留有一条斜坡门道。土圹中过洞的底部,局部用填土找平,之后再用青砖墁铺,由此建成砖铺地面。为了搭建坑顶,又在坑中构建起类似矿井支架的柱梁架构。柱梁架构的立柱以隔墙和土圹四壁为依托,紧靠墙壁树立,相互间距大多数为1.75米。为了防止立柱移位,还在立柱下端的坑底埋有稳定柱脚的“地栿木”,地栿木与柱脚之间以榫卯契合方式固定。立柱的顶端用纵向(即顺着隔墙走向)的梁木连接,梁木为经过加工的粗大枋木,高度与隔墙顶部平齐。柱梁架构与隔墙及坑壁形成合力,一起承载坑顶棚木及填土的重压。坑下的承重支撑体构建完成后,下一步是搭建俑坑的顶棚。顶棚由棚木、芦席、胶泥土和填土层构成,其构筑方法是:在过洞之间的隔墙及柱梁架构之上密排棚木,棚木直径为30—40厘米;棚木上覆盖一层芦席,席上覆盖一层厚10—30厘米的胶泥土。搭建坑顶棚木之后,俑坑的内部空间高度为3.2米。再把陶俑、陶马、战车放进俑坑后,将俑坑周围的门用立木封堵,门道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封闭式的地下军事营垒。最后一步是用黄土对俑坑进行填埋覆盖,黄土覆盖的厚度2—3米不等。有考古专家认为,建成后的俑坑顶部可能高出地面之上。俑坑建筑在许多方面与古代房屋建筑相似,如以墙体和柱梁作支撑、用青砖铺地、用棚木和芦席作坑顶等。而秦始皇陵园的多数陪葬坑,坑内都采用椁箱式结构,犹如在坑中建构起一个大型木椁。明显不同、各具特色的两种建筑模式同时使用在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中,其意义还有待考古专家给出合理的答案。作者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