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守宫砂”是啥玩意?科学依据存疑,精神洗脑倒是存在
记得小时候看古装电视剧,经常有这样的情节,某姑娘为了证明自身的清白,长袖一挽,露出手臂上一颗红色的痣,周围的人就都知道她冰清玉洁了,因为守宫砂还在。
那时半懂不懂的,感觉这事儿太过玄妙,对守宫砂十分好奇。后来才知道,这根本就没啥科学依据,只是一种把妻子作为丈夫私有财产的反映。
那么,守宫砂究竟是种什么东西呢?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判断女子是否守贞的方法之一,并非先天生就,而是后天长成。
“守宫”二字,最早出现于《尔雅》中,指的就是字面意思,不需要过多解释。因壁虎这种小生物的活动空间通常在屋壁内,就有人强行赋予它安守宫室的象征,赞扬其安分守己的美德。
显然,这种所谓的“美德”只适用于女子。
而“守宫砂”,是指以朱砂喂养壁虎,待其长大后经过一番捣治加工,也许还会加点其它材料,使之变成粉末或液体,点在女性的手臂上,可始终不掉,但一有房事则自行脱落。
为啥点在手臂而不是更私密的地方呢?因为方便验看。
男性可能觉得这没什么,但广大受过现代教育的女性同胞一定会感到心里有某种不适。的确,这和买牲畜时检验牙口、蹄子什么的区别不大,是对女性极大的控制和侮辱,和西方的贞洁锁一个意思。
可守宫砂真的管用吗?
当然不管用,这就是个流传已久的骗局。
壁虎的食物一般是比自身小的活体昆虫,例如蚊子、苍蝇、蟋蟀、蟑螂等等。如果作为宠物来养,食物广一点,还可以喂食面包虫、黄粉虫、蚂蚁、蜘蛛、飞蛾、螳螂等等,全是动物。
可朱砂是什么?是硫化汞矿物,炼汞最主要的矿物原料,还能用来制作红色颜料,皇帝的“朱笔御批”,用的就是朱砂。
也就是说,朱砂根本不在壁虎的食谱上,它不吃这玩意儿,朱砂中也没有可供壁虎生长的养分。
就算古人饲养技术高超,硬是让壁虎改变饮食结构,健康活泼的长大了,用壁虎制作出的守宫砂也和女性的贞洁没有半点关系。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要知道,守宫砂的理论原理,是壁虎喜欢呆在室内。但要是以此推断点了守宫砂的少女也有了壁虎的习性,爱在室内不爱出门,甚至进一步推理出一旦与人有染,身上的守宫砂就会脱落?那可就太可笑了。
小小壁虎、加点朱砂,就能记录女性的身体变化?不可能,医疗技术已经很发达的现代,都还没发明出这种神药,也不需要。
说白了,守宫砂只是给女性施加一层精神方面的枷锁。暗示她,你已经被打上印记了,一定要为你未来的主人守好贞洁,否则就是不容于世的罪过。难以想象,古代有多少女性受过守宫砂的摧残。
不只现代人认识到守宫砂的荒谬,隋唐时期的医生也认识到了,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本草》已对守宫砂的科学性提出质疑。
可因为这种压迫女性的方式简单有效,文人士子们极为推崇,守宫砂就这么一直传了下来。尤其礼教渐严的宋明两朝,守宫砂市场很大。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想问,最初到底是谁闲得没事干,搞出了守宫砂?这么说吧,和很多发明创造一样,是由方士琢磨出来的。有学者认为,和秦始皇也有关。
先秦时期,民风十分奔放,未婚先孕、婚后出轨、寡妇再嫁都很正常,这也造成了很尴尬的状况,很多孩子生父不明。于是,为了保证自家子嗣血统的纯洁,有权势的贵族、士大夫、上层人士逐渐对女性的贞洁有了要求,女性一步步被管控在自家房内。
到了秦始皇时期,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贞洁要求更为严格,秦始皇明令禁止淫佚、奖励贞洁。例如,大力表彰为夫守节的巴寡妇清,可不是对巴清有什么想法,而是要将她树立为天下女子贞洁之表率。
秦始皇如此看重这个问题,是因为他有赵姬这样的母亲,跟嫪毐偷情偷得天下皆知,私生子都生了两个,最后闹出了政变的动荡,竟然还妄想用私生子取代他。
他再强悍,也有过少年时光,可惜被生母的所作所为伤透了心,连带着对所有女子都产生警惕和轻视。不立王后、皇后,估计就是因为这种心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秦始皇希望女子保持贞洁,围绕在他身边的方术们便投其所好,制作出了守宫砂,以此监视、检验女性。
其实从朱砂这里,也能看出这守宫砂和方士脱不了干系,方士炼丹,可不正要用到朱砂?据说这也方便了他们检验童男童女。
总之,守宫砂能不能制成还是个问题,就算制成也不管用,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进行了否定,说“大抵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