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士人好情怀——《论语》悟读【462】

人生修养何处去,最是士人好情怀。

《论语》第十九篇第一章:

【原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

子张说:“一个士,见危难能授命,不爱其身;见有得能思及义,不妄取;临祭能思敬,临丧能思哀,那也算可以了。”

【悟读】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此为南宋大儒朱熹于庐山白鹿洞书院题下的一副对联。上联以日月喻为天地两只眼,时刻注视着人们的视听言动,劝人顺天理去人欲,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下联强调读书可以使人成圣致贤

本章系子张之言,亦平日所闻于夫子。致命犹授命,见危授命见《宪问》篇;见得思义见《季氏》篇;祭思敬丧思哀之义,见《八佾》篇。

士人,古之读书人,亦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之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也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士人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文以载道”是士大夫精神的集中体现。

秦汉以后,儒家逐渐成为文化正统。士人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以儒家价值观作为为人处世之准则,他们以“出仕”作为实现自身理想之最重要途径,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人生理想,在注重个人修养中所展现的雅致情趣、生活方式、审美态度和哲学思想,统称为士人情怀

本章强调对于一个士而言,有三件事不可不为:

其一,遇有国家大危之时,不以己身为念,勇于赴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其二,遇有所得,须考虑于义是否应得;其三,祭祀之时须严肃恭敬,居丧之时须悲痛哀伤。前两点强调的处世之大义,第三点强调为人之礼仪。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人们总是喜欢寄情于春,对于人生,士人情怀也是一种美好的寄予。

(0)

相关推荐

  • 谁的人生不论语

    关于儒释道三家,国学大师南怀瑾曾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给我们提供必备的物质和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而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济世救人. 与此同时, ...

  • 寻常小事见情怀——《论语》悟读【175】

    点滴善行蕴精神,寻常小事见情怀. <论语>第七篇第三十一章: [原文]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复,再)之,而后和之. [译文]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又 ...

  • 万千思维输中庸——《论语》悟读【340】

    塑脊梁中不偏,立德行庸不易.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卫国的大夫)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 ...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

  • 诚意胜智千百倍——《论语》悟读【341】

    以诚立笔走龙蛇,凭信争气冲霄汉.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地名,武仲封邑)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yāo,要挟)君,吾不信也." [译文 ...

  • 德才兼备建伟业——《论语》悟读【338】

    德才兼备建伟业,文武双全展宏图.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孟公绰(chuò,鲁国的大夫,为人清心寡欲)为赵魏(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魏氏)老(室老,卿大夫 ...

  • 世道从来非诡道——《论语》悟读【342】

    世道从来非诡道,人心自古是良心.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jué,欺诈)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 ...

  • 人生最难是从容——《论语》悟读【337】

    无言花自香,淡定人从容.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 ...

  • 仁德家邦万代崇——《论语》悟读【343】

    长征气概千秋敬,仁德家邦万代崇.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召忽(公子纠的家臣)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 ...

  • 漫漫红尘人为先——《论语》悟读【336】

    红尘漫漫,为人是先.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章: [原文]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楚国的令尹,名申,字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