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士人好情怀——《论语》悟读【462】
人生修养何处去,最是士人好情怀。
《论语》第十九篇第一章:
【原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
子张说:“一个士,见危难能授命,不爱其身;见有得能思及义,不妄取;临祭能思敬,临丧能思哀,那也算可以了。”
【悟读】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此为南宋大儒朱熹于庐山白鹿洞书院题下的一副对联。上联以日月喻为天地两只眼,时刻注视着人们的视听言动,劝人顺天理去人欲,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下联强调读书可以使人成圣致贤。
本章系子张之言,亦平日所闻于夫子。致命犹授命,见危授命见《宪问》篇;见得思义见《季氏》篇;祭思敬丧思哀之义,见《八佾》篇。
士人,古之读书人,亦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之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也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士人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文以载道”是士大夫精神的集中体现。
秦汉以后,儒家逐渐成为文化正统。士人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以儒家价值观作为为人处世之准则,他们以“出仕”作为实现自身理想之最重要途径,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人生理想,在注重个人修养中所展现的雅致情趣、生活方式、审美态度和哲学思想,统称为士人情怀。
本章强调对于一个士而言,有三件事不可不为:
其一,遇有国家大危之时,不以己身为念,勇于赴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其二,遇有所得,须考虑于义是否应得;其三,祭祀之时须严肃恭敬,居丧之时须悲痛哀伤。前两点强调的处世之大义,第三点强调为人之礼仪。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人们总是喜欢寄情于春,对于人生,士人情怀也是一种美好的寄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