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世遗 | 古建筑的环境经营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福州古厝的影响力与城市发展机遇紧密结合。闽都古建筑是福州历史文化的实证,福州市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喜迎世遗大会,走进闽都文化”系列报道,邀请福州本地专家学者讲述福州故事,传递闽都文化。今起推出第一篇,敬请持续关注。

《古建筑的环境经营》

作者:卢美松

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建筑有比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要求,因此古人重视堪舆学(又称地理学、风水学),实乃古人探索生命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的总结,是古人从天人关系的感悟中所产生的深入思考,不应简单地斥之为迷信或伪科学。

罗哲文先生认为,风水学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体系,它融合地球物理、天文气象、水文地质、生态景观和宇宙生命信息等多种学科于一体,并且汲取哲学、美学、伦理学和宗教、民俗等众多门类的智慧。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其宗旨在于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要求人类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主张人类要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获得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效果。堪舆学不同于民间的“风水术”,那是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主观意识。

风水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以“崇尚和谐”为宗旨。追求自然情怀,认为“人之居处,以大地山河为主”,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应当融为一体。凡动土建筑,皆与风水学有关,所以先人重视对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文、地理等)进行深入考察。我们保护古厝,不仅为保护古建筑,实亦为保护传统的生态环境与生活要素;更进一步,还可以激发人们研究古人对建筑环境选择、建筑格局安排、场所布置,以及为适应自然环境、利用生态要素所作的规划。由此也可探知古人的人生理念与生存智慧。

闽都文化中建筑文化内容十分丰富。闽都古建筑留存至今是福州历史文化的实证,承载了许多名人故事,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福州为什么会有这么丰厚的建筑文化资源,宋人曾巩在《道山亭记》中有过简要的说明:“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一段话说尽福州古厝建造的传统缘由。实际上,闽人对古建筑修造的风水要求是严格而执着的,建筑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要重组成部分。

罗南军 摄

一、风水学在建筑规划中的应用

(一)城市选址规划。古人认为这关系到国家与种族的命运,应体现传统的礼仪观念与天人相应目的。西晋首任晋安郡严守高,创筑郡治子城即敦清堪舆名师为之相地定位。

其中首重“龙脉”所在,注重气势脉络的都邑形胜,即山峦的来龙去脉与城邑凭依。讲究空间布局;注重水源的利用(“河水之弯曲,乃龙气之聚会”)。认为水能聚气,以环抱状为优,因福州城外江流有乌龙、白龙二江环绕,城内密布诸多河流沟浦,以为城市的血脉循环。还要注意城市内外交通的便捷与安全防御的要求。此外,建筑者还考虑传统文化理念中的象征与隐喻,如以人体之四肢与经络穴位作比喻,穴为阴阳交会之枢纽,象征生生不息;内部沟通联络,犹肢体部位与脉络舒展。《易经》曰:“阴阳交合而万物化生。”城市布局要体现人类的生存理念。

古代文化的最高准则,在于实现“天、地、人”三才的统一。故从风水学角度考虑城市的选址,重在确定城市外部环境的安全、稳固,体现内部居住环境的舒适、方便。从总体上看,注意城市空间组织的合理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做到人文与天文、地理的和谐。

福州城市建设规划的出现,有记载的应从西晋首任晋安郡守严高开始。他为创建郡城,传说找了著名堪舆师郭璞,咨询新城的定位、朝向及规模等。相传郭璞为此而作了《迁城记》铭刻于石,其铭曰:“泰康之载,扦插瓯基。四邑牢城,层峦三径。洪许南流,瑞龙地应。其主螺女,现对花峰。千载不杂,世代兴隆。诸邦万古,繁盛仁风。其城形状,如鸾如凤。势气盘拏,遇兵不惊,遇荒不饥,逢灾不染。其甲子满,废而复兴。”这一铭记被称为“近形家言”。是否真是郭璞之言,无从考实,但其记载说明,应是有所咨询而传留下来的城建规划说词。

古人认为,城门以迎山接水为佳。不开东北门(鬼门)。东门应高于西门,所谓青龙砂高于白虎砂;北门楼要高于南门楼,为达藏风聚气之目的。北门为迎气门,接得水,迎生气,门楼要高大,以枕山为便。从美学上看,自北往南利于赏景观风;从高处俯瞰,可以观览全城情势,控御街坊市井。

进而以全城的主要建筑群(衙署、学宫、寺庙、坊巷、民居及官学、书院),自北向南,左右对称布局,构成贯穿全城的中轴线,各种公共建筑也绕轴展开。衙署背靠祖山(主山),面对朝山(案山)形成对景;还有左右连绵之高山为辅倚,以壮城邑之形势。以中轴线控带城市的规模,以城池围护市井的格局,保障城市的安宁。

古人重视水源的利用,规划以水流环抱全城。因为传统文化重水,认为“水善利万物”,是生命的保障,财源的象征,是人才的孕诞者。故须临水建城,或引水入城,以改善城市空间布局,保障生态与生活,体现“环抱有情”的意象。

美丽的西湖风光。叶义斌 摄

(二)村落民居区位选择。中国传统居住方式是聚族而居,故重阳宅经营。清人姚廷銮在《阳宅集成》中称:“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首发,水须环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说明古人对民居、村落住宅选址重在山形水势,也是出于藏风聚气的考虑。选址在背山面水之地:靠山状如交椅,远处面山则势如笔架,主文运;前有溪水如玉带环腰,以进财聚气。在住宅建筑中,确定选址方位的程序是:一看山脉(龙脉),二看水口,三看来水,四看分金。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选择住宅方位与山水的最佳配合。

乡野之间的聚落建筑,包括土楼和大户民居,对左右前后四方位置的甄选,都注意到屏山、案山的来龙去脉,有法度方面的讲究。要求建筑高低错落有致,远近搭配相宜,大小层次分明。房址选择在好山水、多草木、肥土壤、便耕作、善守御、利交往、富光照的地点。从生态环境看,在于选择空间大、视野宽、空气好、生态美、余地足等优越条件,以保证现实生活的优裕、安宁与将来的发展。

陈昊翔 摄

(三)城市庭院建筑布局。富贵人家的宅第建筑更为讲究,他们借助风水学指导,体现“天人合一”思想,表达富于变化的审美价值。大建筑群也以庭院布局为基础,其区别在于规模、用料和精细程度等。

福州传统建筑的庭院布局

(1)围墙院落,以三进或多进排列;

(2)以高墙分割、以走廊联系,形成外闭合而内联通的基本格局;

(3)纵向有中轴线,横向大体左右对称,厅堂居中,主建筑在主轴线上,以“前公后私”“前下后上”为原则,主次分明,次序井然;

(4)以天井(庭院)解决通风、采光、排水、交通等需要;

(5)以檐廊、走廊形成屋内交通,与自然和谐;

(6)重重院落相连接,可分别向纵、横两方向发展,形成若干进或连排跨院形式,以满足不同需要(人员发展和多种使用功能)。这种布局既考虑使用功能,又蕴藏伦理规范、礼仪诉求与文化品位,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味。

坊巷晨曦。吴伯锋 摄

二、风水学对古建筑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对古代建筑影响甚大。如“周易”的象数之说,对建筑设计就有明显影响,按“阳数设计”,形成阳数等差,用哲理数字进行奇巧构思。把阳的手法与阴的设计(内涵)结合起来,形成数字排列,反映人们的自然审美规则,包含某种哲学寓意;数据反映阴阳变化,形成逻辑规律,体现主体美感。《黄帝宅经》称:“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居宅设计体现阴阳的变化与结合,可以对应社会伦理道德,体现并规范家族中的人伦关系。

五行学说影响古代建筑,在于土木是千年不变的主要建筑材料。土木均由有机物体构成,用做建材符合“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相应的理念,有利于营造者们追求的“养生环境”。建筑木构架按照动静结合的原理,以榫卯连接紧固,可以韧性应对突发震动,可以抵御灾害,避免伤害。

古人主张的形势说,在理论和实际上也影响古代建筑构造。风水学立足于整体和宏观,强调建筑之“点”与“面”的关系。旨在让人“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从大环境看,“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体现建筑物所在环境的大格局与建筑物个体小格局之间的关系。“而形住于内,势笼于外;形得就势,势得就形”,具体指明有形之屋与无形之势(环境的格局与气势)的关系。形指近的、小的、个体的、局部的、细节的空间构成;势指远的、大的、群体的、无形的空间构成,即“远为势,近为形;势言其大者,形言其小者。”也即所谓宏观与微观的关系,虚空与实在的关系,这种抽象关系似乎存在某种神秘感,但又是可以述说和感受到的。这就是传统文化中虚实结合、形气相辅的哲学思维。

上下杭。陈奇 摄

古人云:“驻远势以环形”,“形乘势来”“形以势得”。从房屋构造上达到形与势的统一,配合密切,获得远视上“宜人得体”的空间艺术效果。建筑形与势的互动关系,不仅形成人的审美愉悦,而且体现人身的舒适感受,不致显得过于疏远空旷,使得建筑在近景、中景、远景不同层次的空间中,构成有机的统一,体现严密的科学性。

(二)传统伦理学说对古建筑格局影响。运用房屋造形与环境景观(气场)的协调关系,适应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要求,如地形、地貌、山川、植被等通过空间组合,形成在体量、尺度、造型及质地肌理(大小、高低、远近、主从、虚实、阴阳、动静)等的变化,使人产生某种视觉感受,引起审美愉悦,达到艺术完善的效果。

古建筑中的伦理学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表现在建筑格局的安排上。以福州省城古宅院为例,外观并不奢华,没有显山露水,但内部结构、布局十分严谨,井然有序。以中轴线为基准,前后延伸,左右展开。前厅会客或供婚丧喜庆、岁时节令、聚会典礼之用。左右两厢房按尊卑、昭穆分别安排家人居住。尊长者居后院邸,内眷居阃内或阁楼上。按照左昭右穆原则,长幼有序分配。下人或居披榭,或住附属建筑中,有的还另设巷道出入,以免惊扰主人、长者。另有书房、藏书楼阁或房屋,设有家塾或书斋。旁有花厅、园林、戏台、池沼、假山、雪洞,以为主人享客、聚会、校文之所。后厅还有祖宗神位或供奉佛、菩萨的龛位。凡此均体现传统文化中的尊卑等次,伦理次序,是家庭(或家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这是在家庭的有限空间中,秩序井然地体现传统伦理制度。

中国家国一体理念,正是在儒家倡导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规范中养成。从家庭的建筑环境到生活环境,无处不在地表现出尊卑、长幼的次序,养成文明礼貌的举止;同时,通过文化的教化,进一步培养起“仁义礼智信”的“五常”道德,以及“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的“八德”信条,进一步从思想意识上塑造封建社会完美的人格典型。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教养,结合着长久的传统建筑经营,都在固化人们的心理。

张培奋 摄

看来闽都古建筑是深受我国传统风水学的影响,因此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区位朝向、趋吉避煞、防虞减灾等方面都有细密周全的考虑。这对抗灾避险能力尚弱的传统社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对其中的封建迷信与无稽之说也需要加以剔除与排斥的。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认识、解读传统建筑中的传统理念与文化意涵,作为对历史的部分认识。由于社会发展,历史沧桑,许多束缚人们心智与个性的传统都已打破,都已更新改造。但我们仍然要了解历史,认识传统,以便找准前行的方向,不忘所自来,不迷所欲往。

发送“招聘”

获取最新招聘信息

(0)

相关推荐

  • 对待建筑,要让它延年益寿,不要返老还童

    「研究古代建筑,是要把里头的精华汲取出来, 为建造出具有中国文化味道的现代建筑服务的.」 王南 / 2021.2.20 / 福州麒麟书局 古建筑淌过时间长河,承载了不同历史时期与地域的人文特色,碧瓦朱 ...

  • 遇见世遗 | 光影摇曳的三坊七巷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 ...

  • 旧事新说 |华林路上华林寺

    旧事新说-No.128 华林路上华林寺 文图 |  朱婷 裴质斌 " 一门之隔,华林路上车水马龙,华林寺内落叶有声. 全国各地有不少华林寺,可是位于华林路上的华林寺或仅此一处. " ...

  • 不是所有人,都有运气遇到这样的项目!

    ● ● ● ● ● ● 上一次去福州考察市场,还是2016年,那年政策还没颁布,福州的市场火的一塌糊涂,为了看看闽商在自己老家做的项目到底如何,在奥体板块.东二环.鼓岭等区域看了很多开发商的地产项目, ...

  • 福州古代廊桥系列之一

    拍照的人简介 刘九,90后,农民,游客,无头衔.无认证.无修图的福州古建筑纪实摄影人,带着普通设备游历福州的山山水水,用最真的手法,记录古人杰作,和大自然的美好瞬间. 关于廊桥我不多做介绍,有兴趣的朋 ...

  • 一路向海南

    在聚春园驿馆吃完早餐后,出门走走三坊七巷. 清晨的三坊七巷,行人稀少,仿佛还在苏醒中.夜雨后的地面还有些湿润,清新的空气有着凉凉的冬日的味道. 尽管有点寒意,雨后的清晨给人一种清心淡然.周遭经雨水的洗 ...

  • 会 馆 乡 愁

    福州古厝,不拘一格,多姿多彩.历史上,福州有一类很特殊的民居古厝,它既不是道观.寺庙式的宗教场所,也不属于个人或家族的宅院,但其建筑规模气势恢宏,建筑装饰富丽堂皇.它就是福州古厝中的会馆. 会馆建筑, ...

  • 遇见世遗 | 八面飘香福州茶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 ...

  • 遇见世遗|感受千年古镇风情

    千年古镇,魅力嵩口 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文化和自然遗产考察点的嵩口镇,是福州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她位于永泰县西南部,镇区内保留有成片的明清民居建筑,多达一百二十座.古镇内处处布满了木雕.石雕 ...

  • 遇见世遗 | 撼山截水——东张水库建设始末

    来源:<闽都文化>精选本"纪事卷" 作者:何高光 东张水库附近有个大村落,一大片油菜田适逢花开季节,远远望去,鹅黄遍地.盛夏季节,午后的阳光热辣,少有村民外出,水库周边 ...

  • 遇见世遗 | 郑申钟寿山石雕刻作品:以神传情,形神兼备

    圆雕是在雕件上进行立体化创作的一种雕刻技法,圆雕作品可以让观赏者感受到不同角度和侧面的美感,立体性较强.在人物雕刻过程中,运用圆雕技法能够将人物的形神与气韵较为完整地表达出来.雕刻师要在雕件的前.后. ...

  • 遇见世遗 | 赋诗横槊古檀州——连江陈第的军事生涯

    <赋诗横槊古檀州 --连江陈第的军事生涯> 作者:练建安 大雨如注,电闪雷鸣.数十艘木船乘涨潮之际冲向滩涂,跃出一群长刀闪闪的凶徒. 这就是传说中的倭寇,杀人如麻,寸草不留. 滩涂外附近村 ...

  • 遇见世遗 | 立树行事,落花写心

    作者:陈 三 农历二月十九,我走在三坊七巷陈承裘的故居里时,突然想起是日是"观音诞".三月廿九,裴仙爷生日,还有六.九月的观音得道日或什么记不清名目的节日,是大人的节日也是小孩子的 ...

  • 遇见世遗 | 黄榦:朱熹理学第一传人

    <〈福州古厝〉序>中提出:"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承办地,福州立足古厝特色,以"世遗大会"为契机,将 ...

  • 遇见世遗 | 出水青花——“碗礁一号”沉船打捞记

    作者:张振玉 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间,一艘满载景德镇民窑瓷器精品的货船,航行到福州平潭水域五洲群礁时,触礁沉没.数百年来,它被浪击水冲.石撞沙掩,与其他沉没于海底水下的无数残舟断楫一起,默默地倾诉着 ...

  • 遇见世遗 | 陈梦雷的沉浮人生

    <陈梦雷的沉浮人生> 作者:何月苏 陈梦雷(1650-1741)字则震,号省斋,别号天一道人,晚年又号松鹤老人.闽县(今福州市)人,"生而颖悟绝人",12岁中秀才,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