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探访“丝绸之路”的遗产点——《新安汉函谷关》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北距黄河25公里。公元前114年(西汉元鼎三年),由西汉楼船将军“杨仆”将原设在河南省灵宝的秦函谷关移建于此,史称“汉函谷关”。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是一处有内、外城结构的小型城邑。内城平面呈“H”型,东西长约160米,南北宽约110米;外城东墙与南北两侧山上的长墙相连接,以关城为中心,北至黄河,南过洛河,直至宜阳散关纵贯南北60余公里,是一处规模宏大、关塞相连的军事防御系统。其内有长城、要塞、仓库、窑场等军事设施和相关辅助功能,完全控制了峡谷之中的东西交通,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3世纪汉帝国设立在中原地区的防卫都城以及洛阳作为东汉都城时,自丝绸之路东起点西行必经的重要关隘遗存。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现存主要包括东西向坐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以及关墙外向南北两侧延伸的长墙遗迹,关楼遗址东、西两侧发现总长约400米的古代道路遗迹,东侧发现一处建筑基址。

2013年,新安汉函谷关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国的22处遗产点之一,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汉函谷关历为京畿之地,是洛阳西行第一关,东汉时期贵为“洛阳八关”之首,它不仅是丝绸之路东西往来的必经之地,而且对保护两京安全、维护东西人员往来、经商贸易、文化交流的正常进行,也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同时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兴盛。东汉兰台令史李尤在《函谷关赋》中写道:“上罗三关,下列九门,会万国之玉帛,徕百蛮之贡。冠盖纷起云合,车马动而雷奔”,这段生动描写,道出了当时函谷关前车马人员云集,喧嚣繁荣,进行贸易交往的盛景场面。

汉函谷关遗址先后共进行了4次考古调查钻探,确定了汉代函谷关遗址的总体布局:“它是一处内外城结构的小型城邑”。关城内发现二条道路,一条是早期的,在建关时即行废弃;另一条是西汉时期开始出现的,在关城的中部东西贯穿,是唯一的通关道路。

因政治经济需要而建筑的汉函谷关,耸立于丝绸之路,历经数代不废,见证并推动了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时,它精巧的建筑艺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名联石刻、诗赋文章,构成了浓厚的人文景观,共同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的独特文化——汉函谷关文化

函谷关被视为国家安危之屏障,在中国古代,有“关中”“关左”“关陇”等固定称呼,其中的“关”即指函谷关。汉函谷关不仅是政治统治重心的分界线,也代表着当时文化区域的分界线和经济区域的分界线。汉代至唐中期,对过往人员稽查、收税、无符不可通关;另外汉函谷关作为中原地区的古关要塞,其选址、布局及设计和工匠的高超技术,体现出汉代决策者的科学建筑理念和军事观念,对研究汉代建筑和军事制度具有极大的实证意义。汉函谷关数千年来经历炮火破坏、风雨侵蚀,依然屹立在崤函天险上,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古道和石刻

进入新安函谷关景区,过河的左侧是函谷关的古道路,古道路凿山而建,为红砂岩石,石质较硬,东西走向,现存路长约58米,宽2-3米;路面上有长期使用后留下的明显车辙,车辙印迹宽1.2米,深3厘米至12厘米不等,印痕清晰。

石刻题记刻于断壁上,内容有“上元二年十月”及“王“赵”姓氏等,“上元”为唐高宗李治的年号之一,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

过桥后的左侧就是函谷关的关城遗址了。

关城东墙遗址

关城东墙遗址是2012年6月到2013年10月的考古发掘项目,其发现的墙基保留完整、结构精妙,模堪称当前国内现存城墙遗址之最,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关城东墙与南阙台相连,由台基和墙体组成,大部分是用夯土修筑,东西两侧以阶梯状逐渐向上递收,城墙底部台基宽32米,递收到顶部平台宽为22米。

关城东墙墙体经过大规模的改建,可分为两期(西汉和东汉),第二期城墙叠压于第一期城墙墙体之上,是对第一期城墙的扩建和修补。另外,在关城东墙附近还发现有排水渠、马道和水口遗迹。两条排水渠,一条呈南北向,北高南低,另一条呈东西向,东高西低;马道呈东西向斜坡状,由石头全砌而成;水口北侧水堤由石头全砌,平面呈弧形,底部深陷于皂涧河古河道内。其中水口和第一期城墙修建于同一时期,而排水设施和马道则属于第二期。

关楼

关楼遗址是汉函谷关的主体建筑,曾于1923年重修。关楼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已坍塌,现残存中、下两层,残高15米。下层敌台高9米,南北长29.2米,东西宽20米,中间为夯土,外侧用青砖包砌,敌台下为拱形通道,宽4米,高7米,长18.4米,中层敌楼为四面相通“十”字形对称窑洞,四门洞开,正顶十字交缝,各洞宽2.6米,高2.9米,四室相通,每室各嵌“无字碑”两通。

关楼东西两侧的横额和楹联

关楼东侧

关楼东侧门洞上方横额:“函谷关”是由云南举人邵纯谦明万历四十一年(1615年)主持第一次重修后遗留;

关楼东侧的横额和楹联

门洞两侧楹联是由新安县知事葛邦炳民国十一年(1922年)所题写,上联:“功始将梁今附骥”,下联:“我为尹喜谁骑牛”。上联中“将梁”指的是兴建了新安函谷关的将梁候“杨仆”;下联说的是灵宝函谷关的尹喜与老子的故事。

关楼西侧

关楼西侧

关楼西侧门洞上方横额:“汉函谷关”是康有为所书;门洞两侧也有对联一幅,上联:“胜迹漫询周柱史”,下联:“雄关重睹汉楼船”,其中“周柱史”指的是老子,“汉楼船”是指楼船将军杨仆。

关楼西侧的横额和楹联

南、北阙台

南、北阙台位于关楼两侧。

南阙台

南阙台俗称望气台,是汉代函谷关遗址的角楼遗存,夯土筑成夯层分明,结构致密。东西残长约30米,南北残宽约25米,残高约15米。

《史记》载有函谷关关令尹喜见老子西去而留老子著《道德经》一事。后世更演绎为老子西去化为佛陀而著《老子化胡经》一事......,古人建望气台以纪念尹喜“望气”,紫气东来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北阙台

北阙台俗称鸡鸣台,为汉代函谷关遗址的角楼遗存夯土筑成,夯层分明,结构致密,东西残长约30米,南北残宽约20米,残高15米。

鸡鸣台源自“鸡鸣狗盗”的典故。史载齐孟尝君自秦逃归,途径函谷关,以门客学雄鸡报晓,骗得守关将领开关而逃脱,人们遂建此台以纪念孟尝君的机智和知人善任。

图片拍摄于2021年河南自驾之旅;文字参考“新安汉函谷关景区介绍”删减编写。

#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的遗产点# #丝绸之路# #新安汉函谷关#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相关推荐

  • 【原创】河南新安汉函谷关

    函谷关有两个,一个是河南新安的汉函谷关,离洛阳比较近,另一个在河南灵宝的秦函谷关,先有秦函谷关,老子出函谷关.鸡鸣狗盗等故事发生在那里,新安的汉函谷关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搬迁过来的. 促成函 ...

  • 中华圣城洛阳有多牛?建都时间最久,拥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

    洛阳是中华圣城,105位帝王在此建都,建都时间长达1000多年.截止现在,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 第一项,龙门石窟 传说这里是大禹治水时所开凿,两侧的山坡像被斧子劈开一样笔直陡峭,伊河从中间流过.北 ...

  • 帝都花城千年笑,崤函古道无人悲——丝绸之路河南段

            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中国有22个遗产点,其中河南有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 ...

  • 【研学路上】新安三高 | “新安汉函谷关”研学实践活动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路在脚下, 研学正当下! 缘起 ▼▼▼▼▼▼▼▼▼▼▼▼▼▼▼▼▼▼▼▼▼▼▼▼▼▼▼▼▼▼▼▼▼▼▼▼▼▼▼▼▼▼▼▼▼▼▼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能力之一,20 ...

  • 细说兴隆堡烽火台

    宽甸地处辽东边陲,自古为兵家重地.其中,兴隆堡墩台是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处古代烽火台,弥足珍贵. 兴隆堡位于红石镇腰岭子村大栗子沟,鸭绿江与小蒲石河江岔上端,墩台就坐落在兴隆堡西约200米的庙后山上.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洛阳新安汉函谷关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新安县城关镇东关村.汉函谷关是两京(西安.洛阳)故道上一处重要的建筑.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现存的汉函谷关关楼是1923年重修的,有康有为所题匾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崤函古道与古关

    洛阳与长安东西相距400公里,山河形势使沿秦岭北麓和黄河南岸通道成为两地交通最便捷的径直路线,一条路肩挑两京,东西"双都轴心"得以连为一体. 其中,尤以从潼关,经陕州到洛阳,穿行于 ...

  • 「印尼」探访印尼最新的世界遗产-《萨瓦伦托的翁比林煤矿遗产》

    萨瓦伦托小镇位于印尼西苏门答腊的山区,离巴东90公里.在地理上,萨瓦伦托位于Bukit Barisan山脉的狭窄山谷中,被Bukit Polan,Bukit Pari和Bukit Mato几座山所环绕 ...

  • 「河南」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的8处11个遗产点

    位于中国河南省的嵩山,被认为是具有神圣意义的中岳.在海拔1500米的嵩山脚下登封市附近,有8处占地共40平方公里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物历经九个朝代修建而成,它们不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还体 ...

  • 「河南」河南自驾——在荒野田间探寻东汉帝陵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与西汉统称汉朝.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称帝,延续"汉"的国号.东汉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大 ...

  • 「河南」访巩县的石窟寺

    河南巩县的石窟寺,是我国十大石窟之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东北九公里的寺湾村.石窟寺创建于北魏,是继龙门石窟后,北魏时期的又一佛教艺术宝库.现存石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造像3尊.摩崖造像龛225个 ...

  • 「印尼」探访神秘松巴岛的传统村庄

    印尼有着无数的岛屿,海洋的距离似乎比陆地显得遥远,这让很多岛屿仍然保存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宗教.建筑等,这才能让我们能看到一个更多姿多彩的世界,其中,松巴岛就是其典型代表之一. 松巴岛位于印尼东部的东努 ...

  • 「四川」列入“世界预备遗产名录”的藏、羌碉楼与村寨(一)

    梭坡藏寨碉楼群 梭坡藏寨 中路藏寨碉楼群 2013年,我国四川境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羌碉楼与村寨,被联合国科教文列入"世界预备遗产名录",在此之前,以碉楼为主 ...

  • 「河南」鹿邑,游老子故里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老子的诞生地,在我国一直存在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