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律--曲径幽深律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赏园,便同书画诗赋,虽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之惑,却也能在这山水花木,亭台楼阁之间,寻得章法,这“曲径幽深律”则为其一。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南田画跋》里说“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曲折幽深作为中国诗画艺术的特征之一,亦影响了园林空间的意境塑造。“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回路转,有亭翼然”,这些极富诗意的境界,在这山石、花木、楼宇之间,园径犹如线条,任意折转,纤曲深邃,不仅将园中独孤联系,还因其指引性与包容性,更易推人入画,悟境获意。

由园中鸟瞰可将径线分明暗,且虚实交替。明线中实有园中路径,虚有桥、舟、步石。而暗线为游廊、室径。假山最为特殊,既有暗线洞穴,又有明线山路径道,所以趣意最为浓厚。

明线中,舟为宴饮之用,却已是过往。而步石点水,也只见环秀假山之内。唯有桥,变化虽可寻,却有骗睛之效。网师园中「引静桥」,以小拱桥一己之力,将彩霞池释放。艺圃「乳鱼亭」旁,平桥暗渡,折桥掠水,将池岸隐没,山不知何起,水不知何止。留园「闻木樨香轩」一旁的五座叠桥,或歇于山腰,或跨于池面,又或半倚园路,前后不计因果,上下不论规矩。

《园冶》中,计成最为重视的曲廊,则为园径中的暗线。他一则曰,“房廊蜿蜒”。二则曰,“廊者……宜曲、宜长则胜。”三则曰,“廊基……镊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园林中不可少斯—断境界。”

众园之中,沧浪亭的游廊应是最符其雅好。“一径抱幽山”便道出“居然城市间”中恍惚的缘由。游廊顺应地势起伏跌宕,既有“曲尺廊”的严谨,又含“之字廊”的随意。围合院,蹑山腰,落水面,通花渡壑,将园中景致接连,无意牵引,人以远去。

「明道堂」与「瑶华境界」之间,以两个“L”形的折廊组成回廊,四五人廊宽,以配合「明道堂」的威严,又不同与皇宫殿宇中威严禁闭,以廊上窗格穿透清风,竹蕉摇曳,兰芳漫舞,只愿得一拂尘,洒净此处。而「见山楼」上的爬山廊,强行蹑山腰而上,虽无「清香馆」前大胆沉浮,脚下的山石席地,亦在嘲笑方才的淡然。

若论戏剧变化,自然少不了园中的复廊。一廊截断,园内山石,园外葑溪,墙中漏窗。内廊攀山,巍然险峻,渔翁独钓窗棂之中,恍心头忽落。外廊凌波微步,沧浪之水荡漾,内望崇阜古木隐现自如。果然是“近水远山皆有情”的妙意。行至「面水轩」,前后自然分合,好似过往并肩齐驱,皆是臆想,怕是这复廊不止戏弄山水罢!

廊虽为园中建筑附属,式样却也花样多变,拙政园西园中的凌波廊,耦园「听橹楼」与「魁星阁」间的重廊,还有网师园里「网师小筑」前的斜廊等,其应是最能体现曲径幽深的构件。

同为暗线的室径,沧浪亭的「翠玲珑」可堪称经典,其为三折曲尺状的书斋,前两折东西对角通门,临挨正设桌椅,以破斜角局势。一入一进,景随人动。不似游廊空虚,窗柩亦有想法,或条幅,或中堂,或是横幅、长卷,竹蕉翠色似而不一,暖阳划过竹锋,光影交织,翠影斑驳,满屋流转,玲珑剔透。

假山的乐趣,好似不用赘述,无论是师子林中的禅参悟道,还是环秀山庄里的绝境还生,许或怡园山穴里的上下共鸣(螺髻亭与山洞),明暗交替变化,开阖一气呵成,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亦有些理解古人对于这些顽石的深情。

一曲一折,一幽一深,以明暗变化、虚实交替的线条,串联花木、山石、建筑,折转与扩展空间,使游者在其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而获诗情画意中的五感六识之乐。


来源:理池景观事务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