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龚红卫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龚红卫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发掘核心药对和组方,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龚红卫教授辨治结直肠癌的学术思想,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共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龚红卫教授门诊和住院部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合计157个诊次,建立资料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SPSS 22.0、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统计。通过统计结果,并结合相关临床实际,对

龚红卫教授辨治结直肠癌的遣方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进行探讨。结果(1)根据患者性别统计显示,男女比例约为1.42:1,年龄统计显示以65-6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全部人数的32.5%。(2)根据AJCC第八版结直肠癌TNM分期,Ⅳ期67例,Ⅲ期6例,Ⅱ期6例,Ⅰ例1例。根据发病部位统计显示,好发直肠部位36例,占45%;好发乙状结肠部位16例,占20%。病理分型中,腺癌79例,鳞癌1例。西医治疗情况显示,有手术史患者54人,占67.5%,无手术史患者26人,占32.5%;有化疗史患者47人,占58.75%,无化疗史患者33人,占41.25%;有放疗史患者10人,占12.5%,无放疗史患者70人,占87.5%;有靶向治疗史患者12人,占15%,无靶向治疗史患者68人,占75%;有免疫治疗史患者2人,占2.5%,无免疫治疗史患者78人,占97.5%。(3)根据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中医症状统计显示,本病中以乏力(73次)、纳差(73次)、腹痛(64次)、腹胀(56次)、眠差(43次)、胸闷(35次)、心慌(25次)、便意频频(25次)、肛门坠胀(21次)、口干(21次)等为主要症状。(4)根据舌象、脉象统计显示,舌象中舌淡红、苔薄黄、舌黯红、舌红、苔白、苔薄白、苔黄、舌淡、苔黄腻出现的频次较高;脉象中脉弦、脉滑、脉沉、脉滑数出现的频次较高。(5)根据证候统计依次排序:瘀毒内结证(51次),湿热蕴结证(44次),脾胃不和证(30次),气血两亏证(17次),脾肾阳虚证(8次),肝肾阴虚证(7次)。(6)统计处方用药涉及药物种类共276味,共使用药物3260次,使用频率≥20次的中药共有50种,其中排名

前10位的药物分别是白术(118次)、茯苓(100次)、陈皮(78次)、甘草(78次)、白芍(77次)、黄芪(71次)、当归(68次)、半枝莲(66次)、白花蛇舌草(65次)、木香(65次)。

(7)使用频率≥20次的药物中,根据中药功效又可分为14类,其中使用频率在前3的分别是清热药、补虚药和理气药,清热药中又以清热解毒药为主,补虚药中则以补气药为主。(8)药物性味及归经统计中,药物四气使用频率在前三的分别是温性(35.74%)、寒性(30.55%)、平性(25.71%);药物五味使用频率在前三的分别是甘(30.23%)、苦(28.4%)、辛(22.38%);药物归经使用频率在前五的分别是脾经(20.46%)、肝经(16.86%)、胃经(14.98%)、肺经(13.83%)、肾经(9.67%)。

(9)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百分比排名前5的分别是:白术-五味子(97.44%)、白术-太子参-茯苓(97.14%)、白术-黄芪-甘草-茯苓(97.06%)、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陈皮(96.88%)、白术-防风(94.60%);支持度百分比排名前5的分别是:白术-茯苓(63.06%)、白花蛇舌草-半枝莲(42.04%)、半枝莲-白花蛇舌草(41.40%)、白术-陈皮-茯苓(35.67%)、白术-甘草-茯苓(34.40%)。

(1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形成11个聚类方:

C1: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天葵子、预知子、菝葜、大血藤、白芍、仙鹤草、败酱草,C2:厚朴、枳实,C3:枳壳、桂枝、苍术,C4:白术、茯苓、太子参、山楂、乌梅、云芝、薏苡仁、壁虎、丹参、牡蛎,C5:木香、砂仁、香附、柴胡、甘草、神曲,C6:地榆、蒲公英,C7:干姜、法半夏,C8:五味子、防风、陈皮、黄芪、山药、党参,C9:当归、川芎,C10:肉桂、黄柏、黄连、黄芩、鸡内金、大黄,C11:鳖甲、全蝎。

结论通过对157诊次临床处方的数据挖掘,本研究归纳出龚红卫教授辨治结直肠癌的遣方用药规律,结合龚教授多年的临证经验,

总结出结直肠癌患者辨证分型主要以瘀毒内结证、湿热蕴结证及脾胃不和证为主;治疗过程中强调扶正固本、抗癌解毒,注意顾护脾胃功能,

常用四君子汤加减化裁以健脾益气,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药对抗癌解毒等;重视通腑,以通为用;

在治疗结直肠癌血证时,灵活选用止血药物,止血不留瘀;诊疗过程也应辨寒热,善用薏苡仁附子败酱散和大黄牡丹汤,随证加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