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左明焕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中医用药规律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左明焕教授诊治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有效病案,整理相关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左明焕教授诊治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特色,为今后临床诊治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提供经验与思路。研究方法收集整理2016年9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左明焕教授门诊的符合标准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101例(190诊次)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数据录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中,另由两人分别进行复核。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进行病历资料的提取录入。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中医证型、舌脉、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频数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挖掘临床症状、证型、药物等之间的关联规律,总结导师临床用药经验。
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1例患者,涉及190张处方,其中男性60例,女性41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4.75±10.70)岁,中位年龄为65岁。其中直肠恶性肿瘤46例,结肠恶性肿瘤55例。纳入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为乏力、畏寒、纳呆、便溏、便秘、腹泻、腹胀等。
医案中证型分布依次为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困证、肠燥津亏证、痰湿内阻证等。舌象以舌淡红、舌暗、舌淡暗,白苔、白腻苔、白少津苔、薄白苔为主,脉象以脉沉细、脉弦滑、脉沉、脉细滑为主。药物中四气以平、温及寒为主,五味以甘、辛及苦为主,主要归脾、肺、肝及肾经。
2.使用频次≥ 30次中药共34味,高频药物分别有黄芪、茯苓、白花蛇舌草、肉桂、甘草、砂仁、党参、半枝莲、补骨脂、陈皮等。药物归类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补益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化痰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对本研究的中药进行挖关联规则分析,共挖掘出
52个药对,筛选出有效药对25对,包括黄芪-茯苓、肉桂-黄芪、黄芪-党参、砂仁-茯苓、茯苓-党参、补骨脂-肉桂、鸡内金-茯苓、肉豆蔻-补骨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对医案中常见临床症状如乏力、腹泻、手足麻木、纳呆、失眠、腹痛、便秘等与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8条关联规则。应用聚类分析高频药物,共分为四类,
第一类包括党参、甘草、肉桂、补骨脂、肉豆蔻;第二类包括黄芪、茯苓、砂仁、陈皮、鸡内金、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第三类包括太子参、旋覆花、厚朴、茯神、百合、火麻仁、鸡血藤、藤梨根、生薏苡仁等;第四类包括清半夏、莪术、牛膝、猪苓、白芍、当归、炒麦芽、焦神曲等。
应用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
核心药物组合包括:
黄芪、肉桂、砂仁、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鸡内金、党参、牛膝、焦神曲、陈皮、肉豆蔻、补骨脂、生薏苡仁、白芍、猪苓、甘草。
研究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左明焕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医案的分析,发现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以脾肾两虚为本,以毒浊为标,病性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病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肾,病理因素为湿、痰、瘀、毒等。
2.左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主要治法包括补益脾肾、清热解毒、健脾利水渗湿、消食和胃、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理气调中等,并将“补益脾肾、温阳泻浊、引火归元”作为主要治则。
3.左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
核心处方包括:黄芪、肉桂、砂仁、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鸡内金、党参、牛膝、焦神曲、陈皮、肉豆蔻、补骨脂、薏苡仁、白芍、猪苓、甘草。
重点放在温补脾肾,调理虚寒体质,配合解毒泻浊之药。
4.左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时常应用引火归元之法,配伍少量肉桂引虚火下降、纳气归肾,阴阳俱补、引火归元,同时使原阳复位,阴结消散。
5.左教授通过调整患者术后虚寒体质,改造“土壤”,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疗效。本研究为导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证用药经验提供了客观数据支持,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用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