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精品赏析(一)——大唐西市2020年秋季暨2021年迎新艺术品拍卖会

精 品 赏 析

LOT 2017

汉·大吉山买地摩崖

清拓本

1轴 纸本

尺寸:125×108 cm

钤印:日利、钟记、天铎考藏金石文字

提要:大吉山卖地摩崖,交名《昆弟买地造冢刻石》《大吉买山刻石》。东汉初元年(76年)刻买地文书,清道光三年(1823年),杜春生于绍兴跳山东坡岩壁上访得。额刻有”大吉”二字,下列五行,行四字,学径七寸至尺余不等。释文“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值)三万钱”。

RMB: 5,000

该石是浙江境内发现认定年代最早的摩崖题刻,石质剥蚀,字口已趋浅平。隶书艺术风格处汉隶中期阶段,有篆意。书法气势雄浑,用笔豪健沉稳,古朴醇厚,点画略显波磔,正文题刻倚岩面随形布势,章法布局浑然严谨,疏密有致。每字结构大小参差,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便极受金石、书法界重视。汉隶之存于今者,无大于此,雏力古厚可珍。道光三年其旁加刻吴荣光等题记,惟拓此记者不多。

阮福《两浙金石志补遗》:“近年始为山阴杜氏所获,盖当时买地券文也”。

清汪鋆《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书势古拙,乃西汉之遗。”

此为清代光绪年间拓本,整纸捶拓,可观气势,品相佳。

中国土地买卖始于何时,史载阙如。鲁宣公十三年(前596)鲁国“初税亩”,即公田、私田一律“履田而税”,推知当时已有了土地买卖。自秦统一六国后,“使黔首自实田”,在全国范围内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化,“官田”、“公田”与“民田”、“私田”区别趋于明确。汉代山阴县(今绍兴县)为荆王刘濞的封地,实行按丁分配土地,后人称为“丁口田”。这时,山阴县出现富豪庄园,土地买卖,兼并渐盛。《大吉买山刻石》无疑是当时实物之佐证。买地券记载了业主姓氏、土地位置、价格以及契约签订时间等,是向“山公”买山之凭证。所买山地用途为冢地。这样,《大吉买山刻石》从另一个层面揭示出汉代吴越之地深受道教文化影响的迹象,于此可以觊觎我国古代民间信仰之一斑。

为研究汉代经济和社会组织,提供了宝贵资料。券书体为我国书法史上由篆书向隶属过渡的代表之作,其笔法随意性很强,是书者用雕刻工具直接刻画在石板上,有极高的书法艺术及学术研究价值。同时说明东汉土地除国有和私有外,还有集体所有,这一发现,引起了全国史学界特别是研究古代经济史和土地制度史专家的高度重视。

藏家简介:钟天铎,原名恩惠、恩蔚,曾用名钟洪、汉簃,号受斋、涂客、二可居士。1943年生于苏州,祖籍浙江吴兴。少时以足疾克励自强,即以素描、水彩画见称于吴中。稍长则致力于传统书画,精山水、人物、花鸟诸画科,并雅善书法篆刻,尤长于鉴定书画文物。

LOT 2022

东汉·西狭颂附五瑞图

清早期拓本

4轴 纸本

尺寸:147×73 cm;147×72 cm;135×100 cm;59×53 cm

提要:是碑又名《惠安西表》,东汉建宁四年(171)六月凿于甘肃成县天井山崖壁,与汉中《石门颂》、略阳《郙阁颂》并称“汉三颂”,书法宽博遒古、雄迈静穆。因所处险要,前人所谓“毡棰不易”。

考据:1.十一行“过者创楚”之“创”字“口”部可见;

2.末行“建宁”二字未损;

3.三行“是以三蔀苻守”之“是”字捺笔末端未泐连石花。

4.十四行“因常繇道徒”“因”字右下石花未连。

参阅:《增补校碑随笔》第64页;

《中国碑帖鉴别图典》第89页。

RMB: 5,000

此拓为整纸,无篆额,存五瑞图、颂文、题记。棰拓完整。五瑞图刻绘了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及承露人的图案,体现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祥瑞观念。其中“黄龙”二字题记高居上端,碑贾拓工多省纸弃之不拓,故全拓旧拓难得见。

LOT 2025

东汉·曹全碑

清拓本

1轴 纸本

尺寸:152×142 cm

提要:此碑立于汉中平二年十月,原在陕西合阳故城,明万曆初合阳华莘里村出土,后归合阳县学,今藏陕西省博物馆,曹全碑是汉代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整,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拍品此拓墨色浓沉,字口清晰。原挖裱成册现精裱立轴,装帧考究。

著录:1.《善本碑帖录》P33;

2.《增补校碑随笔》P811;

3.《中国碑帖鉴别图典》P120。

RMB: 5,000

LOT 2026

汉·校官碑

清拓本

2张 纸本

尺寸:139.5×81 cm;147×77.8 cm

提要:东汉光和四年立,隶书,字体方严古厚,多用圆笔,布局茂密,气势沉雄。与《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并称“江苏三大古碑”。有前汉篆初变隶风,杨守敬评:“方正古厚,已导《孔羡》之先路。但此浑融彼峭厉耳”康有为则以丰茂概之。释文多失拓,此完整。

RMB: 2,000

LOT 2028

汉·张景碑

初拓本

1张 纸本

尺寸:113×60 cm

提要:是碑全称《汉张景造土牛碑》,立于东汉延熹二年(159),隶书。碑文记载由乡民张景建造土牛供春日祭祀之事。此碑1958年河南南阳出土,现藏河南南阳博物馆。

RMB: 2,000

启功有《论书绝句》云:“石言张景造郡屋,刊刻精工笔法足。劝君莫买千金碑,刘熊模糊史晨秃”。传世拓本极为稀少,知者有,1958年张明善(张彦生子)赴南阳传拓一批,后在庆云堂出售,多为日本碑帖家购藏。与上海朵云轩往来,流传少见。后基本无原石拓本传世。其翻刻用铜版腐蚀而成,非石膏翻模。因碑为残碑,四周用铁框固定,原石拓本,左侧当有铁框痕迹,翻刻皆无。是幅整纸原石棰拓,保存完好。

LOT 2029

汉·景君碑碑阳带碑额

1张 纸本

尺寸:124×76 cm

提要:是碑全称《汉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铭》,汉安二年(143)立于山东济宁,隶书,碑文17行,行23字,碑文记景君殁后门下属吏慕其德而为之树碑之事。此碑结体瘦劲,锋颖下垂,与《天发神谶碑》相似,在汉隶中独树一帜,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其曰:“古气磅礴,书法劲健古雅,瘦硬挺美,为天下名碑”。是为整纸捶拓,墨色乌沉古致,匀丽醇朴,颇怡眼目。

考据:1.首行“国口口宝”之“宝”字仅存四分之一;

2.首行“歊觑哀哉”之“歇”字“鸟”部下三点全泐;

3.三行“身殁”之“身”字泐左上半。

4.八行“残伪易心”之“残”字,右上“戈”部损半;

5.十一行“商人空市”之“市”字全泐。

综合鉴定,是为清末时期所拓,足以珍藏。

参阅:《中国碑拓鉴别图典》第35页。

RMB: 3,000

LOT 2034

汉·杨三老碑

清拓本

1轴 纸本

尺寸:100×21 cm

钤印:谦四益、铃木吉武

提要:此为海上寓公周退密跋汉杨三老碑,汉杨三老碑刻石于清光绪十四、五年间出土于山东曲阜,字大如指顶,为存世汉刻石文字中最小者。

RMB: 6,000

LOT 2042

丁丙题跋《汉·韩仁铭》

清拓本

1幅 纸本

尺寸:180×92 cm

钤印:嘉鱼

提要:是碑全称《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东汉熹平四年(175)刻。清康熙年间曾一度散失,后又发现。翁方纲《两汉金石记》和王昶《金石萃编》皆录此石,故备受关注。正文隶书,凡8行,共154字。记载了韩仁做官的政绩及去世后上级官员令地方以少牢祭祀,以示褒扬的情况。字体开张宽博,大气稳重。

跋者简介:丁丙(1832~1899),字嘉鱼,号松生,室名嘉惠堂、别署钱塘流民、八千卷楼主人、竹书堂主人、书库报残生、生老。浙江杭州人。工诗善画。与其兄丁申为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与瞿镛、陆心源、杨以增并称清末四大藏书家。其“八千卷楼”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

考据:1.四行“身为”之“为”字下左侧两点泐连;

    2.五行“以少牢祠”之“牢”字右下角泐损一片;

    3.七行“谓京”二字间石花已经侵及“谓”字底部及“京”字顶部。

参阅:《增补校碑随笔》;

《中国碑帖鉴别图典》。

RMB: 6,000

LOT 2057

吴湖帆旧藏 东魏·李仲璇修孔子庙碑

清中期

1册 纸本

尺寸:31.5×18 cm

题跋:1.乙卯(1915)四月外舅沈公所贻,癸亥(1923)四月翼燕补签。

2.旧拓鲁孔子庙之碑,乙卯(1915)冬吴万书。

鉴藏印:均刻(朱)、郑斋(朱)、吴万宝藏(朱)、韵初审定(白)、沈树镛所藏金石记(朱)

提要:是碑于东魏兴和三年(541)刻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全碑隶书笔意为多,大量采用异体字,有篆体遗型,别具一格。当早于乾隆拓本,或在康雍之际。老装旧貌,品相上佳。首有吴湖帆题签:“乙卯(1915)四月外舅沈公所贻,癸亥(1923)四月翼燕补签。

藏家简介:1.沈树镛,吴湖帆的外祖父。清代藏书家、金石学家。字均初,一字韵初,号郑斋,上海川沙城厢人。咸丰九年(1859年)中举,官至内阁中书。生平收藏书画、秘籍、金石甚丰。尤对碑帖,考订精辟。与吴大澂、俞樾等过从甚密。藏书散出后,多为吴大澂所得。

2.吴湖帆(1894-1968),名万、倩,字东庄,号倩庵、丑簃,江苏苏州人。为西泠印社社员,其梅景书屋培养了王季迁、陆抑非、徐邦达等书画名人。收藏甚丰,精鉴别、填词。山水宗“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以雅腴灵秀享誉画坛,为海上重要名家,亦为海上“三吴一冯”之一。

考据:1.8行“尚想伊人”之“尚”之“口”部不连石花;

2.“伊人”未泐,“想”字尚存余笔;

3.6行“惠和”之“和”字“口”部仅右竖微损。

参阅:《增补校碑随笔》第236页、《中国碑拓鉴别图典》第377页

RMB: 50,000

LOT 2056

丁敬旧藏晋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

明拓本

1册4开 经折装 纸本

尺寸:24×12 cm

钤印:小龙泓馆(白)、海丰吴重嘉印(白)、但愿得者如吾辈虽非我有亦可喜(白)、古杭(朱)、一清所得金石(白)

题跋:《晋王大令玉版十三行》,《王献之玉版十三行》此本为丁氏小龙泓馆旧藏之一。白棉纸淡墨当为明拓善本。小龙泓馆所获《玉版》四种此本当为最佳。

提要:拍品为玉版十三行淡墨拓本,玉版十三行世多翻本,此的是原刻,淡墨拓字极精彩。

十三行为晋王献之书曹植《洛神赋》残本,自“嬉”字起至“飞”字止计十三行,二百五十字。字迹冲和疏宕,神采飞越,原迹久佚,仅存刻本。传世刻本有两大类,此为从真迹摹出,所谓玉版十三行。张廷济称其“笔势飞动,古逸娟秀,非从真迹钩摹,未易臻斯神妙”。此本棉纸精拓,为陈亦清旧藏,有其题跋并题签。

跋者简介:1.陈亦清,号鹤来居士,浙江杭州人。民国名拓工,藏家。陈巨来堂弟。

2.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砚林、钝丁、玩茶叟、丁居士,龙泓山人、玉几翁等,浙江杭州人。乾隆元年博学鸿词不就,与金农、汪启淑、明中交往。精鉴别,富收藏,好金石文字。工书法、诗词,善写梅兰竹石,尤精篆刻,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独树一帜,开创“浙派”,为“西泠八家”之首。著有《武林金石记》、《砚林诗集》等。

3.吴重嘉,字朴怡,山东海丰人。同治壬戌举人,富柯南巡。

RMB: 8,000

LOT 2032

汉·东安汉里刻石

旧拓本

1张 纸本

尺寸:251×24.5 cm

提要:是石为西汉著名刻石,1937年出土于曲阜城东韩家铺村,今存曲阜孔庙。《中国书法史·两汉卷》云:“字用细线浅刻,婀娜婉转,如春蚕吐丝,在汉碑刻中甚少见”。

此为民国出土初拓本,“汉”字最左侧笔道尚稍损泐。拓墨匀净,又品相极好,按此刻旧拓少遇,况此出土初拓本!

篆法婉丽圆通,结体宽绰遒美,线质凝练生动,布局从容大方,为西汉刻石里的上品。华人德先生《中国书法史·两汉卷》云:“字用细线浅刻,婀娜婉转,如春蚕吐丝,在汉碑刻中甚少见”。

RMB: 2,00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