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双一流还是省重点,这些学校的校医室,都是个摆设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青年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但很多学生突遭意外心脏骤停时,虽有校医前来施救,却几乎毫无急救质量可言,错失存活的机会。
2017年12月21日上午,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的一场大课间跑步中,一名13岁的初中女生突然倒地,校医第一时间参与施救,持续胸外按压,在家属问及急救过程时,这位校医说,“我重感冒,没有给孩子做人工呼吸,不想传染给她”,等急救车到达并送往医院,女生抢救无效死亡。
我擦,我们的校医室居然连一个呼吸球囊都没有。国产货不过是300元。它能给予患者21%浓度的氧气,比校医你的口对口吹气还靠谱啊。
虽然说,心源性心脏骤停早期5分钟可以持续按压不通气。但校医的解释恰恰证实了校医室基本的急救装备都没有。或者有球囊面罩这类装备,校医却不会用,也没想到要用。
2018年1月2日傍晚,杭州滨江一职业学院体育馆,一大二男生在打羽毛球不久后倒地,其女友称,“我把他身子翻过来,脸朝上,他大口大口地喘气,持续了十几秒,接着突然又没了反应,心跳、呼吸都没了,当时他就眼睛盯着我,眼神开始涣散了,我看到了他眼睛里的泪水,我叫他名字,他好像没反应。”
“大约五分钟后,校医务室的医生赶过来后,对小杨进行心肺复苏。等急诊救护车赶来时,他的瞳孔都已经开始放大了……”
此时,校医再现,但跟吃瓜群众差不多,赤裸上阵,校医没有针对心脏骤停的急救设备,例如除颤器。而对于心脏骤停室颤,每延迟除颤一分钟,成功率下降10%。显然校医室并没有能给学生带来生机的除颤器。
2017年12月11日上午,浙大西溪校区北园南大门口,一23岁小伙子倒地,有保安迅速将浙大医院医生护士长用电瓶车接到现场,携带的急救物品是:听诊器和呼吸球囊。
医生一到现场,判断心脏骤停,马上开始按压,护士长负责人工呼吸,因为人工呼吸球囊打开需要一点时间,护士长干脆直接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我擦,呼吸球囊在此时成了摆设。在按压30次的15秒钟时间里,打不开一个呼吸球囊吗?
不携带除颤器的急救,也是低效的。
有保安一看人手不够用,又开车接了一个护士过来,还是没有除颤器的身影。大家的心肺复苏持续了20多分钟,后来小伙子被送到了中山医院,恢复了心跳,半个月后小伙子苏醒,但缺血缺氧性脑病造成的伤害,一辈子可能都难以恢复。
看到校医们的在危急时刻的表现,令人心忧。守护一校师生安全的重责,动辄数百到万人的群体,这样的校医室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配置,远不能担负起这个重任。
校医室需要做到什么?
起码三条
1.处理感冒发热拉肚子。
2.抢救可能的危急情况,做好早期的十几分钟急救,例如心脏骤停,
这需要心肺复苏技能,更需要除颤设备,还得会用。
3. 向学生们普及健康和急救常识。
显然,我们无论是双一流高校还是省一级重点幼儿园小学中学,大部分校医室仅仅能做到第一条。
你家的校医室,什么水准?
靠谱急救
关注急诊夜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