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李世民登上皇位并不轻松

来源:讲历史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中,唐朝的唐太宗可以说是堪称一代明君,可是他却有一个一辈子的污点,那就是玄武门之变,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李世民登上皇位并不轻松。

玄武门之变

众所周知,历朝历代皇位斗争都是最激烈、最残酷的,特别是在嫡长子或者皇太子实力不济之时。唐太宗李世民排行第二,恰好也有这么一个大哥,是其皇位的最强竞争者。而其父亲唐高祖李渊呢,又是一个特别保守的人,一直认为嫡长子应该继承自己的位置。

李世民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知道嫡长子的位置是没法争了,但可以另辟蹊径,从能力、业绩、威望等方面全面超越。于是,李世民私下里学习刻苦,注意自身修为,而且还广交朋友,培植自己的势力。另外,他牢牢掌握了军权,善待手下将领和士兵,对老百姓也很好,在军队和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在唐朝定国后,为稳定局势而进行的六次大规模的征讨活动中,李世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把六次战争的胜利比作足球场上的六个进球,那么,李世民一个人就完成了四个进球,另外还助攻两次。最重要的是,他在最关键的决赛(唐军VS王世充加窦建德联军)当中,打入了制胜一球。在这一仗之后,李世民的威望和势力达到了极致。据说,他回到长安时,受到军民以及皇帝的礼仪招待。

这种情况,让大哥李建成很是担心。当然,李建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这些年更注重把持朝政,而且和一些权臣搞好关系。另外,他给四弟李元吉很多许诺,二人关系很好。关键时刻,确保这个弟弟站在自己这边。基本上,宫里宫外都是李建成的人。之前,李建成考虑到李世民在领军打仗方面的作用,一直隐忍其实力的发展。但现如今,天下基本太平,该解决内部矛盾了。于是,他向老爸李渊建议由四弟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夺取李世民的军权。

李世民虽然连年在外打仗,但并不是对朝内情况一无所知。其实,他早在李建成周围安排了很多“卧底”,对李建成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他没有沉迷于当时的成绩,更觉得有必要解决自己权力路上的障碍。当了解到李建成的最新动态后,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但到底如何处置这个皇太子呢?李世民手下将士们都很有顾虑,这毕竟是“老板”的亲大哥啊!李世民这时表了态:“有什么计策,你们尽管说,由我来决定是否执行。”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将皇太子及主要同党囚禁起来,不让他们再干预政事。李世民当即反对:“李建成已经鬼迷心窍,囚禁起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众将士都明白了“老板”的意思,提出迫使李建成等进宫,但在途中进行截杀的办法。李世民这才同意,但由谁去负责做这个事情,他都不是很放心。于是,他决定由自己亲自来完成这一任务,并带上了对自己最为忠心耿耿的尉迟恭。

事情的进展依计进行。而李世民最担心的一幕也确实出现了。公元626年7月2日晚,玄武门前,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在逃跑时,手下将士都不敢下手,包括这个尉迟恭。“不能让大哥跑掉,否则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就全部白费了”,李世民射出了致命的一箭,正中李建成要害,当场毙命。而尉迟恭也立即解冻,射死了李元吉。

唐高祖李渊知道此事后,震怒!但也没有任何办法,眼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了,而且兵权还在其手里。因此,不得不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自责和无奈中的李渊,将皇位让给了次子李世民。

点评:李世民亲手弑兄之举,常被后人诟病。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李世民对权力的向往。夺权路上,无论谁来阻挡,都将被除去。但李世民并没有大面积捕杀“太子党”,反而重用了很多能臣,最有名的就是魏徵。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用了多少的兵力?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这一记载说法为世人普遍接受,但这一改变历史的事件真的是10多个人完成的吗?

要分析究竟埋伏了多少人,就得先分析哪些地方安排了人手。

1.要想完成此次政变,首先的阻碍就是高祖,事发当日高祖本来是组织了大臣按问(查究审问)三子,然而当时的朝中重臣皆替秦王李世民说话,李渊也顺台阶就范,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已经被控制。按照天子仪卫,三卫五仗有180人,千牛备身48人,加上军官就至少有两三百人,也就是说李渊平时身边至少就这么多禁卫,而此次组织按问,肯定身边甲士只多不少。李渊并非庸人,李世民也不可能事先把宫内所有人买通,李世民要快速对付、控制这些人,少说也得三四百人吧。

2.追杀建成、元吉之时,尉迟敬德带70余人赶到,如此及时,不可能是后来才来的,肯定是事先已经埋伏在附近,而世民亲自先杀出来,不可能是就他一人吧。建成、元吉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建成是太子,身边随时带有侍卫,世民出来至少也是几十人,而不是记载的数人。而世民坠马,他要计谋如此大事,肯定会使用好马,而且他也是身手不凡的人,那么坠马很可能是遭遇顽强攻击,经过一场血战,也说明了建成、元吉是带了人的。杀死建成后,追杀元吉,沿路还有宫中守卫和元吉亲卫,必然发生冲突,综上他们这里肯定带了上百人吧。

3.齐王与太子府兵合计两千余人朝北门攻来,这里必然有人守门,看他们苦战许久未分出胜负,可见世民部下至少得有数百人,不然也抵挡不了多久。而他们也无法打败这些府兵,只等敬德提了首级,才吓退这些人,可见这里守门的世民部下得有少则三百,多则八百。

而上面三点,三处用兵皆是同时进行,算下来至少是七百至一千二百人。各种史料记载的只有数人,而那些史书记载也是矛盾的,在各记载中的十数人中名字也不尽相同,可见不是史实,伏兵十人算是空谈。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轻松

大部分人都认为,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可是当时的朝堂中,是存在反对李世民势力的。实际掌权和名正言顺安坐龙椅,这可是有质的区别。玄武门之变发生三天后,李渊就宣布做太上皇了。

李渊这样做很明智,毕竟这时候朝堂肯定都是支持李世民的了,假如李渊不退位,恐怕结局不会太好。李渊虽然是退位了,可是李世民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皇帝权力,当时唐朝处理朝政的地方在太极殿,可是李世民并不是在这里处理朝政。

这时候其实太子的东宫才应该是李世民的住所,这里象征着未来的储君,可是李世民只能住在住在承乾殿。结果没过多久就搬到宏义宫居住,这个地方距离皇宫是非常远的。李世民之所以住到这里,原因就是想脱离李渊的视线。

虽然李渊这时候没有了实权,可是李世民在太子的东宫处理朝政,李渊就在太极殿中,这让李世民浑身不自在。其次李世民不断的抹黑李渊,为的就是让人们知道,自己才是天子,李渊已经退位了。其实这时候李世民最希望的只有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让李渊立即驾崩,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的皇位就坐安稳了。李渊还算是有自知之明,毕竟一个唐朝不可能有两个皇帝,虽然李渊已经退位,但是李世民对此肯定是反感的。史书记载了李渊搬出太极殿:“高祖以宏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为太安宫。”

李渊以自己喜欢山林景色,选择了搬出去,这样一来,李世民就名正言顺的进入了太极殿。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才真真正正的得到了皇位。没有了李渊的监视,李世民开始缔造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没有了李渊这样的障碍,李世民才算是将皇位坐稳,要知道李世民整整用了三年时间才得以完成。

那么对于李世民,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