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户纸,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其实,对于中国古人的住宅来说,“窗户纸”都曾是一个稀罕事:就以造纸术刚刚出现时的汉代为例,《东观汉记》记载下的黄河流域的平民,都是茅屋草庐千户。这样的房屋,“用纸”那时都是不现实,往往都是用“篷窗”,也就是用竹草编成的窗户。这类窗户,基本都是不透光,“防偷窥”效果理论上很好,但“抗风”能力也是可以想,几乎就是想想都冷。


  

  这类“想想都冷”的窗户,不止秦汉年间有,唐代的“杜甫草堂”就是典型。看过这类“草窗”的抗风效果,也就能读懂杜甫诗中的哀叹:“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当然,有钱人家的窗户,自古就是不一样。就算“没有发明纸”的年月里,“糊窗材料”也是十分丰富:比如琉璃,也就是古代版的玻璃,在古时都是进口奢侈品,用来当窗户就是糟钱。汉代艳压后宫的赵飞燕,就是“窗扉多是绿琉璃”,放在当时就是奢华至极。另外还有云母,俗称“千层纸”,这种天然矿产可以揭成透光的薄片,也常被富人家用在窗户上。梁简文帝就说“云母之窗,惭其丽色”,可见其名贵。
ont >  

  除了这类“富人专享”的奢侈品外,相对“亲民”一些的则是绮纱。即丝织品,其中做工精美的“绮”要名贵一些,比如东汉大将军梁翼家就是“皆有绮疏轻琐”,“纱”则在民间用得多些,价格也相对低廉。当然一般的穷人,还是用不上。

  这几样“糊窗材料”,各有各的优点,但共同的优点就是贵,“防偷窥”的效果好,“挡风”效果也不差,却多是富人家专用。以这个意义说,今天我们能住在有玻璃的房子里,就相当于古时的贵族待遇。至于普通人家?纸张出现之前,一旦赶上冬天,基本就是守着“篷窗”“纱窗”,寒风里苦哈哈的熬。
  而随着纸的发明与普及,“窗户纸”也作为一种新型“糊窗材料”出现。但最早的窗户纸,最早还是出现在唐宋年间的富人家。特别是在宋朝,随着造纸技术的进步与纸张品种的丰富,宋代的纸不止能用来书写,冬天还能用来做御寒的“纸衣”“纸被”,南宋大诗人陆游就曾写诗盛赞“纸被围身度雪天”的美妙感觉。既然衣被都可以用纸做,“糊窗”当然也不在话下,就如北宋诗人王禹偁的诗“白纸糊窗堪听雪”,新出现的“窗户纸”,给文人们添了多少雅趣。
  

  不过,即使在唐宋时,“窗户纸”还多存在于宫廷甚至富人家,特别是富人家的“暖阁”里,宋代虽说造纸技术进步,但用于糊窗的纸张,多是用藤皮等材料,质地坚韧且造价不菲,不止用来糊窗,还能用来做“纸瓦”。民间的房屋里,也多是驿站寺庙,常用纸来糊窗。

  相比之下,明代的纸,就更亲民了,随着造纸技术的进步,明代的江西福建等省份,都成了造纸中心。明初的时候,纸还是一种奢侈品,就连国子监的用纸,都要定期回收。明朝中期以后却不同了。明朝万历年间,2000张台连纸的价格,和一匹麻布差不离,50张毛边纸也就换六瓶烧酒。而且比起宋朝人拿纸做瓦来,明清纸张的质地也更好,何止能做瓦,还能做“纸筋”,即在石灰中加入捣碎的纸浆,就能增加建筑的牢固性。这么多又便宜又“结实”的好纸,自然也越来越多的用于糊窗。
  

  另外明代“窗户纸”的普及,也有赖于榨油技术的进步:纸要想做到抗风防水,关键是要涂上油,变成“油纸”。所以用纸来糊窗,难度不止是“纸贵”,更有“油贵”。明清年间时,南方的桐油产量大为增加,用桐油制成的油纸也成了日用品,北方虽然桐油产量少,但豆油也更普及,榨油技术也更成熟。于是“窗纸”也就从富人家正式走出来,成了老百姓家窗户上离不开的宝贝。

  这样的纸,会不会带来“被偷窥”的风险?其实,古人之所以用“油纸”来糊窗,正是有这方面的考虑。纸张涂上了桐油,一大变化就是透光性更好。正如明代学者方以智的评价:“窗纸,檐窗畏漂雨,用桐油则耀目”。这样既防水又透光,自然能创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别说用来制窗纸,就连古代的灯笼,也往往用油纸为原材料。这样坚韧防水的纸,别看透光,但想要偷窥?怕是也不容易。
  

  也正是因为油纸的这些好处,所以从明清到近代史上,油纸曾长期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糊窗户”材料。清朝年间,北方的窗户纸被叫做“红辛纸”,往往需要从南方买进桑皮棉杆皮来制造,在寒冷的东北,涂抹了豆油的“红辛纸”往往会糊在家家户户的窗外边,用来对抗每年极寒的天气。“东北三大怪”里特别有名的一条,就是“窗户纸涂在外”。

  至于我们今天熟悉的玻璃?虽然近代年间时就进入中国,但真正普及起来,彻底取代窗户纸,却还要等到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后。以这个意义说,为什么纸会成为“四大发明”?不止因为它成就了多少文人笔下的风花雪月,更因它作为一项民间代代演进的智慧产业,佑护着苦寒岁月里的中国老百姓,度过了多少冬天。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建筑中天然糊窗材质的应用及其发展》、《糊窗纸史考》、《造纸史话》、《宋代四类物品的生产和消费研究》

(0)

相关推荐

  • 古代没有玻璃,只有薄薄一层窗户纸,如何防止隐私被外人偷窥?

    现代家居,玻璃是少不了的一样建筑材料,隔风透光,非常实用.如果想防止外人偷窥,可以采用茶色玻璃或直接拉上窗帘. 但清朝中期之前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户纸. 影视剧里常有这样的场景,几个人在小屋里密谋, ...

  • 古人用纸糊的窗户,如何防雨防盗防偷窥?

    艺述史官方原创 最近热播的古装剧你看了多少?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电视剧常常有这样的镜头,为了监视别人或者是偷听别人讲话,只需要舔舔手指,在窗户上轻轻戳出一个洞,就能看到屋里的一切.有人可能就好奇了,在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家里的赶集/孟生旺

    逢年过节,人们总不忘清扫庭院,除旧迎新,这时候,搁置在屋外的笤帚.簸箕又忙得不可开交起来.追求焕然一新,追求一干二净的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看重. 每到这个年节来临的时候,世世代代居住于乡村的我们全家 ...

  • 糊窗户/曹凌

    文/曹凌 在记忆里,总有一扇窗子亮着,静下来的时候,那窗子透进来的光芒,温暖心境. "今儿天好,咱糊窗户吧"姥姥瞅着我说,我点点头. 老屋的窗户是木方格子的,窗户纸布满尘埃,昏黄暗 ...

  • 【古今中外】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户纸,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古今中外] 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 只有简单的窗户纸,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 作者:张  嵚 其实,对于中国古人的住宅来说,"窗户纸"都曾是一 ...

  • 中国古代玻璃的尴尬进化史!

    大同博物馆藏北魏玻璃器 动脉影摄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玻璃是最为常见的普通材料,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玻璃向来就是廉价的普通之物,事实上,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直到吹制法发明之后,玻璃才逐步成为 ...

  • 清代乾隆琉璃艺术品代表了中国古代玻璃制作的最高水平

    简要评介 清代乾隆琉璃料器代表了中国古代玻璃制作最高水平, 持续了近三千年的中国古代玻璃, 在清代乾隆时期 ,发生了里程碑式的飞跃和质的革命性变化. 其达到的精美程度和艺术水准, 与当时创造的瓷器 铜 ...

  • 50多岁“辞职”、钟情科技考古,他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古代玻璃

    ◎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王烁 知道自己这一代任务的青年应该做一坚强的共产主义者来完成自己一代的时代使命,这样才不会辜负前一代的劳动和牺牲,也不辜负这一代的期望. --摘自干福熹1955年12月<入 ...

  • 中国古代玻璃的尴尬进化史

    国家博物馆藏隋李静训墓玻璃罐及蛋形器 李静训墓另出土有一件带盖扁瓶,高12.5.口径4.5.足高0.9厘米,玻璃条口沿和缠圈足,绿色透明.李静训墓出土的这些玻璃器,其造型与西方的器物明显不同,而与中国 ...

  • 从玻璃,到琉璃 | 中国古代玻璃的三千年变形记

    中国古代玻璃器皿|第002期 ▾ 点击收听 ▾ 从西周时期玻璃产品出现一直到今天,对于玻璃的称呼有很多种变化. 我们可以在历史文献中经常见到以下这些对于玻璃的称谓: 璆[qiú]琳.陆离.璧流离.流离 ...

  • 中国古代的料器:现在的玻璃,历史也很悠久

    玻璃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琉璃或者料器.它的历史和瓷器一样的久远.原始瓷器制作中形成高温熔结的釉滴,就是中国最早的玻璃.也可能是某些炼丹师所为,无从考证了.但是西周时就有玻璃珠子穿的项链了.那时的人们就已经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一)--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所有原生文明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史前时代),其年代久远.混沌荒蛮,考证极其困难,而神话故事却精彩绝伦.寓意深刻,能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二)--神话中的民族精神与民俗

    ※ 民族精神篇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