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和李四的故事

张三和李四的故事

作者:李广生 摄影:孔建斌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从小学到中学,他们一直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巧的是,还在同一个班级,所以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老同学。

上学期间,张三既聪明又勤奋。上课专心致志的听讲,老师留的作业,不管弄到多晚,保准一丝不苟的完成,时间充裕,还会自己给自己多加几道题。和张三相比,李四就差的远了。他坐不住,一天到晚,也忙忙活活的,鼓捣鼓捣这个,摆弄摆弄那个,就是不干正经事。抄作业是李四的家常便饭,只要张三完成了,李四也能完成,当然啦,是张三作业的简化版。

上小学的时候,在一次数学课上,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老师准备了一堆教具,让他们又是摆、又是拼,自己推导公式。李四喜欢这种方式,津津有味的摆来摆去。张三在一边静静的看着,心里暗暗笑他。昨天晚上,张三习惯性的把今天的数学课预习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他早已经烂熟于心。突然,李四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他对张三说:“你看你看,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样放在一起,就是个平行四边形!” 张三不以为然的说:“你刚知道呀,来,我告诉你怎么推导。”

张三认认真真在本子上书写推导过程,李四看了两眼,就去玩手里的三角形了。他对张三说:“算完了把结果告诉我。”张三对他说:“光知道结果不行,你还要明白推导过程。”李四看着他说:“知道那玩意儿有啥用?”张三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愣了愣,想起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对李四说:“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李四头都没抬,他已经把三角形切成了两半,说:“有人知道就行了,我不想知道。”

老师给张三的评价是好学,老师给李四的评价是贪玩。整个学生时代,好学的张三一直帮助贪玩的李四。中学毕业,好学的张三考上大学,贪玩的李四出去打工。

李四命好,连他自己都这么说。打工没两年,李四遇到一个机会,自己折腾了一家小公司,好运接二连三,公司滚雪球似的壮大起来,李四成了小有名气的老板。

张三命不好,大家都这么说。大学毕业后就业形势不好,他又接着读研。谁想到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他又想读博。他不服气,以自己的聪明和勤奋,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出人头地。父母死活不答应。没辙,壮志难酬的张三开始四处投简历。小地方不想去,觉得屈才,大地方正好都不缺人。张三很苦恼,在家待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继续读书。他好学,已经成了习惯。

突然有一天,李四登门拜访老同学张三。张三的父母觉得很荣幸,他却带答不理的对李四说:“是不是有事求我?”虽然李四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老板,但在老同学面前还是表现的很谦卑。他满脸堆笑,对张三说:“还真被你说中了,我又遇上了难题。”一听难题,张三两眼放光,立即站起身来:“啥难题,说说。”李四从包里拿出一沓纸,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数据。他交给张三,说:“这些数据里面一定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你帮我看看。找出来的话,必有重谢。”张三挥挥手,不屑跟李四多谈,埋头在数据之中。

一周之后,张三把数据分析结果交给李四,李四看了看说:“不对,肯定还有别的规律,发挥你的聪明智慧,再找一找。”又过了一周,张三再次把结果交给李四,李四还是这套话,并给了张三一笔钱。张三本想拒绝,可又想到老爸老妈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稍微推让一下,就收了下来。第三周,张三又带回一笔钱和没有通过的结果。第四周,第五周,依然如此。张三一点没烦,反而越做越有意思,他喜欢做难题,接受挑战,这样才能证明他的价值,何况还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第七周,李四看到数据分析结果后立即召集各部门主管开会,并让张三给大家讲解。张三很奇怪,他问李四:“你不想知道我怎么算出来的吗?”没想到李四还是那句话:“知道那玩意儿有啥用,有人知道就行了,我不想知道。 ”张三心里暗想:“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稀里糊涂。”

因为这个数据分析结果,李四的公司又赚了一大笔。这是张三事后才知道的,因为他已经成为李四公司的一名高级职员。

这件事后,张三的父母找到李四,让张三去李四的公司上班,李四很痛快,说只要张三同意就行,待遇优厚。张三死活不去,他觉得丢份。最后,还是李四亲自出面,找到张三,诚恳的说:“来吧,再帮帮我,从小你就帮我,让我抄你的作业,现在我还需要你。”话说到这个地步,张三也就答应了,来到李四的公司上班。

李四对张三礼遇有加,到处跟别人说,这是他的老同学,从小我就抄他的作业。大家听了都哈哈一笑。可不知为啥,在李四面前,张三的傲气渐渐地没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