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得好诗(第三季)026:《留言条》(刘川)
留言条
@ 刘川
我来过了,妈妈,
进门时,我知道钥匙还放在
信箱与墙壁的夹缝中间。
我找到了大衣柜下
你每晚取出又藏好的秘密。
那楠木盒。本来我是要拿走那存折的
可我看到夹放那笔存款的
是我最初的襁褓,你洗、熨得
多么干净,新鲜,保留了这么多年。
我原以为你只有唠叨、倔犟和冷漠呢。
我留下这纸条,告诉你,我来过了
什么也没动,而我,是的,我还在那襁褓里
诗人刘川有一大帮铁杆粉丝,大家都喜欢他诗中的智性,角度刁钻奇特,落笔酣畅淋漓,一些难以言表的感受,到了他笔下,总能出奇制胜,一箭中的。【南人读诗011:《心境一种》等3首(刘川)】【“南得好诗”003:《在孤独的大城市里看月亮》(刘川)】
刘川的名作,有一个共同特点——冷眼旁观——冷眼,冷却自己的冲动;旁观,剔除自己的杂念。用客观冷静的心态观察周边事物,两眼便如X光机透视一般,穿透多层表象,直指深层病灶。既使诗中写“我”,亦非铺陈情绪,而是像内窥镜伸进体内,找准创口,直指痛处。
这首《留言条》,在冷眼旁观、深度剖析的基础上,又有了升级:将自己由一个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不仅肉体参与,同时心灵一同深度参与。
刚好在前两日的磨铁读诗会上,诗人们一起讨论诗歌中“事实与虚构”的话题,其实是在说诗人对诗中的事实有没有深度参与。
其实,在口语诗现场,大家都十分厌烦二手段子、抄袭新闻、故作惊奇、制造噱头、流水日记,甚至把恶俗的小说情节往诗中硬塞。
口语诗本以事实的强大来支撑诗意,不管这强大是宏观事实的强大,还是微观事实的强大,可一旦所述事实虚假甚至捏造,以假感情骗假情感,希望引发读者共鸣,这还有可能成为一首好诗吗?
其实,对口语诗所讲的“事实的诗意”,要正确理解。一是“事实的诗意”并非“事实和诗意”,它的主体依旧是诗意,“事实”是其来源和支撑;二是诗歌写作尤其要基于“真情实感”,重点在“情”和“感”的“真”与“实”上。
我们一生,经历的实事,看透的事实,都很有限,而历代诗人能写出震烁古今的杰作或名句,引发不同时代读者的广泛共鸣,绝非基于事实的搬弄。不同的朝代,眼前事实千差万别,内心的喜怒哀乐却能息息相通。
由此,情感的真实高于事实的真实,情感的共鸣高于事实的共鸣,事实只是载体,如一只渡船,人类的情感装载其上,喜怒京乐,悲欣交集,频繁往返于人生渡口,从此岸到彼岸,络绎不绝,延续至今。
所以, 对诗歌写作而言,诗中所述事实可以虚构,而诗中表达情感却不能虚假。如果构建于事实之上的情感是虚构甚至虚假的,那时间会证明,这终将是一首坏诗、烂诗、平庸之诗。
刘川这首《留言条》,恰好是一个基于情感真实并阐明情感真实高于事实真实的极好范例。
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在于刘川将他擅用的“透视”手法来了一个慢镜头的“抽丝剥茧”,“我”的深度参与,恰如一位解说员,一层一层,边小心解剖,边细致解说。
这种抽丝剥茧,既是事实真相的层层逼近,更是情感真相的层层逼近。
顺着刘川的手术刀,你可以一层一层依次看到:夹缝,钥匙,大衣柜,楠木盒,襁褓,存折,它们之间,互为表里,每剥开一层,都会显露下一层的事实与真相。
当诗人剥到“襁褓”这一层并看到包裹着的存折时,事实最底层的真相终于显露:仔细包着存折的“襁褓”——当年“我”出生时包裹的“襁褓”——“洗、熨得多么干净,新鲜,保留了这么多年”。
好,如果我们只强调“事实的诗意”中的“事实”,那这首诗写到这里就可以收笔了。可作者并没有停笔。接下来三句这样写:
我原以为你只有唠叨、倔犟和冷漠呢。
我留下这纸条,告诉你,我来过了
什么也没动,而我,是的,我还在那襁褓里
在事实的真相水落石出之时,情感的真相竟然出现了反转——原以为的“你只有唠叨、倔犟和冷漠”,现在反转为理解、感动、暖心和愧疚。
解剖到这一层,你还坚持说事实的真相是诗歌的最终追求吗?显然不是,你的精力,你的眼界,你的洞察力,往往限制了你对事实真相的了解和认知,谁敢说自己了解的事实真相已到了最终一层?随着新一层事实真相的呈现或发现,你的认知、你的情感都会发生跟随性的加深甚至颠覆。
所以,不需再作解释,你该明白,事实真实与情感真实,到底谁才是人类的终极真实,谁才是诗歌所要追求的能真正带来诗意的真实。
正基于此,本诗最后两句说出的“我来过了,什么也没动,而我,是的,我还在那襁褓里”,才有了极其震撼人心的力量!
它引发我们思考:“我”离开襁褓投入俗世,是变得干净还是变得越来越肮脏?我对存折中“钱”的觊觎到底是向恶还是向善?对母爱的怀疑到底是知恩图报还是忘恩负义?
“我”还在那个“襁褓”里,显然不是基于身体的事实,长大之后的现实的身体是小小的襁褓装不下的,但却是一种心灵的真实——小小的心灵,一颗赤子之心是可以装下的,是可以重回温暖“襁褓”(母爱)的怀抱中的。
于是,删繁就简后我们发现,心灵的、感情的真实与真相,其实是我从“襁褓”中走出,并最终回到“襁褓”,最初走出“爱的怀抱”,最终又回到“爱的怀抱”,完成一次生命的轮回。
所以,我们眼见的事实,有很多都是表象,用这样的事实写作的诗歌,表达的诗意,可能就是表象的,浅薄的,甚至虚假的,需要一层一层揭开这些表象,直到揭到最后一层,看到令人触目惊心、怦然心动、情不自禁、潸然泪下的最终包裹之物时,才能让物象与心象真正产生剧烈碰撞,形成共振,产生共鸣,这们的事实,才是真正的事实,强大的事实,真情实感的事实,诗意的事实。
揭开层层表象,找到终极内核,激发真情实感,才能回归本心。
诗人简介:
刘川,1975年生,祖籍辽宁阜新,曾出版诗集《拯救火车》《大街上》《打狗棒》《刘川诗选》《西天的云彩》等。现居沈阳。
南得好诗(第三季)022:《在柏林看到“中国工商银行”几个字想念我的汉语》(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