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iPhone吗?戴着口罩的时候是否尝试过用Face ID来解锁手机?手机不会工作,因为对于一个真实世界的应用来讲这个软件还不够强。苹果宣布Face ID设计中考虑了可以在帽子、围巾、眼镜、隐形眼镜和许多太阳眼镜下正常工作,但算法不能在有面罩或者是防毒面具下正常工作。这是为什么呢?在消费电子领域,数十年来软件宕机一直伴随着我们。如果你已经40岁以上了,想必你一定经历过恐怖的死机蓝屏。如果你年轻一点没听说过蓝屏,看一看下图就可以了解。
在个人计算机领域,宕机意味着文件的丢失;在手机上,这意味着丢失了电话;在玩游戏时候,软件宕机意味着在即将战胜大boss前突然死亡。但是,在系统执行重要任务时,比如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医疗和汽车,软件宕机可能意味着弄死一个人。如果Face ID由于你带了一个面罩而不工作,没问题,你可以改为输入密码。但是,如果在高速行驶中你的汽车遇到了致命的蓝屏,可能你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殡仪馆了。总得来说,这就是为什么云处理、计算平台和消费电子巨头诸如Apple、Google、Intel、Microsoft和Nvidia在过去数十年间并没有去涉足涉及关键任务的汽车系统。因此所谓的“车轨级”研发的验证非常困难且旷日持久。Uber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是他们并不在意将4500磅的Volvo XC90投放到Arizona的Tempe市的街道,而车上用的是测试级别的系统和缺乏完善培训的司机。Uber追寻的是硅谷的准则,即快速迭代且带来变革,努力成为市场上首个提供Robotaxi业务的公司。最终却在2018年3月份成功地杀死了Elaine Herzberg。Uber的ATG在2020年12月初卖给了Aurora Innovation,这也终结了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扩张。过往的历史也教会我们天才和愚蠢之间的并没有那么容易区分。过去的5年之间,我们见证了一个借着自动驾驶幌子的数十亿美金的豪赌。Uber是Robotaxi行业的领先者而Tesla相对落后,考虑到Tesla在量产车型上糟糕的自动驾驶系统设计和不够充分的司机监控会带来的责任风险。相比而言,Apple非常聪明。Apple做好自己的事情,但在自动驾驶上始终不深度介入同时观测市场的变化。Apple一直在耐心等待。忘掉自动驾驶iCar吧
有关自动驾驶研发的新闻从未间断,而Waymo正在持续取得进步。但是,看一眼Waymo的录像就可以发现他的车子行驶在宽敞的、几乎没人的、天气宜人的Arizona的街道,我们可以自己判断这样的路况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我们每天开车的情况。对于量产的汽车制造商而言自动驾驶不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汽车制造商已经意识到系统成本和责任风险太过巨大。甚至SAE也开始面对自动驾驶对于私人拥有汽车是一个复杂且昂贵的功能的现实。在下文中,SAE阐述了以上观点:Enhanced SAE Level 2 automated driving systems avoid the cost, complexity – and uncertainty – of Level 3.Apple无疑是个精明的消费电子公司,但是iCar将会是Apple第一次涉足关键任务,注重功能安全的车规研发的领域。有关iCar的流言使激光雷达的股票大涨,但是Apple究竟为什么用激光雷达呢?当然他们很可能用激光雷达进行测试验证其他诸如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技术。Apple会销售量产的iCar,他也没有必要和Elon Musk和Tesla竞争。所以,忘记什么自动驾驶iCar吧,Tim Cook不会蠢到去碰那些有法规和责任风险的东西。如果iCar在2024年进入量产的流言是真的,那么根据汽车行业的时间表iCar的整车设计应该已经基本完成了。Apple已经开展和tier 1和tier 2的工作,所以我们近期可以看到供应链方面的主要端倪。
我们猜测Veoneer是主要的Tier 1的候选,Veoneer已经开发了一套叫做“协同驾驶”的方案,这个方案和其他家基本都不一样。
协同驾驶将所有最好的人类驾驶的功能,ADAS的机器学习,以及司机监控融合到了一个复杂的驾驶系统,但是人类司机永远是驾驶的责任人。先进的司机状态分析机制会用来监控各种等级的司机的注意力、分心、疲劳,以及受伤程度,同时会通过基于人类驾驶行为研究的策略进行警告和介入,这可以用来确保人类司机在环。
虽然Apple要和大范围的汽车供应商合作来量产iCar,但Apple自己显然已经在电源管理、电池技术、软件定义的构架以及在线升级方面有独到之秘。因此,我们认为Apple会以iCar的信息娱乐系统为切入点进入汽车行业,这套信息娱乐系统会带有被称作为iCarOS的操作系统,汽车信息娱乐系统的处理器(第一代可能叫做C1)以及高可靠的先进的眼球追踪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带来我们目前难以想象的舱内用户体验。
[参考文章]
Why apple iCar won't be self-driving? — Colin Barnden
from A to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