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鹏程 | 中国古典美学精神
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虽然最早产生于西方,但我们讲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并不是附会“美学”这两个字,而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基因确实天然就是美学的。《中国古典美学精神》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与禅宗文化都有一种自由精神,这种自由精神带来的超越境界符合美学精神的实质,故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美学精神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集中表现为一种追求诗意人生境界的精神,诗意人生境界的核心是一种心灵自由解放的精神。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学是不一样的。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区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试图从众多美的东西里寻求到一个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永恒的美本身,由此把美定义为一种抽象的理式,这让美学成了一种哲学的形而上思考。中国传统美学并不刻意把美本身与事物的表面尺寸作为追问的对象,而是一开始就将人怎样做、怎样生活作为美的核心对象,一开始就是一种对生活美学、人生美学的诗意追求,一开始就是一种审美人生化的人生美学。在中国人的审美经验里,生活本身的需要往往是我们美感形成的基础,中国人的美感具有强烈的现世精神、实用精神。
孔子强调诗歌艺术对人的作用,看中艺术对人心性的涵养,指出不学诗,无以言,而诗有兴、观、群、怨的作用。那么诗能够“兴”是什么意思呢?“兴”是先言他物再说自己的感情,而关键是这个他物本来与自己毫无关系,你却对它们一咏三叹。一个人在不关自己事的时候却情感四溢,这说明他的心灵已经超越了只有利益才关心的境界,他与外在事物间的关系已经是一种审美的关系了。这样,一个人在诗歌的“兴”中也就得到了陶冶、净化与提升,变得多情,变得心胸更开阔,更具有人的丰富性了,与外在世界能够建立利益关系之外的更加广泛的关系。“兴”是一个人对世界充满惊奇、激情的品质,对世界充满敏感、热心的品质,是一种对世俗功利的超越,是一种心灵解放的精神气质。
诗歌式的起兴,就是涤荡我们的浊心,使我们保持一颗敏感赤子般“诗心”的最好方式。儒家如此重视诗教,这对人性的塑形是影响深远的,按照诗教熏陶出来的人就不会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而是一个与万物和谐相处的人、一个充满了审美精神的人,这样的人的心胸是宽广的、自由的,情感是深厚绵长的。
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三大审美范式:比德、缘情与畅神,这些审美范式使得中国传统美学具有身心、物我的融合特质。在文学创作上则逐渐形成了言志缘情、重气感物、深于取象的传统;在审美价值的虚实、形神等取向上逐渐走上了一条虚化的道路。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传统美学形成了主客区分后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立足于人的诗意生活而不是物理上的真理,形成了生活艺术化的艺术形态。
从中国美学的意境、趣味、悲剧范畴来看,中国传统美学的这种人生美学特质十分突出。中国现代美学则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全书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阐释酣畅淋漓而又诗意盎然,学理绵密而又沁人心脾,精彩灵动的妙悟俯拾即是,澄怀味道的会心着手成春,这是近年来阐释中华美学精神的一部上乘之作。
《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对于文学艺术的专业研究者、普通爱好者以及热心中国文化艺术的广大读者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寇鹏程,1972年生,四川达州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出版学术专著《古典、浪漫与现代:西方审美范式的演变》《中国“小资产阶级”文艺的罪与罚》《美学与人生》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类项目13项。主持主讲的“美学与人生”课程获得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社会科学战线》《人文杂志》《东南学术》《学术界》等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