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病理学,我干了20年」

农历新年前不久,小衡编发了美国细胞病理学家Sundling博士撰写的《新时代细胞学技术人员的用武之地》,引发了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许欣老师的共鸣。她在朋友圈转发了这篇文章,不无骄傲地说:我就是一名干了20年的细胞病理学技术人员。

从业20年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小衡通过网络热线,对许欣老师做了一个专访。

许欣 副主任技师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病理学分会病理技术学组专家,佛山市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佛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我喜欢病理工作

许欣老师开门见山,语音语调都透出一股热情欢快劲儿。从医之初,她是一名手术室的护士,后来因为工作调动,被人手缺乏的病理科相中从事技术工作,从1988年一干至今。

虽然最初是冲着不用上夜班的福利踏入了病理行业,但要强的个性促使许欣老师暗下决心:既然干了,就要尽力干好,争取得到临床及患者的认可。目前国内的医学教育中并没有专门的病理技术专业,这一点倒是有利于「半路出家」的她毫无思想负担地「轻装上阵」,和大家一样从干中学;做护士时练就的静脉穿刺等娴熟技术,也为她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新手,许欣老师被送去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进修半年。白天参加科里的技术工作,晚上全部用来学习。科里的同事给了钥匙,下班后她就独自在办公室里呆到夜深,一边看书温习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诊断、病理技术专业等理论知识,一边查看制片质量并试着做诊断。她认为,病理技术和病理诊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懂得病理诊断能够反过来指导自己更加有意识地提升病理技术。

此后许欣老师不断脱产深造,于1997年底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专修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师从凌启波、梁英杰、吴惠茜等大咖学习了3个月;2004年到香港Compuscreen Medical Diagnostic Centre 短期进修妇科LCT液基细胞学技术及TBS诊断方式,并先后参加了多个亚专科和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班。此外,许欣老师也充分利用各种学术会议及网络资源,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她都会挤出时间去学习,并拍照、截图或做好笔记。

在形态学大行其道的时代,细胞学在病理领域一度不受重视,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它的地位也逐渐凸显:即使有些样本中的细胞含量偏少,依靠细胞学也能够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许欣老师所在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有着137年历史的三甲医院,病理科自1993年起就引入了体表细针穿刺技术,到2018年,算上B超室的甲状腺细针穿刺病例,该院完成体表细针穿刺45000多例,再加上脱落细胞学检查40000多例,共计80000余例(2003年后脱落细胞检查不包括妇科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数),病理科科内体表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及诊断量,位居广东全省第一。

许欣老师本人自1998年开始从事细胞病理学工作,赶上了这个分支不断发展的好时机,个人也付出了超常的努力,从询问病史、体表肿物细针穿刺、制片、初筛乃至文秘打印等等工作,全套一人包揽,真正实行了知名病理专家阚秀教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细胞穿刺要「一体化」工作程序,自己也迅速成长为科室中细胞病理技术的担纲者。

仅2007年一年,许欣老师经手处理的病例,妇科和非妇科加在一起已达8000多例,这样的工作量,她一点不觉得辛苦,并且从量的积累中得到了质的精进。早在2000年,对乳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符合率就已达到97.2%。她的经验之谈就是在做穿刺前,一定要询问病史、了解肿物情况、参照其它相关检查。在穿刺时,认真体会针感、注意观察穿刺物的量及性状、仔细观察镜下形态等,并重视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以上每一步都要边做边思考,最后综合分析,才能做出一例准确的细胞病理学诊断。

记得有个2岁的患儿下颌角皮肤肿物,她结合病史、肿物外观、穿刺时的针感及镜下观察等综合考虑为钙化上皮瘤。但是上级医生持有异议、并怀疑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最终只给出了描述性的报告,建议切除送检。许欣老师坚信自己的判断,就一直追踪了这个病例,最终得知孩子在检查后两个月在外院实施了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了她最初的判断「钙化上皮瘤」。

另有一女病人,临床CT检查发现膀胱和阴道之间有一肿块,手术后病理未见肿瘤组织,但见假体样物。病理医师怀疑是隆乳术后的假体随着肌间而下行,但是又觉得有些解释不通。因为许欣老师曾写过《乳房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硬结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观察》(《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ISTIC PKU -2004年3期-许欣,胡维维,陈凤兰,梁英锐 )一文,对「假体」的判断经验比较丰富,于是受邀会诊。她亲自到临床查看并询问病史,发现她不仅隆乳,还纹眉毛、纹唇线、甚至乳晕也纹过。因为患者不愿意透露更多情况,许欣老师想到应该向妇产科咨询,果不其然,患者应该做过阴道紧缩手术,疑虑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全面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报告,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并避免过度治疗。为此许欣老师还写了一篇个案分析,发表在2007年的《临床与病理杂志》上。

凭着认真执着的精神,许欣老师成为医院里临床同事们最认可的细针穿刺病理技术人员,发表了十数篇论文,也获得了行业同仁的认可,多次在省、市内讲课,并参编了《病理技术大讲堂1001问——病理技术操作疑难点解惑答疑》一书。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病理医生可能被机器取代的观点。许欣老师对此持保留态度:虽然有些部位的肿物,B超或CT引导下的细胞穿刺优于徒手细针穿刺,但需要预约且费用昂贵,更何况细胞学诊断医师要「一体化」工作程序,才能更为准确地做出诊断。她自豪地说:一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甚至也能够穿到体表可触及的所有仅0.2-0.3厘米的微小肿块,同时人际沟通带来的亲切感也是机器无能为力的。

2012-2015年,许欣老师所在的医院参加三甲复审,她作为病理团队的代表参与了整个过程。「病理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的结果」,许欣老师说,不要小看技术人员,我们自己也不该妄自菲薄。事实上,技术人员每制作一张合格、优质的片子,也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工艺品,所以,我们还是一名艺术工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