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的孙子穿着旧衣服上学,老师问:你们家是不是很穷
开国第一上将萧克大家都不陌生,历史客栈之前也介绍过不少他的故事了,那么,他的后代又有什么故事呢?今天咱就来说说。
萧克共有过三个孩子,但前两个都在战争年代遇害了,只剩下一个小儿子,名叫萧星华。
萧星华1939年生于晋察冀辖区,当时,日军正对晋察冀进行大扫荡,萧克怕牵连儿子,就把他寄养在一个老乡家里。
那时老百姓都穷,这位老乡家里也时常揭不开锅,萧星华为了活下来,只能跟其他孩子一样,捡树叶子吃。这种树叶子没有营养,还有一些毒素,萧星华所在村子共有22个孩子,最终靠吃树叶活下来的,只有包括萧星华在内的两个人。
等萧克把他接回去的时候,萧星华已经是瘦骨嶙峋,看了都心疼,因此萧克对他非常疼爱。
不过,越是疼爱,越是严格。解放后,萧星华去学校读书,萧克有言在先:“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你的父亲是萧克。”
萧星华穿的衣服,基本没有买的,全是大人穿旧了,改小后给他穿,还多是补丁撂补丁。有同学笑话萧星华,萧星华却说:“穿旧衣服很丢人吗?我觉得挺好。”
萧家的旧衣服是一辈辈往下传的,等到萧星华有了两个儿子:萧云志、萧云松,也是继续捡他的旧衣服穿,已经成了萧家的传统。
等到萧克的孙子上学时,已经是七十年代,社会上已经很少见到穿补丁衣服的了,尤其是学校,谁家的情况再不好,也能给孩子置办一件新衣服。可萧克的两个孙子,却穿着补丁衣服“大摇大摆”地去了学校。
老师不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很同情他们,经常问:“你们家里是不是条件不好啊?给老师说,老师想办法。”
萧克经常对孙子说:“没有人民群众,你们什么也不是,谁都不允许在外面炫耀身份,再说,我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就是一个普通老兵。”
两个孙子也很听话,在外面从来不说自己的爷爷是谁,连家属档案,爷爷那一栏也是填的假名字。
有一次,学校要春游,萧克的小孙子萧云松背着书包去了。那时已是七十年代末,生活条件更好了,同学们都拿出好吃的,比如面包、饼干,而萧云松却从书包里拿出了两个窝头。
有的同学笑话他说:“这都什么年代了,你家还这么穷?”萧云松只是笑笑,没有说话,啃起窝头来,仍然有滋有味的。
孩子长大后,萧克对他们的工作也是从来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就吃多大碗的饭,谁也别想靠着萧克的名头,去走后门。
萧云松长大后报名参军,别的条件都合格,就体重差了半斤,其实也不算什么大问题,甚至都不用提萧克的名字,自己去找领导说一下情就行了,但萧云松却谁也不找,因为他知道爷爷的脾气,如果让他知道了,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有这样严格的教育,萧克的后代自然也都很有出息,儿子萧星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后来又调入武警部队,被授予少将军衔。
萧克的两个孙子,萧云志、萧云松,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自食其力,从来没有沾过爷爷的光。